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烛新书《北京:城南旧事》中国地图出版社2014年5月@京东 :京东价 22.6 http://t.cn/RvITrzd
【 英、法、德、俄、美、日、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帝国主义国家争相在东江米巷一带开设使馆,形成比较集中且初具规模的外国使馆区。东江米巷根据谐言改为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
洪烛
东交民巷是作为北京最早的使馆区而出名的。明朝时接待各国来京的外交使节及留学生的宾馆就设置于皇城正门以南的东江米巷,邻接着中央各部署衙门集中的办公区(包括负责处理外交事务的礼部和鸿卢寺)。
清朝时纵然奉行闭关守国政策,但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国门还是被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英、法、德、俄、美、日、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等帝国主义国家争相在东江米巷一带开设使馆,形成比较集中且初具规模的外国使馆区。为追求地名的审美效果,东江米巷也就根据谐言改为东交民巷。
但东交民巷被正式划为使馆区,文字记载还是见诸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清政府签订的屈辱的《辛丑条约》,明文规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外,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
于是这一区域的清政府名衙署及土著居民全部拆迁,各国使馆还建立了驻扎本国军队的兵营,并构筑了耀武扬威的炮垒与界墙。这是中国大地上最早出现的“华人与狗不得擅入”的禁区。
据说义和团运动时各国就以保护使馆为名,抽调大量兵力入京,在东交民巷各路口张贴“往来居民,切勿过境,如有不遵,枪毙尔命”的布告,并无辜枪杀过路百姓。这导致了义和团攻打使馆达五十六天的战斗。东交民巷也就在《清史》里留下醒目的一笔。
直至1949年北京解放,东交民巷才真正地收归国有。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与世界各国陆续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新的使馆区在建国门附近的雅宝路及三里屯两处平地而起。印象中三里屯的使馆区以当时的第三世界国家居多数,而美国、苏联等国家使馆都驻设在雅宝路。
记得中苏关系紧张时,我还是个外省的学童,却听过许多大同小异的反间谍故事——开头总是说“从夜深人静的苏联使馆大铁门里,悄悄驶出一辆神秘的伏尔加轿车……”阴森的故事氛围使作为听众的我浑身发冷。成年后来北京了,偶然路过前苏联使馆,发现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神秘。那些道听途说的克格勃故事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现在最令人注目的是美国使馆,据说每天清晨等待办理签证的人群能排成长阵了。出国热愈演愈烈,十几年来,那么多人顶风冒雨排队去美国,还不禁令人想到闭关自守的清朝——恰成鲜明的对比,那时候国门是被撞开的(自外向内),现在则是主动开放的(自内向外)。这是门的两种姿态。

