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关东大地秋意浓  诗人兴会更无前

(2013-09-17 17:47:38)
标签:

转载

“诗人洪烛第一个发言。他对诗歌有着特殊的感情,82年上初中开始写诗,15岁发表第一首诗歌作品,92年参加诗刊社青春诗会,诗歌打开了色彩的窗口,斑驳的阳光和清鲜的空气,给他诗意的人生注入了葱郁的基因。他说,没有诗歌,生命是缺失的,与诗歌结缘,与朋友结缘,生命才是丰满的。诗歌是唯一一块未被商业化、世俗化的处女地。诗歌超凡脱俗,是心灵的需要”

关东大地秋意浓  诗人兴会更无前

“扎兰芬围杯”全国诗歌大赛颁奖仪式暨首届关东诗会活动侧记

 

关东大地秋意浓 <wbr><wbr> <wbr><wbr>诗人兴会更无前

    831730分,8辆小汽车,1辆大巴车从辽源市雅柏国际大酒店准时出发,一路东北,载着参加“扎兰芬围杯”全国诗歌大赛颁奖仪式暨首届关东诗会的近百位诗人,向东丰县沙河镇扎兰芬围民俗文化园行进。

扎兰芬围民俗文化园位于吉林省东丰县,总投资11600万元,占地150公顷,是集影视拍摄制作、民俗生态观光旅游以及数字影视科技孵化基地三位一体的综合文化产业园区,是关东民俗文化及关东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藏地、聚集地、展示地。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车程,民俗文化园终于将远道而来的客人,亲切地拥入温暖的怀中,以青山绿水和博大的盛情,将关东大地的秋色涂抹得更加多彩而美丽。沿着民俗文化园弯曲的山路,迎着路边彩旗的招展,与大车店擦肩而过,与会诗人一路深入扎兰芬围腹部,深入诗歌盛会的喜庆之中。

关东大地秋意浓 <wbr><wbr> <wbr><wbr>诗人兴会更无前

    在一大面石阶前,大家缓步拾阶而上,一座气派宏大的地主大院呈现开来,青砖青瓦红窗红廊,霎时吸引了所有惊奇的眼神,穿越时空,仿佛回到了逝去久远的年月,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或共鸣了似曾相识的记忆,或好奇了、新鲜了那份只在影视作品里才有的影像。由于时间与工作的关系,没有更多去打探,去聆听或者去触碰地主大院的脉搏,而匆匆赶往会客厅,因为在这里,辽源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立新会前要接见来自中国诗歌学会、吉林省作家协会的领导以及来自各地的诗人、获奖者代表。

 

关东大地秋意浓 <wbr><wbr> <wbr><wbr>诗人兴会更无前


◎颁奖仪式盛况空前
    920分,“扎兰芬围杯”全国诗歌大赛颁奖仪式正式开始。主持人——辽源市委宣传副部长李秀武首先致热情洋溢的欢迎词,随后宣传部副部长、辽源广播电视台台长张相宣读诗歌大赛获奖名单,28个奖项首度公开揭晓,一等奖(奖金5000元)被辽宁抚顺诗人任萍摘得。获奖者代表在巨幅的喷绘大背景近前,在各位颁奖领导的面前,美好的瞬间被镜头永恒地定格成精彩的回忆。随后,任萍代表获奖者发表了情真意切、诗意盎然的获奖感言,气氛感染了与会的每一位诗人。


关东大地秋意浓 <wbr><wbr> <wbr><wbr>诗人兴会更无前

接下来,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李小雨女士致辞,她说:中国诗歌学会作为“扎兰芬围杯”全国诗歌大赛的主办方之一,特别要感谢辽源市委、市政府对此次活动的高度重视,感谢刘立新部长亲临颁奖仪式;也要感谢此次大赛的赞助单位——辽源关东盛京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尤其要感谢冷雪松董事长的鼎力支持;更要感谢所有参赛作者,正因为你们的参与,这次全国诗歌大赛才能如此成功,优秀作品才能如此倍出。致辞中,李小雨说:物资生活的极大丰富,填补不了精神生活的缺失,只有文化,只有源远流长的诗歌文化,才能擎起精神的旗帜,不断去挖潜,不断去创新,不断去超越,不断去翻越人类一座又一座精神的山岳,抵达灵魂的故土。

