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国土资源报》雅安地震专版诗文展示【有洪烛诗歌】

(2013-04-26 17:23:03)
标签:

临洮

第一时间

诗歌

洪烛

校园

《中国国土资源报》4月25日推出雅安地震诗文专版

0425雅安芦山地震策划版

雅安,雅安(组诗)
□ 大 卫  

                           
四月是最残忍的季节。
——艾略特


颤抖的词


狮子在群山之巅奔跑
凛冽的嘶吼,让石头与血
同时抵达了桃花
正在失重的,除了天空就是生命

山峦趔趄着身子,她的一草一木
都是盐在呼喊
今晚,我最害怕梨花与杏花
提前停电

死亡是那么深刻而具体
樱桃红起来了,一个词,以蝴蝶为肩
大地变形之后,风正经过这里
它将和草籽一起,把春天重新布置

 

我喜欢一个词


我喜欢一个词,她的四肢充满力量
她的每一个笔画,都是春草在发芽

我读出这个词,她是一个城市的名字
我写出这个词,她是一个个正在消失的影子

这个词正在变得越来越大,像一滴血输给了桃花
这个词正在变得越来越小,像宝石,把针尖缩回到云层里

我喜欢这个词,雅且安
我心疼这个词,震且撼

春天不死,在这个词里哭泣
春天不死,把这个词放在灵魂里

 

用自己的不安换取你们的平安
□ 洪  
                           
今夜,我比任何时候更想念你们
今夜,雅安是一个让我感到不安的地名
今夜,你们的名字也让我感到不安
我数了一遍又一遍,生怕漏掉了谁

今夜,你们的名字都叫雅安
今夜,我的名字也叫雅安
我念叨着你们的名字
就像念叨着自己的名字
你们的不安就是我的不安
可我还是想用自己的不安
换取你们的平安

今夜比任何一个夜晚更漫长
我也比任何一个夜晚更盼望天亮
天亮了,才能重新看见你们的脸

雅安,今夜你让我们感到不安
请允许我们用不安
换取你的平安


青衣江
——献给雅安地震灾区的人们
□ 陈跃康
                          
青衣江啊青衣江
你为何如此流淌
你的河岸不再蜿蜒
你的沙滩不再金黄
这不是我想象的青衣江
这不是我梦中的青衣江

青衣江啊青衣江
你为何如此悲怆
你的波涛呜咽而来
你的浪花含着哭腔
这不是我见过的青衣江
这不是我亲近的青衣江

青衣江啊青衣江
在一个宁静的春晨
你遭遇了龙门山野蛮的碰撞
曾经相依的伴侣
无意中让你
伤痕累累花容变样

青衣江啊青衣江
你柔弱的身躯竟如此坚强
噙着泪水带着血痕
在颤抖中挺起不屈的胸膛

青衣江啊青衣江
不要忧愁不要彷徨
千万双臂膀已将你紧紧挽起
母亲的温暖给予你伟大的力量

青衣江啊青衣江
山已不再动地也不再晃
勇敢的青衣江
擦干眼泪吧
你将是明天
邛崃山麓一只涅槃的凤凰

青衣江啊青衣江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我会看到
你依然像从前一样静静地流淌
 (作者单位:贵州省地矿局)

 

芦山,再次撕裂的地震伤口
□ 阴晓芹
                          
经年的伤与疼痛
仿佛露珠
唤醒了土地沉睡一冬的绿
裂开寂寞已久的回忆
本想长埋心底
一生一世不再想念的往事

不经意间
勾起泪水涟涟
错过丁香花开的季节
那些纯白
和着黑色的悲欢
次第绽放
痛哭过后  无须彷徨

强忍伤痛
小小姑娘也会灿烂一笑
温暖离人凄凉
因为亲人还在废墟

生命等待救援
我们不畏死生
分秒必争
哪怕地动山摇  山崩地裂
相拥的臂膀
也要扶持彼此的坚强
勇敢向前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安市国土资源局)


雅安地震祭
□ 陈肇虞
                          
碧海苍峦曲径盘,雅安四月遇春寒。
城乡地晃千房卧,峰壑岩飞百路残。
顿失妻儿心滴血,长辞考妣目难干。
且藏泪雨埋亲骨,再展雄姿一片丹。
(作者单位:鄂西北地矿所)


温暖的“屋坚强”
奇迹——震中一座百年老宅巍然屹立,堪称“屋坚强”,七户张姓人家震后在这里照常生活。张家大院为瓦木结构四合院,坐落在四川雅安芦山龙门乡古城村山脚下,主人之一张大金说:“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的老宅,在地震中除了屋脊脱落几块瓦片外,没有任何损伤。”而如今钢筋水泥结构的高楼大厦,气势恢宏却经受不住大地的摇晃。对比来看,经历百年风吹雨打的一瓦一木,显得是那么的坚强与温暖。要是处在地震断裂带上的人们都能住在“坚强与温暖并存”的屋里,我想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悲剧发生。
 @刘永玲
江西省吉安县国土资源局

