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首届大昆仑文化高峰圆桌会议【图】

标签:
海子的诗州政府奖项洪烛文化 |
【海西州德令哈市这个青藏高原上的城市明珠,是如此的善待海子这个“诗人过客”(洪烛先生在交流大会上的观点),不仅建立了海子诗歌陈列馆,而且还每年举办海子青年诗歌节。】
诗意弥漫的金色德令哈
——参加首届大昆仑文化高峰圆桌会议散记
唐诗
一、相聚在金色的德令哈
12月对于唐诗来说,可以说是一个诗歌的月份。刚参加完首届贵州诗歌节,应诗人阿尔丁夫·翼人和青海省海西州委、州政府的邀请,从12月18日到22日,参加了在青海省海西州举办的首届大昆仑文化高峰圆桌会议。
会议由海西州委、州政府主办,海西州委宣传部、青海民族文化促进会、《大昆仑》杂志社承办,来自青海、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贵州、山东、甘肃、湖南、广东等近20个省、市的著名诗人、诗评家吉狄马加、阿尔丁夫·翼人、吴思敬、何言宏、张清华、唐诗、阿诺阿布、洪烛、吴投文、子午、南鸥、楚天舒、李磊、张智中、刘涛等和著名文化学者、昆仑文化研究专家和有关媒体的编辑记者赵宗福、宋江涛、肖云儒、李秀芳、刘宗迪、李连荣、郭郁烈、米海萍、马小龙、梁家胜、陈善壎(已故著名女诗人郑玲的先生)、李晓伟、钟启文、霍福、阿旺尖措、李向宁、赵迹、刘杭、张滢莹、李文熹、马振龙、刘丹、郭诗卉、李琳海、刘鹏、赵凛松、胡友军、王应钧、解芸伟、罗方旭、斯琴夫、那仁居歌等100余名济济一堂,共同研讨昆仑文化。
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吉狄马先生加出席会议并讲话。在会议上对在昆仑文化研究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进行了表彰。分别颁发了“大昆仑文化杰出文学艺术奖”、“大昆仑文化杰出学术理论奖”、“大昆仑文化杰出文艺理论奖”等奖项。与会专家与学者就大昆仑文化进行了深刻的研讨与交流。
与会的学者认为,大昆仑文化比希腊神话更加久远,昆仑山则可以和奥林匹斯山相媲美。大昆仑文化以中国西部青海省境内的昆仑山为主脉,以广大昆仑山系、盆地、谷地为地理平台,以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青海湖、西藏纳木措、新疆天池等湖泊为底蕴,以人类诞生、发展、归宿为生命原理,孕育、产生、发展为昆仑神话为核心内容,涵盖了民族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间文艺的文化大系。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部,因在青海湖以西,故名“海西”。北邻甘肃省酒泉市,西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南与本省玉树、果洛藏族自治州相连,东与本省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相毗邻,是青、甘、新、藏四省区交往的中心地带。辖德令哈、格尔木两个县级市,天峻、都兰、乌兰三个县以及冷湖、大柴旦、茫崖三个副县级行政委员会。总面积325785平方千米,人口38万。东部三县一市基本为农牧区,西部一市三行委为工矿区。近年来,海西州狠抓经济建设,GDP总量已经占到青海省的3/1,工业增加值占青海省的2/1,是青海省的工业重镇。
海西州在大抓经济建设的同时,狠抓文化建设,相继举办了柴达木文化艺术节、海子青年诗歌节、昆仑山交响音乐会、全国热气球精英赛等大型特色文化活动,在全国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影响,有力的提升了海西州在全国和世界上的影响力。
自治州首府位于德令哈市。德令哈是蒙古语,意为“金色的世界”。它位于举世闻名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平均海拔2980米,区域总面积3240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5平方公里。
唐诗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界人士相聚在金色的德令哈,在德令哈市度过了短暂而又难忘的充满诗意的几天。
二、雾霾挡不住诗歌飞翔的翅膀
唐诗本来乘坐的是12月18号中午12:20从重庆飞往西宁的MF8273航班,由于当天雾霾,致使所有航班无法进出重庆的江北机场,但是雾霾抵挡不住诗神的力量,等到下午2:40,飞机终于从机场起飞并于4:30在西宁机场降落。唐诗与先后到达西宁机场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何言宏、《绿风》诗刊副主编刘涛、《文学报》记者张滢莹一起乘车到达西宁市区的柴达木宾馆。
6:30与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吴思敬、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清华、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张智中等同桌共进晚餐,诗人阿尔丁夫·翼人因是撒那族,要吃清真餐饮,结果招呼好所有与会的客人后,自己才离开宾馆去用餐。唐诗在想,这次大昆仑文化活动,因为有诗人阿尔丁夫·翼人,因为有他邀请的诗人们,使得大昆仑的文化活动富有无限的诗意,就像阿尔丁夫·翼人那要长得很长的眉毛一样,富有诗意和活力。