关东大地秋意浓 <wbr><wbr> <wbr><wbr>诗人兴会更无前

最后,刘立新部长做了重要讲话。她说:我代表辽源市委、市政府向“扎兰芬围杯”全国诗歌大赛的各位获奖者由衷地表示祝贺!向支持辽源诗歌发展和诗歌大赛成功举办的中国诗歌学会、中国城市文化网、《诗潮》杂志社表示真诚的感谢!向前来参加此次盛会的中国诗歌学会李小雨副会长,省作家协会宗仁发副主席,省新诗学会钱万成会长,以及各位大赛评委、著名诗人,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为辽源市文学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各位诗人、诗歌爱好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她说:此次大赛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诗人和诗歌爱好者1500余首作品,经过评委组认真细仔初选、复选和终选,最终有28人分别获得各项奖励。参赛作品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切入点,描写、讴歌了关东地域文化、辽源特色文化,以及扎兰芬围民俗等文化,反映出了现实生活日新月异的发展变革,从而丰富了地域文化的内涵,提升了辽源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具有时代特征、创新精神、灵动诗性的优秀诗歌作品,我们将结集出版,载入辽源文化的史册。刘部长在讲话最后鼓励本地诗人、诗歌爱好者,要以创作为根本、以活动为载体、以刊物为阵地、以网络为平台,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经常深入生活,深入基层,创作出大量喜闻乐见、与时俱进、厚重深远的诗歌作品。同时,也希望中国诗歌学会、省作家协会、省新诗学会以及域外诗人,多给辽源诗歌发展以关心和帮助,共同繁荣中国诗歌文化,共同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积聚正能量!

 
关东大地秋意浓 <wbr><wbr> <wbr><wbr>诗人兴会更无前

 

◎市诗歌学会正式成立

隆重的颁奖仪式后,辽源市诗歌学会成立大会又拉开序幕。辽源市文联主席荣德辉主持了成立大会,市民政局局长刘丛一宣读《辽源市民政局同意成立辽源市诗歌学会的批复》。会上通过了《辽源市诗歌学会章程(草案)》,通过了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候人选名单,利用休会时间召开了辽源市诗歌学会一届一次理事会,推选了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秘书长、副会长、会长,并通过了诗歌学会的名誉会长、顾问人选,同时通过了若干事项的决定。

最后,当选会长顾联第致辞。他说:首先要感谢与会的各位领导、嘉宾,有你们的见证,辽源市诗歌学会的成立意义更加深远!其次要感谢辽源的诗人和诗歌爱好者,是你们的支持和信任,使我荣幸当选为辽源市诗歌学会首任会长!

辽源市诗歌学会是我省第一个经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地级诗歌学会。辽源具有人文优势、组织优势、载体优势、运作优势,我们将以市诗歌学会的成立和《关东诗人》的创刊为契机,不断发展壮大辽源诗人群体,不断创作大量优秀诗歌,不断营造辽源诗歌文化氛围,不断扩大交流,提升辽源在全国诗歌界的影响力。我相信:市诗歌学会一定能团结带领广大诗歌学会会员,不断扩大视野、奋发有为,繁荣辽源诗歌创作,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不断歌颂宣传家乡,扩大辽源域外诗歌影响力,提升辽源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为我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东大地秋意浓 <wbr><wbr> <wbr><wbr>诗人兴会更无前

