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复兴的时代,在高山流水间讨论诗歌问题【图文】

标签:
杂谈洪烛名城记忆李白黄鹤楼 |
“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襄垣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2年10月25日17:07 来源:中国作家网
诗歌创作的同质化和相似性是诗歌界长久以来都在讨论的话题。龚学敏说,在编《星星》诗刊的时候,很难从众多稿件中发现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其实,哪怕诗作稍微稚嫩一些、粗糙一些,但只要有它的独特性,我们都会发表这个诗作。对于诗歌创作出现同质化的原因,大家给出了不同解释。叶延滨认为,诗歌的同质化,是社会同质化的反应。现在每一个城市都是高楼大夏,布局都差不多,每一个人的生命也基本类似,想要在创作上保持独特性是非常难的。当前的“现实”非常复杂,诗人们没有能够有效地对它进行概括和表达,往往局限于那些表面化的生活。宋琳则认为,诗歌的同质化应该从语言内部来分析。当一种语言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和程度,难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唐代的律诗,想要在规定好的模式里写出属于自己的句子,非常不同意,需要诗人在其中表达出个人独特的情感和发现。面对诗歌创作同质化的现状,诗人们都意识到需要去改变,但具体到创作中很难处理好,这需要诗人们具有一定的天赋和才华
山西的诗歌在近些年不断发展,特别是出现了以金所军、王广元、陈小素、邢昊等为代表的太行诗群。潞潞在座谈会中谈到,山西诗人在创作中比较注重本土资源的挖掘,但是需要一种国际性的视野将这些诗歌因素加以提升。高兴认为,国际视野的建立,需要诗人们广泛阅读,不仅读本国的书籍,也要读外国文学,这样才有可能让自己的眼光变得更丰富、更犀利。与会诗人还谈到了诗歌传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