加载中…
个人资料
洪烛
洪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2,284
  • 关注人气:76,4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洪烛采风作品:漓江的妹妹(组图)

(2017-09-05 22:48:22)
标签:

杂谈

洪烛

历史

旅游

文化

洪烛采风作品:漓江的妹妹(组图)
桂林阳朔遇龙河采风作品
【遇龙河,漓江的妹妹】(初稿)
洪烛
从桂林至阳朔,漓江最美的一段。阳朔的水景号称“一江一河”,不仅有漓江,还有遇龙河。遇龙河是漓江在阳朔境内最长的一条支流,全长43.5公里,被誉为“小漓江”。当地人告诉我:如果把漓江比成“大家闺秀”,那么遇龙河则是让人怦然心动的“小家碧玉”。我倒是觉得,遇龙河更像是漓江的妹妹,养在深闺人未识,虽然没有姐姐那么大的知名度与富贵气,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其实更耐看。桂林山水甲天下,至少有一半是漓江的功劳。漓江早已是圈粉无数的超级明星,可又有多少追星族能有缘且有福绕到绝代佳人的背后,发现漓江还有一位待字闺中的妹妹?在阳朔,这一对姐妹真正是天女下凡般的双子星座。姐姐比妹妹更华丽,妹妹比姐姐更清秀。遇龙河,活脱脱就是漓江的另一个版本。你很好奇漓江成名前长什么样子吗?那就去看看遇龙河吧。遇龙河就像是刚进入青春期的漓江,有一点青涩,还有一点羞涩,仿佛被你看一眼都会脸红的。
我多年前和几位诗友游漓江,乘坐豪华空调船,走的是从桂林磨盘山码头至阳朔段航线,需要好几个小时,除了在甲板上看两岸青山以及擦肩而过的渔船,最难忘的是还有一顿新鲜鱼虾的午饭(包含在并不算贵的票价里):一边品味美食,一边凭窗欣赏美景,美景才是最好的下酒菜。美景比美酒更能助兴,我当场给漓江写了一首诗。在漓江上面,有酒相伴,有诗相伴,有朋友相伴,真是神仙般的旅行。想起《晋书·毕卓传》所云:“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其实酒不在多,菜不在贵,在美景面前,关键是不能少了诗与朋友。船到终点,意犹未尽。桂林的诗友说起遇龙河(我第一次听见这条河流的名字),用了“不是漓江胜似漓江”的广告语,问我是否愿意接着游览?考虑到假期即将结束,我只好回答:下次吧。
如此回答算是许愿的话,这次我来阳朔,则是还愿的,还自己未了的心愿。这次我专门来看遇龙河的。漓江已美得不能再美了,被说成“胜似漓江”的地方,究竟还能美到什么程度?我得看一看。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天堂,要么是弥天大谎。看了之后才明白:“不是漓江胜似漓江”,这么勾魂的广告语,还真不是骗人,遇龙河拥有的是另一种美。
遇龙河拒绝游轮,水上的交通工具是竹筏。渔夫划的是竹筏,游客坐的也是竹筏。渔夫划的竹筏上面,也有乘客的:几只鱼鹰。游客在竹筏上所坐的位置,正是鱼鹰瞭望的位置。我站在鱼鹰的角度看风景,下意识地把自己当成一只鱼鹰:只不过不是在捕鱼、觅食,而是在寻美、觅诗。
遇龙河古名安乐水,何时改名的呢?那与水上修起第一座桥有关。古时候此河没有桥,过河只能靠竹筏摆渡。明代永乐年间,因暴雨引发山洪,一位赶考的书生无法过河,为前途尽成泡影而痛哭,水底一条龙被感动了,浮出河面,翘起龙尾把书生载到彼岸。书生一举中了状元,把赶考遇龙的故事向皇帝汇报,获得恩准:在遇见龙的原地建造一座桥,命名为遇龙桥。此举不仅答谢龙的救助,也方便了两岸民众的生活。
我乘坐竹筏,从遇龙桥布满藤蔓的桥洞下穿过,回头一望,总觉得遇龙桥的造型似曾相识。不管你信不信,我肯定见过这座桥的。莫非,我的前世曾是那位差点被洪水阻挠了前程的书生?
幸好,兼任导游角色的梢公,正在讲解遇龙桥:老电影《刘三姐》的第一组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当年刘三姐撑着竹筏,唱着山歌,缓缓穿过遇龙桥底,让中国人记住了她的歌声,她的故事:“哎山顶有花山脚香嘞,桥底有水耶桥面凉嘞,心中有了不平事哎,山歌如火出胸膛……哎虎死虎骨在深山嘞哎,龙死龙鳞哎在深潭嘞,唱歌不怕头落地耶,阎王殿上唱三年嘞,如今世界实在难嘞哎,好比滩头哎上水船哎,唱起山歌胆气壮哎,过了一滩又一滩嘞……”
梢公绝对想不到,他的讲解,无意间解开了我心中的迷惑:我确实见过遇龙桥的,不是在前世,而是在童年,一部老电影里面。童年的印象就是深刻,把这座桥的造型复制在我脑海里了。更确切地说,是电影《刘三姐》拍得太好了,不仅刘三姐的形象让人难忘,连作为她瞬间背景的遇龙桥,也使我过目不忘。
上次游漓江,我想起了名列《诗经》之首的《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悠哉游哉的漓江,确实像那位让人辗转反侧、梦寐以求的窈窕淑女,以经典的微笑呼唤“琴瑟友之”。
这次游遇龙河,该用《诗经》里的哪一首来形容呢?还用找吗?我立马想到《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与盛世繁华的漓江相比,遇龙河无疑是宁静的,属于另类的美女。可安静的美女反而多了一种气质上的神秘感,构成挡不住的诱惑,让人看了还想,想了还看,或者说:看不够,想不够,看了还想看。看不够是因为看不透,想不够是因为她有无限的可能性。遇龙河,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地方,一个不仅提供美、还提供想象的地方。
我上次为漓江写过诗了,这次看见遇龙河,还想写。又想写了,再写一首吧?
于是我把遇龙河叫作漓江的妹妹。光是这个比喻,就可以申请专利?我相信在我之前,没人这么说过,甚至没人这么想过。
我告诉遇龙河:我认识你的姐姐,我为你的姐姐写过诗。
我还告诉遇龙河:我认识你姐姐的时候,绝对没想到她还有一个妹妹,更想不到她的妹妹出落得如此美丽。你的姐姐让我感受到诗情画意,而你又给了我新的灵感。
本以为漓江已是一首完美绝伦的山水诗,想不到她还留有空白,想不到她的空白里还有另一首。遇龙河,漓江的外一首。
(待续)
洪烛采风作品:漓江的妹妹(组图)
【刘三姐的遇龙河】
洪烛
山越来越老了
水却没有老
漓江最大的支流,叫遇龙河
怎么看怎么像一次艳遇
一年四季,都是春水