◎民俗文化园特色鲜明

13点,别具特色的关东农家菜午宴过后,关东诗会安排了参观,从地主大院开始,主要参观景点包括关东古镇、关东古村落、关东老城、皇家鹿苑、盛京围场、民俗博物馆等等,最后大家参观了大车店,并在大车店稍事休息。此次参观,各位诗人可谓不虚此行,一次次按动快门,一阵阵惊叹与喜悦给寂静的民俗文化园,带来了声色与生机。园区立足于吉林独有的长白山、松江水、黑土地、白雪原等自然、人文、历史、文化元素,是一个集影视拍摄发行、民俗生态观光旅游、数字影视科技孵化基地为一体的综合文化产业园区,突出了盛京围场、皇家鹿苑、关东文化、满族风情的特色。扎兰芬围民俗文化园是中国北方最具关东民俗文化特色、最富吉林特点的影视基地,填补了中国清末民初历史桥段影视基地和全国冰雪影视基地的空白。

 

◎诗歌研讨会精彩纷呈

参观民俗文化园后,约15点,首届关东诗会重要议程的“关东诗人与当代诗歌走向”研讨会,在地主大院会客厅准时召开,辽源市文广新局局长、诗人赵广忠和市诗歌学会秘书长、诗人吴耀辉共同主持。赵广忠首先抛砖引玉,关东诗会研讨会,旨在为关东诗人搭建一个研讨互动的平台,让在座的诗人和本土诗歌爱好者,聆听中国诗歌的声音,聆听中国著名诗人对诗歌的阐述与理解。

著名诗人洪烛第一个发言。他对诗歌有着特殊的感情,82年上初中开始写诗,15岁发表第一首诗歌作品,92年参加诗刊社青春诗会,诗歌打开了色彩的窗口,斑驳的阳光和清鲜的空气,给他诗意的人生注入了葱郁的基因。他说,没有诗歌,生命是缺失的,与诗歌结缘,与朋友结缘,生命才是丰满的。诗歌是唯一一块未被商业化、世俗化的处女地。诗歌超凡脱俗,是心灵的需要,是精神的向度。诗歌不仅是种创作,更是一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具体体现。洪烛不是在给诗歌定义,而是在阐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与感受,对诗歌的敬畏与执着。他说,在辽源,在扎兰芬围,我切身感受到了诗歌的热度。冷雪松董事长正是出于对诗歌的情感、情结以及认同、认知,在其事业有成后投身家乡诗歌公益活动,这也是诗歌界常说的“反哺诗歌”又一很好的例证。洪烛说,80年代,辽源文联主办的《关东文学》杂志,推动了中国诗歌、中国文学的发展,而今天,《关东诗人》的创刊无疑为中国诗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诗人是我国56个民族之外的第57个民族,辽源诗歌生态,就是中国诗歌的缩影。关东诗群不局限于本地,以其广博的胸怀,融合并影响着中国诗歌的走向,关东诗群的崛起,也必将推动中国诗歌的大发展、大繁荣!

关东大地秋意浓 <wbr><wbr> <wbr><wbr>诗人兴会更无前

著名诗人李小雨女士随后发言。她说,全国各地形成了很多诗歌群落,甘肃、山东做得都非常好,新疆建设兵团同时推出10本诗集,扶持诗歌创作,推出诗歌新人。辽源也是诗歌的热土,辽源市诗歌学会的成立,《关东诗人》的创刊,必将推动关东诗群的形成、发展与壮大。关东地域文化、白山黑水文化底蕴丰满,关东诗人创作风格大气豪爽、生活气息厚重浓郁,我们要坚守,同时更要创新。生活是不可磨灭的,是创作的源泉,而创新在于个人的感受,是一种对生活的回放,提炼,生发。关东富有满族民俗文化、辽河地域文化以及黑土地特色文化,史诗性的构架在这片土地上,融入创作者的感受、思想以及独特的发现,就会创作出优秀的诗歌作品来。谈到发现,李小雨老师说,诗歌创新必须要不断地去发现,没有发现就没有创新,生活体验要有发现,写作内容要有发现,思想认识要有发现,诗歌语言要有发现,新的发现就是创新,就是诗歌的生命力!在诗歌写作上,李小雨老师说,陌生感、想象力、跳跃性、张力与留白等,对诗歌的把握都至关重要。要带着真情实感去写作,去伪存真,写出诗歌最朴实、最本真、最简单的东西来,这就是诗歌的生命所在。她说,写诗切忌公式化、程序化、格式化、形式化,只有独特性、个性化、审美感、创造力才是诗歌的本质属性。最后,李小雨老师希望大家突破自己,写出富有时代气息、有使命感、有责任心的作品来,虽然很苦,但也乐在其中!

