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桃花源” 全国性诗歌创作基地落户蓬溪拱市村(图)

标签:
洪烛旅游文化教育时评 |
http://sichuan.scol.com.cn/img/image/20160110/20160110183109_7214.jpg全国性诗歌创作基地落户蓬溪拱市村(图)" />
http://sichuan.scol.com.cn/img/image/20160110/20160110183110_6746.jpg全国性诗歌创作基地落户蓬溪拱市村(图)" />
寻找“桃花源” 全国性诗歌创作基地落户蓬溪拱市村
http://www.scol.com.cn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袁敏)“我看见那么多鲜花,都是笑脸,我看见那么多笑脸,都是鲜花……”1月10日,小雨不停,望着轻雾弥漫拱市村,一首即兴而发小诗快速呈现在诗人洪烛的笔下。
当天,国内近20名极具影响力的诗人走进遂宁蓬溪县拱市村,寻找当代中国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同时,由“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授予的“中国·拱市村创作基地”也正式落户。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这里就是中国诗人寻找的‘桃花源’。”拱市村的山清水秀让诗人洪烛深有感触,他谈到,眼前的拱市村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不仅有漂亮的住房、通常的道路和农业产业支撑等硬实力,还有诗歌、书画、群众文娱等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拱市村已经形成了一个文化气场,农民找到了幸福感。”出生于自贡荣县的诗人祁人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他告诉记者,这是首次将全国性诗歌创作基地落户村一级组织。在祁人的设计中,依靠创作基地这一平台,除了经常性的采风活动之外,还将邀请国内较有影响力的诗人常驻拱市村,用诗歌的形式,记录四川西部一个小山村的小康之路。
让土地充满希望,让鲜花开满村庄。这是记者在拱市村见得最多的标语。拱市村“第一书记”蒋乙嘉告诉记者,经过返乡8年多时间的奋斗,原本落后闭塞的拱市村变成了现在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9196元,是2007年的4倍多,“要让乡亲们过上城里人羡慕的生活。”
附诗:《拱市村》
作者:洪烛
让鲜花开满村庄
让心灵开满鲜花
我看见那么多鲜花
都是笑脸
我看见那么多笑脸
都是鲜花
在拱市村
幸福就是心里的花
即使在冬天也迎风
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