洪烛新书《北京:城南旧事》中国地图出版社2014年5月第1版
@京东 :京东价¥ 22.6 http://t.cn/RvITrzd
洪烛新书《北京:城南旧事》后记节选:地图上的北京
洪烛
阅读一座城市有多种方式,譬如实地考察,或者浏览史料。我力图以当代人的视角,剖析北京这座有3000年建城史、800年建都史的古老城市。2003年,北京市规划建设委员会筹建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我受聘为文案顾问,使自己多年来研究北京历史文化所做的知识积累得到发挥,同时又更全面地接触到有关北京的图文资料。位于北京前门东大街(老北京火车站东侧)的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于2004年9月24日正式对外开放。展馆共分4层,分别以展板、灯箱、模型、图片、雕塑、立体电影等形式介绍、展示了北京悠久的历史和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的伟大成就。
我荣幸地参予进这项工程,其原因又很偶然。北京市规划建设委员会的相关工作人员在新华书店见到我的《游牧北京》、《北京的梦影星尘》、《北京的前世今生》等专著,很喜欢我的研究角度和抒情风格,想方设法通过出版社联系上我。一拍即合。那一年里,我不得不暂时中断诗歌创作,参加了一系列专题会议和项目研讨,撰写并不断修改着策划方案和各种文稿,周末经常带着几位助手加班,一直忙碌到第二年春天。虽然辛苦,但也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的“武功”大增。我在此基础上酝酿升华,尝试用文化散文的笔法来重新审视、勾勒北京的轮廓及细节,便于当代读者了解北京的古迹与往事。
后来,我还连续几年为《北京规划建设》杂志担任专栏作家,开设个人专栏发表了一系列新作。每一期都有编辑的推荐语,譬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作者的眼中也有一千个北京。不同的是角度各异,互有倚重,相同的是老北京的沧桑厚重辉煌。规划、建筑界人士从专业视角对北京的精读细研,我们早已不再陌生,但作家眼中的北京又是怎样一番景象,我们似乎并未熟稔。为此,我刊特刊登洪烛的系列篇章,以便让我们跟随作家洪烛一道走近北京的前世今生,寻找这座城市古老的灵魂。”
北京旅游一直是世界热点,为了展示人文北京,我还与李阳泉合写了畅销书《北京AtoZ》,一部北京文化词典,在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年出版后,被新加坡出版公司购买英文版权,翻译成英文于2006年出版,全球发行。
我的《北京的金粉遗事》由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推出后,台湾知本家出版公司购买了该书繁体竖排版权,2005年易名为《千年一梦紫禁城》在海外出版发行。我不敢自称“北京通”,但绝对是北京文化的铁杆粉丝。
感谢中国地图出版社的王毅先生,策划并约组了我的这部书稿,还为之起了一个响亮的书名:《北京:城南旧事》。《北京:城南旧事》里的每一篇文章,都牵扯着一座城市的记忆和我的记忆。是的,记忆就像一块块补丁。它们汇集到一起的主要理由,只是因为它们产生于同样的地点——北京,并且在这同样的背景烘托下呈现出情绪上的差别。
【内容简介】
让我们跟随洪烛的脚步,一道走近北京的前世今生,寻找这座城市古老的灵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作者的眼中也有一千个北京。而这是我们与洪烛的北京。北京旅游一直是世界热点,跟洪烛一起领略人文北京历史北京文化北京美食北京。城南原本没有城,没有城墙也没有城门。月光照耀北京城,照耀城墙也照耀城门。没去过城南,没去过城南的老胡同,等于没来过北京,城南是北京的另一半。它代表官方的北京,却象征着民间的北京,土著的北京,老北京。它们不用演绎就是一段城南旧事。而所谓的城南,则是由星罗棋布的一个个地名组成的。北京上空的月亮,与图腾的华表、盘踞着九条大龙的回音壁、祈祷江山社稷的五色土、残缺的城门楼子同在,照耀着四合院与胡同地带,照耀着城南旧事,也照耀着徘徊在历史长廊的游人。
【编辑推荐】
到北京旅游不为摩天大楼,不为霓虹灯,只为寻找滚滚历史长河下遗留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和地道美食。洪烛20多年来于京城各地踏迹寻根,用笔墨浓情吟唱一曲曲皇城根的情歌,美景过目,历历入心;独特视角亲述文人眼中不一样的京华风物,小旅游,大史家。历史与现实交错,景色与体悟契合,带你游玩民谣里的北京,白话文的北京,方言的北京。没去过城南,等于没来过北京。

《北京往事》洪烛 著
周一渤摄影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
2010年8月第1版
【内容提要】洪烛《名城记忆》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选取中国的十座名城和十座小城,层层铺开,娓娓道来。《名城记忆》旨在为中国的名城画像,为读者铭刻那些值得人回味与存留的诸多名城记忆,继承城市的内在精神,为城市的发展指引美好的方向。作品并不单纯地沉湎于怀念过去的辉煌,而是呈现出这些城市各种交错的画面,来体现在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积累中所蕴藏的一种刻骨铭心的文化力量。在旧与新、过去与现在的对比碰撞中,引领读者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其深沉的笔调不仅浸染着这些古老名城历史的沧桑和沉重,而且渗透着作者对现实的思考和追求。

洪烛著《仓央嘉措心史》已由东方出版社出版。东方出版社推荐语:《仓央嘉措心史》作者从仓央嘉措角度出发,写仓央嘉措作为一个精神领袖和作为一个普通人对爱情的执着与向往之间的矛盾。文字优美,感情表达深入。此书深受藏区文化爱好者、旅游爱好者、对仓央嘉措感兴趣的读者喜爱。

洪烛《舌尖上的记忆-中国美食》
新华出版社 2012年9月第1版
定价:36元
【编辑推荐】洪烛继2004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闲说中国美食》,2006年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舌尖上的狂欢》之后,2012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新书《舌尖上的记忆-中国美食》。可谓“中国美食三部曲”。我们通过本书可以看到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和谐关系,感动的不仅仅是食物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日本青土社购买海外版权,翻译成日文全球发行。《朝日新闻》刊登日本汉学家铃木博的评论:“洪烛从诗人的角度介绍中国饮食,用优美的描述、充沛的情感使中国料理成为‘无国籍料理’。他对传统的食物正如对传统的文化一样,有超越时空的激情与想象力……”日文版易名为《中国美味礼赞》。
洪烛《舌尖上的狂欢》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
|
|
《老北京人文地图》洪烛 著
新华 出版社
2010年12月第1版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