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烛组诗:江河之子【原载《人民文学》2013年2期】
(2013-02-28 14:54:42)
标签:
东莞现实丹江洪烛文化 |
《人民文学》2013年2期
从空中穿过黄河的是鸟,是桥
从水面穿过黄河的是船
从地下穿过黄河的是隧道
是一条年轻的河流,穿越黄河的古老
从来都是如此:只有梦想
才能穿越现实。比穿越现实更难的
是变成现实。此时此刻
我目睹的是一个梦想变成的现实
不,是一个变成现实的梦想
“有什么不一样吗?”
“看见你,我仍然有做梦的感觉
而你分明已经醒了。”
从路上走过的是行人
和一条路交叉的是另一条路
此时此刻,我目睹的是一条路的新生
不,我还同时看见刚刚诞生的另一条路
“有什么不一样吗?”
“别人走向你是为了会合
而我走向你是为了告别。”
“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
再次挥动的时候,已在千里之外
在北京也能喝到长江水
我已想好了:第一壶水
用来沏龙井
让南方的水和南方的茶叶
在异乡喜相逢
第二壶水,用来泡雀巢
让不远千里的水和不远万里的咖啡
有一次亲密接触
第三壶水,用来下一锅兰州拉面
让长江水和干渴的西北
闹一点绯闻
第四壶以后的水
再用来浇花,养鱼,滋润万物
其实,我更想用长江水洗一把脸
照一照蒙满风尘的影子
我认出了你
还是认出了自己?
和你一样,我也从南方走来的
我也是长江的小小支流
参观南水北调的穿黄工程
看见国道边一块路标:杜甫故里
伟大的诗人啊,想不到你
住得离黄河这么近
我终于找到你伟大的原因
这是一个岔路口:杜甫在左
黄河在右
拥有最伟大的摇篮
你听着流水长大
嗓音也像黄河水一样沙哑
满肚子的苦水,却酿造出醉人的酒浆
草堂的秋风,最初从黄河边刮起
一直刮到了长江,穿透南方和北方
把一部诗歌史打通了
明明坐在车上,我似乎又站起身来
连鞠了两个躬:一个给黄河
一个给杜甫
别人若问我看见了什么,
我只能如此演饰
内心的激动:看见了风景
其实,我还额外地看见一串
从黄河边出发的脚印
这是一个岔路口:圣坛在左
天堂在右
通向圣坛有无尽的磨难
赤脚的诗人,还是这么选择了
对于我,有一座就够了
有一座就能抵达彼岸
即使一座也没有
还可以学学古人
搭一条船,劈波斩浪
李白面对的
就是没有桥的黄河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一夜间愁白了头
黄河干嘛要折磨诗人呢?
既不让他去远方
又不放他回故乡
我比李白幸运:有了桥
我到了此岸,他还留在对岸
我又比李白不幸:没有了船
没有了行路难
桥是别人的,船是自己的
诗人什么都可以不要
但不能少了苦难
当他觉得心里比黄河水还要苦
离成功就不远了
他不会游泳?他的诗
却顺利游上了岸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一条支流
丹江是汉江最大的一条支流
来到丹江口水库,这一带曾是楚国的首都
丹阳,屈原写了《国殇》的地方
如今已被大水淹没
“我从没看见他笑过,只听见他在哭
为战死的烈士而哭,为破碎的山河而哭……
泪水快要流干了吧?”
凝视着自己投在水中的倒影
一个古老的问题随波荡漾——
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是谁?
是谁的支流?为什么体内像有另一个我
不断地挣扎,不断地回头呢?
告诉你吧,我是汨罗江的一条支流
虽然不是最大的,那就做最小的
一条支流吧。《离骚》是我泪水的源头
汨罗江,银河最大的一条支流
从天上流到人间,总有说不尽的哀愁
短篇小说
中篇小说
长篇小说
新浪潮
诗歌
散文
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