 

守望也是一种力量
芦山地震后,很多人前往灾区救援,造成了灾区生命线拥堵,芦山周边道路不得已实施交通管制。大家自行前往灾区是出于善意,但同时也给本已受损的交通带来更大的压力。在这弥足珍贵的黄金救援时间里,我们该将有限的道路资源让给专业救援队伍,才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守望就是力量,救灾不一定到现场。”每一次爱心接力的微博转发,每一次真诚的祈祷,每一次微小的爱心捐赠,都可构筑成战胜灾害的强力支撑。我们要做的是立足自身实际,不盲目、不盲从。爱心也需要专业精神,无序的爱心只会适得其反,只有有序的爱才能汇聚成抗震救灾的强大动力。我们不在灾区,却心系灾区,因为守望也是一种力量! @原真真
河南省宝丰县国土资源局

 

此刻静默或许更好
芦山救援如火如荼,与救援战线同步的,还有公共舆论、媒体宣传、慈善公益为代表的另一条战线,微博的“热闹”、网络的“喧嚣”铺天盖地。这种热闹,与残酷的地震现场究竟有多大的关系,令人思考。
对于普通人来说,在发言和行动前,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灾区的人民此刻最需要什么?或许,适当的保持节制和静默才是当务之需。在灾民需要安静和慰藉时,就不需要再追问其此时的感受了。灾区需要媒体公正而客观的报道,需要外界有序而规范的救助,需要符合实际要求的物质供应……正如有网友所说,不要以为“转发”微博就经历了一场浩劫,写几句祈福的话就参与了一次悼念。为灾区做点什么不一定非得挤入到舆论的盛宴之中,沉默并好好地活着,将要说的话寄存于心,将要表达的善意付诸于行,或许比虚浮而躁动的展示更符合需要。 @李宁宁
山东省沂源县国土局大张庄所


灾难时刻  默默念想
□ 刘光富
                          
4月20日,周六。头天晚上就晕晕的,总是睡不好,翻过来是夜色覆过去仍然是夜色,幽深得很。迷迷糊糊中总觉得有什么大事要发生,有点像母亲临去世那阵的感觉。于是起了个早,刚八点就坐到电脑桌,突然觉得整个身子往一边倒,脑海里闪出一个念头——地震。我还没来得及喊出声,“快点,躲到厕所里。”妻子已经从床上弹起来,一溜烟钻进厕所。
接着又来几下更强烈的摇晃,感觉和汶川地震那次差不多。“应该不是我们这里地震,但离我们不远,且震级不会小。”我推断。呆立在厕所里,我们俩如同两只经历大难的鸟儿,彼此都能听见心跳。摇晃稍息,立马拨了两个电话,父亲的电话欠费停机,儿子的电话打不通。原本处在慌乱中,心里又增加了慌乱,神经绷得紧紧的。
摇晃停歇后,我又回到电脑前,迫不及待地上网查看消息,得知是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很快,地震的消息从电脑、手机、电视等媒体扑入公众的视野,像油菜地里蜜蜂,一片嗡嗡。虽说发生在雅安,但距离泸州很近很近,就像隔壁邻居家的事。邻居家里和自己家里有何区别?感同身受。
接到父亲和儿子的平安电话后,我与妻子从家里出来,准备到街上吃早餐。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我在办公室为处置一桩土地权属纠纷而焦头烂额,地震毫无征兆地袭来。在场的信访人群脸上都布满了惊恐,急忙搁置下几年的争端,纷纷作鸟状散去。
走出家门时我还想,才经历劫难不过一时半刻,行人该还在惊恐中,没想到多是行色匆匆照常做事,远远不如我想象中那般慌乱。应该说,有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经历,大家的防震意识明显有了增强,且从容了许多。
挤进早点店吃了豆汤面,妻子照常赶往泸州探望备战高考的儿子。我要参加三省作家联谊会,给组委会打电话,得知古蔺县、合江县和市里的文友正赶往鱼凫古街广场,我也急忙往那边去。
太阳底下,虽然透出一点闷热,但是整个广场座无虚席,甚至连街对面都站满了人。原本已安排好程序的活动,增加了一项议程:全场起立为刚刚经历地震的雅安人民祈福。刚才还闹哄哄的广场,顷刻间凝固了似的,寂静得哪怕一根针落地都能听得见。这样的时刻,死者、生者,我们的父兄姐妹,大家在心底里念想着你们。
活动结束后,陪同文友沿鱼凫古街走过去,看到部分摊位打出“所得捐助地震灾区”的招牌,不乏购买者正在解囊;与此同时,县书法协会书法家们将现场义卖所得4万元,也准备捐往地震灾区。文朋诗友难得一聚,中午又是欢迎宴,本该好好举杯畅饮的,可是在今天这样的日子,没有了往日热闹的气氛,大家都默默地吃饭。
下午参加创作座谈会,我强烈感觉到,一向很健谈的文朋诗友们话语都不多,虽然大家脸上没有汶川地震时那样的恐慌,但心里都在念想着什么。其实,大家都在念想着离我们很近的地方——雅安芦山。
同样,远在北京山东的文友们念想着我和我的家人,他们通过短信、QQ等向我委婉表达了这样的意思。我想明白了,地震后他们在念想着我们,但他们绝对不敢在第一时间向我们表达这样的念想,就像我不敢向雅安那边明白表达念想一样。只担心在地震中要是有三长两短,善意的表达可能恰好触摸到伤痛,就等于好心却在别人心坎那踏上一脚。灾难时刻,默默念想别人或是被别人念想都是最为合适的,彼此心口窝那里热乎。
晚上联谊会活动均取消,尽管主持人没有说明原因,可大家谁都明白,一整天全都沉浸在无法驱散的地震阴影中。回到家,电视里雅安、芦山这样的字眼以不断攀升的死伤数撞击我,以灰飞烟灭的断壁残垣撞击我,以泪流成河的面孔撞击我,以撕心裂肺的呼喊和血肉模糊撞击我,心情格外沉重,头也埋得很深。妻子又在一旁泪流满面,我安慰妻子也同样安慰自己:“无论发生怎样的灾难,终归还是要去面对。在世界地震高发期里,毫无疑问今后还可能面对更多的灾难。”
我同样从电视上得知,党中央、省委领导以直升机的速度赶到了,四面八方的驰援同样在第一时间赶到了,在巨大的伤痛纠结中有条不紊开展援助。我突然感到,在强大的中国力量面前,灾难真的不那么可怕。
(作者单位:四川省叙永县国土资源局)