歌越来越老了
唱歌的人却没有老
你以为她就是刘三姐
其实是刘三姐的女儿
即使唱着老歌,也永远十八岁

刘三姐出发的桥越来越老了
从桥洞里穿过的竹筏却没有老
溯流而上,就能长出青枝绿叶
故事越来越老了
听故事的人,还是那么年轻

竹筏上站立的鱼鹰越来越老了,像白发将军
游在河里的鱼却没有老,跳起来有三尺高
在美景面前,我也像鱼鹰一样老了
忍不住问水里的影子:
“你这个写诗的廉颇,尚能诗否?”
洪烛采风作品:漓江的妹妹(组图)
洪烛采风作品:漓江的妹妹(组图)
洪烛采风作品:漓江的妹妹(组图)

洪烛采风作品:漓江的妹妹(组图)

洪烛采风作品:漓江的妹妹(组图)

洪烛采风作品:漓江的妹妹(组图)

洪烛采风作品:漓江的妹妹(组图)

洪烛采风作品:漓江的妹妹(组图)

洪烛采风作品:漓江的妹妹(组图)

洪烛采风作品:漓江的妹妹(组图)

洪烛采风作品:漓江的妹妹(组图)

洪烛采风作品:漓江的妹妹(组图)

洪烛采风作品:漓江的妹妹(组图)
洪烛采风作品:漓江的妹妹(组图)

洪烛采风作品:漓江的妹妹(组图)

洪烛采风作品:漓江的妹妹(组图)

洪烛采风作品:漓江的妹妹(组图)

洪烛采风作品:漓江的妹妹(组图)

洪烛采风作品:漓江的妹妹(组图)

洪烛采风作品:漓江的妹妹(组图)

洪烛采风作品:漓江的妹妹(组图)

洪烛采风作品:漓江的妹妹(组图)

洪烛采风作品:漓江的妹妹(组图)

洪烛采风作品:漓江的妹妹(组图)

洪烛采风作品:漓江的妹妹(组图)
洪烛采风作品:漓江的妹妹(组图)

洪烛采风作品:漓江的妹妹(组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