三|、三次与吉狄马加先生合影
第一次是会议安排照相,全体与会人员在20号上午的开幕式时合影,算是唐诗与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先生的第一次合影。
第二次是20号上午开幕式结束后,唐诗到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先生的寝室送个人诗集《村庄与星斗》请马加先生斧正。马加先生没有官员的架势,很随便的与唐诗聊天,同时一边翻阅唐诗的诗集,一边说,当下中国新诗的问题,主要是诗人们没有明白为什么写,没有感情的诗歌写作大量存在,导致诗歌与大众的距离越来越远。有一个很著名的诗人対马加先生说,他每天必须写5首诗。马加先生给唐诗说,诗不应该是这样写出来的,诗不是靠数量来提升质量,诗更不是像人每天必须排泄一样,必须每天写诗。关键是要有真情实感,觉得非写不可才写。马加先生说:“我的老师艾青说,自己写了好几百首诗歌,真正留得下来的诗也就那么一二十首”。唐诗十分赞同马加先生的说法。最后马加先生说,唐诗您的《父亲有好多种病》这首诗感情很真,表现手法新颖,就是好诗。后来,海西州的领导进来请马加先生去用自助餐,在他的寝室唐诗请海西州的领导为唐诗和马加先生拍合影照,算是第二次与马加先生合影。
第三次是在20号晚宴上,诗人南鸥说要与马加先生合影,请唐诗去拍照,马加先生很爽快的答应了南鸥的请求,诗人洪烛、吴投文等也分别与马加先生合影,最后唐诗又请南鸥为唐诗和马加先生第三次合影拍照。
四、今夜不想姐姐想大昆仑
20号晚上,海西州委、州人民政府举办了简单而又热情的招待晚宴,每桌一瓶红酒和一瓶果醋,既不违反中央的八项规定,又体现了海西人民的热情好客。席间州委常委、宣传部长牛军先生致了简短的讲话,这位年轻而又富有诗人气质的部长,在讲话中引用了著名诗人海子的《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的诗句,并机智灵活的说“今夜,我们在德令哈,不想姐姐想大昆仑”,获得大家满堂的掌声和喝彩。
当晚用餐时,我和诗坛的两个王军(一个是诗人洪烛,一个是诗人南鸥)坐在一桌,我们三人一起去给其他桌的诗人和学者敬酒,这样既体现了我们的敬意,又不至于影响被敬者用餐。结果与我们同桌的吴投文、张智中、子午三位先生,也像我们三个学习,一起去敬酒。在这次会议期间,诗评家吴投文先生与唐诗的缘分极深,两次与唐诗同住火车的一个卧铺间休息,在有美女记者一同住在一起时,竟然也可以打出鼾声,让住在隔壁软卧间的诗人阿若阿布调侃不已。翻译家张智中在离开西宁时,扎扎实实的将他多彩的人生经历用极其诗意的语言,向唐诗娓娓道来,让疲惫的唐诗了解了他的才华和独特的个性。子午先生被唐诗称之为有仙风道骨的“道长”,每当听到有人有精彩的言论时,都会称出大拇指赞叹。席间,等他们三个敬酒回来后,诗人南鸥和洪烛说:“你看,我们三个的复制版出来了。”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五、参观海子诗歌陈列馆
21号一天,来自全国的30余位诗人和学者,在海西州委常委、宣传部长牛军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海西州的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游泳馆、海子诗歌陈列馆、托素湖、外星人遗址等。这天,海西的室外温度零下十几度,但是大家兴致勃勃的参观了主办方安排的所有参观点。
在海子诗歌陈列馆,只见金色的太阳悬挂在空中,海子诗歌陈列馆前的巴音河已经结了厚厚的冰,远处的昆仑山脉上白雪皑皑,天地间是白茫茫的一片。尽管如此寒冷,大家依然情绪高昂的在海子诗歌陈列馆前的诗歌碑林里一一合影,尤其是雕塑有海子头像,刻着《今夜我在德令哈》这首诗的昆仑玉石碑前,大家久久的站立并逐一的合影。
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先生题写的“海子诗歌陈列馆”的牌匾挂在门楣上,门的两边挂着马加先生亲撰并题写的“几个人尘世结缘,一首诗天堂花开”的对联,让人感慨万千。马加先生的字舒朗开阔,笔迹有力,洒脱灵动。在陈列馆里面海子的遗像两边,分别写着“今夜我在德令哈,不想人类想姐姐”的诗行。看见海子灿烂的笑脸,唐诗觉得海子还活着,海子的诗篇也永远活着。
海西州德令哈市这个青藏高原上的城市明珠,是如此的善待海子这个“诗人过客”(洪烛先生在交流大会上的观点),不仅建立了海子诗歌陈列馆,而且还每年举办海子青年诗歌节,足见这是一个很有眼光和见地的城市,这一些列举措,不仅活跃了当地的文化,提升市民素质,而且也成为了当今中国在文化上尤其是诗歌上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金色的德令哈这座城市因为诗歌已经扬名海内外,让这个充满诗意的城市更加富有人情味,闪烁着耀眼的迷人的光芒。唐诗想,洋溢着诗意的金色德令哈,一定会在大昆仑文化和人类文化的发展史上留下不朽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