 

向着芦山的方向
□ 张立新
                          
从汶川开始,我记住了很多地方,让人既痛楚又温暖:玉树、雅安、宝兴、芦山……每次通过媒体,感知着发生在这些地方的人和事,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心阵阵颤栗,是那种仿佛一股巨大的力量将整个心脏攥在掌心,紧紧捏住的感觉,痛,窒息,急迫,慌张。我止不住一阵冲动,欲背起行囊,向着芦山方向,出发。
雅安地震已遇难193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而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如花般绽放,却一夜间枯萎,让亲人泣血断肠。我看到了很多人,部队、医卫、志愿者,在持续前往灾区。路断了,巨石横亘;滑坡了,石块滚落。还有,很长的路途间,有滑坡、塌方的隐患,或许再往前一步,再过去一秒,滑坡、坠石就在身边发生。但,这些都不管了,我们的目标就是前方,受灾最重的地方。
我看见驰援的军车坠毁了,战士牺牲了;也看见坠石无情地落下了,志愿者医救无效;还看见无偿献血点,一滴一滴鲜血,凝聚着无数滚烫的爱心,源源不断地汇集灾区。我不是一个脆弱的人,但看到这些情景,却止不住泪流不已。我也不是一个冲动的人,可眼前的一切却让人热血澎湃,止不住一次又一次渴望出发。
从电视镜头中,我看到一名志愿者,背着双肩包避开记者的追问,徒步,向着灾区走去。或许走了太远,他的脚步已经不再匆忙;或许忘了饮食,身体已经开始透支;尽管,到芦山仅有两三个钟头的距离,但这样没有组织的冲动,也许给灾区增添了负担,自己反倒成了等待援助的对象。可我知道,他胸中的一股力量,依然支撑着他坚持向前。这样的志愿者很多很多,无比凝重的背影、无比坚定的步伐。
很快,看到了不能擅自去灾区的通知,我理解并支持这样的规定。和专业人员相比,和宝贵的72小时黄金救援期相比,我们这些人又耗费了多少有限的施救资源。为了避让私家车,坠入河中的军车,让我突然转换了思路,也让我们开始冷静。如果,我身无所长,何不选择其他的方法,和雅安在一起,与芦山在一起。很多种方法,能让我们情系灾区,心向芦山。我更愿意看到,网上织起的上千万人的祈福,燃起的数百上千支蜡烛,许多换成黑白色的网页,无数等待献血有臂膀、等待捐赠的双手。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赤诚的心,永远向着芦山的方向。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洮县国土资源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