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花朵轻飘飘,你的花朵沉甸甸(图)

标签:
文化骨头李香君《桃花扇》洪烛 |
http://www.jsfxw.com/bookpic/201010/jsfxw2010102217209.gif
好诗欣赏:洪烛的《桃花扇》
洪烛的《桃花扇》是一首很美的诗歌,比它所写的美女李香君还要美。它的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意象的美、音乐的美、语言的美,下面我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
先说意象的美。意象美是诗美的重要因素。意象的美首先要新鲜,是诗人的创造;其次是要贴切,恰到好处,妙不可言。这首诗的意象就是具备了这两个要素的,所以很美。请看下面的句子:“风是没有骨头的,而你摇动的扇子/使风也有了骨头”,“水是没有骨头的,而你留下的影子/使水也有了骨头”,“------至于你的名字/是那一段历史的骨头”。风是无形的东西,说风有骨头,这是拟物的写法,但说风的骨头的扇子,这就新奇了。扇子是用来搧风的,与风有关,这很贴切,这里还专指侯方域送给李香君的那把扇子就更贴切。水是赋予柔情的,也是没有骨头的,却说李香君留在水里的影子是水的骨头,这就十分新奇了,影子怎么能做骨头呢?影子即使做了骨头也是虚幻的啊,但读者不要忘了,李香君在《桃花扇》里是一个美丽聪明、正直刚强、明大义而有节、有着鲜明的政治是非观的妇女形象,她的影子也是硬朗的,怎么不能做骨头?她是一个既有柔情又有气节的人啊。在这里,诗人还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画面,那就是李香君在湖边照影的画面,这个画面当然也很美。而写李香君的名字是一段历史的骨头,是以实写虚,这个比拟更新颖,历史也是有骨头的,是以很多英雄人物的精神和事迹为载体的,《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李香君的生平及悲剧就是这一段历史的缩影,所以才说她的名字做了历史的骨头。这是对李香君的肯定,是对她的精神和气节的赞美。
下面我们说这首诗的音乐美。音乐性是诗歌语言的一种审美特征,它要求诗的语言具有音乐一样的节奏和韵律。郭沫若说:“-------节奏之于诗是它的外形,也是它的生命。------情调偏重的,便成为诗,音调偏重的,便成为歌”。洪烛这首诗的节奏和音调都是很美的,我们来读这样的句子:“这把祖传的扇子/注定是属于秦淮河的。秦淮河畔的桃花/开得比别处要鲜艳一些/你溅在扇面上的血/是额外的一朵”。诗人的节奏和语气是非常沉静的,是平心静气的,他不紧不慢,不高不低,娓娓道来,让人如沐微风当中。再读最后一节:“你的扇子是风的骨头/你的影子是水的骨头,至于你的名字/是那一段历史的骨头/别人的花朵轻飘飘/你的花朵沉甸甸”,其舒缓程度和前面是相同的。但如果你多读几遍,进入《桃花扇》那一部戏的角色里,你还会发现,诗人的外部词语节奏是完全和内在意蕴相契合的,换句话说,这首诗的音乐节奏和它要抒发的思想感情是完全统一的,诗人在写这首诗时,找到了最恰当的表现方式,因而收到了预期的艺术效果。
至于这首诗的语言美,主要有三点:一是语言的张力场。也就是从语言背面折射出来的故事情节与思想感情,比如写主人公的经历和命运,诗人只说:“这条河的传说/注定与一个女人有关。扇子的正面与背面/分别是昼与夜,生与死,爱与恨/是此岸与彼岸。你的手不得不/承担起这一切------”,这几句诗所暗含的实际上是主人公复杂的经历和悲惨的命运。读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想到李香君和侯方域那两情相悦的爱,也不能不想到李香君对阮大钺马士英等奸臣贼子的刻骨仇恨。二是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比如作者在前面写扇子和影子分别作了风和水的骨头,在后面又说道:“你的扇子是风的骨头/你的影子是水的骨头------”,这样写,是抒情的需要,也是对美的回望,更是诗人对重点内容的强调。三是它的准确与贴切。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故弄玄虚,就是用平实的语言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诗的最后两句:“别人的花朵轻飘飘/你的花朵沉甸甸”,诗人只用了平常的对比的写法,这一对比就很美,“沉甸甸”三个字就有了更大的重量。当然这两句诗也是对全诗的总结,是对这个故事发出的由衷的赞叹。
当然,这首诗还有散文美和浑然一体等特点,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相信读者在各自的阅读体验中,会悟出更多的美。
附:《桃花扇》原诗
这把祖传的扇子
注定是属于秦淮河的。秦淮河畔的桃花
开得比别处要鲜艳一些
你溅在扇面上的血迹
是额外的一朵
风是没有骨头的,你摇动的扇子
使风也有了骨头
这条河流的传说
注定与一个女人有关。扇子的正面与背面
分别是夜与昼、生与死、爱与恨
是此岸与彼岸。你的手不得不
承担起这一切,夜色般低垂的长发
成了秦淮河的支流
水是没有骨头的,你留下的影子
使水也有了骨头
你的扇子是风的骨头
你的影子是水的骨头,至于你的名字
是那一段历史的骨头
别人的花朵轻飘飘
你的花朵沉甸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