接下来,冷雪松董事长讲述了自己与诗歌的情感。他说,诗歌就是我的故乡,是我的精神家园,与诗歌的结缘,注定了今生的诗歌情结。《关东文学》曾经辉煌过,《关东诗人》也要发扬传统,不断突破创新,在中国新诗运动中,不仅有我们的旗帜,更要有我们的声音。他说,洪烛老师提出了关东诗群的概念,小雨老师提出了诗歌要坚守与创新,这都是对我们寄予的深切厚望,我们要肩负重任,不负重托,不流于形式,努力把《关东诗人》办好,让涤荡心灵的诗歌不断发扬光大!

诗人顾联第、琪轩、苏敏、宋敏、张慧民、任萍等都从不同角度,谈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对关东诗人的厚望。主持人吴耀辉在结束语中说到,洪烛老师、小雨老师及各位诗人的都谈了自己对诗歌的看法、理解、感悟,以及与诗歌的情缘,这无疑让我们本地诗人和诗歌爱好者受益匪浅,她打开了一扇门,一扇通往诗歌之门,她开启了一扇窗,一扇敞亮心灵之窗。最后,主持人号召大家乘着诗歌的羽翼,在自由、湛蓝、纯净的天空振翅飞翔!

由于时间关系,关东诗会研讨活动在意犹未尽中告一段落。

关东大地秋意浓 <wbr><wbr> <wbr><wbr>诗人兴会更无前

◎篝火晚会激情澎湃

诗会晚宴是在民俗文化园葫芦潭边的亭廊里进行的,依山傍水,任林风吹拂,尽管秋凉打湿了衣襟,却没有打湿那份频频举杯的热情。而最精彩的诗会活动,非篝火、焰火晚会莫属了。在关东古城前面广场的一大片空地上,堆放着一大堆木材,周围摆放着8张圆桌以及塑料凳子,广场北面搭着舞台,西北面是烧烤棚,而广场南端摆放着整齐的烟花。19点整,篝火点燃,主持人宣布晚会正式开始。音乐响起,烟花怒放,歌声飘扬,无论诗人们的即兴抒怀,还是民俗文化园职工们的倾情歌唱,伴随着欢呼声一阵阵穿过夜色的帷幕,一浪浪起伏在人群的兴奋里。围着篝火,大家吃着各种烧烤,酒杯一次次碰撞着,火光一闪闪旺盛着,好个开怀畅饮,好个不醉不休!随着晚会高潮的到来,附近的村民也越聚越多,与会诗人、园区员工、附近村民已不分彼此,大家围绕着篝火,手拉手,一起跳跃着,欢呼着,无论男女老幼,无论诗人村民一起在狂欢着、尽兴着。一曲终了,一曲又响起,最后一曲震撼心魄的迪斯高把晚会推到了极致,广场南端鞭炮齐鸣,震撼山谷,冲天焰火第三次升空,夜晚被整个点燃,绚丽的焰火把关东上空涂抹得五光十色,艳丽多姿。

晚会互动得热烈,兴奋得忘情,激越得燃烧,人群中不时传出高呼:我就是扎兰芬围的主人,我就是辽源的主人,我就是关东的主人,我就是天地的主人!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