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香君故居展览我的诗歌《桃花扇》手抄稿【组图】

(2012-06-15 13:15:07)
标签:

南京

《桃花扇》

李香君故居

媚香楼

洪烛

诗歌

中国

杂谈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南京李香君故居陈列馆馆长打来电话,说常有一些游客来参观,在馆里找我的《桃花扇》那首诗看。该馆请我抄录那首诗,制成一块更雅致的扇形壁挂,永久陈列。】

   我的《桃花扇》

     洪烛

  记得2003年非典期间,原《南京日报》的诗人叶庆瑞打来长途电话,约我给秦淮区人民政府编选的《诗泊秦淮》一书写几首诗。我一口气写了《桃花扇》、《梦回秦淮》、《秦淮河从我身体里流过》三首。《桃花扇》是这样写的:

 

这把祖传的扇子
注定是属于秦淮河的,秦淮河畔的桃花
开得比别处要鲜艳一些
你溅在扇面上的血迹
是额外的一朵

风是没有骨头的,你摇动的扇子
使风  有了骨头

这条河流的传说
注定与一个女人有关
扇子的正面与背面
分别是夜与昼、生与死、爱与恨
是此岸与彼岸。你的手不得不
承担起这一切,夜色般低垂的长发
成了秦淮河的支流

水是没有骨头的,你留下的影子
使水  有了骨头

 

你的扇子是风的骨头
你的影子是水的骨头,至于你的名字
是那一段历史的骨头

别人的花朵轻飘飘
你的花朵沉甸甸

 

   《诗泊秦淮》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老诗人丁芒在序言《秦淮诗香透天涯》中大力推举了我的《桃花扇》:本集以桃花扇为题材的诗有好几篇,各有特色,我认为洪烛的这一首更为精萃。写《桃花扇》是为了歌颂李香君的骨气,这是理念是诗之主旨。作者把抽象的骨气,巧妙地也很自然地与折扇的扇骨联系起来,扇骨就成了骨气这一理念的象征物,全诗就从这个主体意象也即诗的触媒体上展开。第一节写桃花,写扇面上的桃花血迹;第三节写扇,写她摇扇时扇动的长发,成为秦淮河的支流。第一节的叙序,为了得到第二节的理念:桃花扇使风也有了骨气。第三节的叙抒是为了得出第四节的结论:李香君的影子使水也有了骨头。接着第五节,再一步推进第二、四节的理念,到达全诗主旨的高度:李香君的名字是那一段历史的骨头。最后第六节只用了两句,回应第一节,作了关于桃花重量的比较,是作者的进一步抒情,也是对全诗理念的再次延伸。全诗不但理与情的结合严密完美,层层推进,第三节非常丰富地深化了主题思想,使第五节的结论坐实。主体意象选择的准确和巧妙,是此诗成功的关键。理与情的高度结合,相互生长,以理念统率情感的流向,以情感的抒叙深化并推动理念的升华。

   《南京日报》发表王德安评论:秦淮是金陵的诗眼,古代诗人为秦淮留下多少名篇,当代诗人更有许多咏古颂今的佳作,沿着诗人笔触,做一次秦淮游,体验文化景观、感悟诗心文情,是一桩十分风雅的事。来到桃花扇故事的发生地:李香君纪念馆。李香君是个爱国又钟情的妓女,从明代起就有许多赞颂的诗文。南京籍诗人洪烛的一首很是精彩:……风是投有骨头的,而你摇动的扇子/使风也有了骨头/……水是没有骨头的,而你留下的影子/使水也有了骨头//你的扇子是风的骨头,你的影子是水的骨头,至于你的名字/那是一段历史的骨头……诗人巧妙地将抽象的骨气和扇骨自然联系起来,全诗也在这轴心意象上展开,所以写得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南京的《扬子江诗刊》等诸多报刊,都选载了这首《桃花扇》。诗人冯亦同说,南京举办的各种诗歌朗诵会,我这首《桃花扇》几乎成了必选的篇目。2010年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文联主办金陵五月风相约钟山诗歌朗诵音乐会,特意邀请我回南京,并向现场的听众介绍我就是《桃花扇》这首诗的作者。南京女诗人古筝写了推荐语:洪烛的诗一向以大气磅礴著称,而这首《桃花扇》却刚柔相济,有怜惜,有赞美,有哀叹。如此背景错综复杂的故事,在洪烛的笔下,仅用寥寥二十行便深刻厚重的承载了一段刻入历史的爱情,而李香君的名字也成为一段历史的骨头。这首小诗我读过多遍,它的写作技巧并不新颖,是传统唯美的写法,通俗易懂,且信手掂来,但柔美中有风骨,且每读一遍都给我新的惊叹,耳目一新的感受。一首诗歌如何有力量做到亘古常新?这是一个谜。我曾多次研究过这首诗,所用的词语都是我们常用的词汇,可经过洪烛的排列组合后却能够穿越时空和历史。我的感觉,这是用骨头写出来的诗,才会有这般骨气和浸润,硬朗又不会被时间风化和腐蚀,即使再过几十年,依然值得一读再读。

小南评点读诗,就是读美,读历史,读川流不息的山河和流光溢彩的人物。让我们颤叹、无奈!想起秦淮河我们还能想起什么?桨声灯影,绮罗画墙,柔弱无骨......可是光有这些不全是历史,使我们缱绻流连的历史不总是柔弱无骨的,有美艳桃花,也有血印桃花!有轻飘飘的花朵,也有沉甸甸的花朵。常常,沉甸甸的花朵更使我们流连忘返!谁说女人都是柔弱无骨的?红颜常使须眉愧!水做的女人有时比泥做的男人更有骨头!不信,你就翻翻历史,你就读读这首洪烛的《桃花扇》!

http://www.jsfxw.com/bookpic/201010/jsfxw20101022171932.gif 

   2010年南京地铁展示了我的三首诗,就包括这首《桃花扇》。看来在南京,我的名字大大地沾了李香君的光。如果没有她的故事,就不可能有孔尚任的戏剧《桃花扇》,也就更不可能有我以《桃花扇》为主题的这首诗了。应该说是李香君给了我写这首诗的力量。

http://www.jsfxw.com/bookpic/201010/jsfxw2010102217209.gif

早在几年前,多次从网上听说李香君故居的墙上展览我的《桃花扇》。譬如云川儿博客:“20051124日,有幸参观了秦淮河畔的李香君故居,在那里看到了洪烛先生的这首诗。这是那面墙上唯一的一首现代诗,也是一位熟悉的诗人的作品(从书刊上多次看到这个名字)。看看身边的游客,用幻想勾勒诗人、诗歌的形象,虽混迹于众多游客之中,胸中仍有一种熟悉的压抑不住的思潮往上窜涌,故先对之拍照存念,照片无法上传,现先将诗文摘抄如下:……”祁梦君留言“2006年我出差到九华山的时候,途经李香君故居,也曾被这唯一的现代诗歌所打动。洪烛的这首诗以扇为人,写其凄鸣,抒发着无限哀思。全诗咏物感怀,物我交融,寄意隐曲深微,沉郁悲凉!

南京老友叶宁更是和诗一首与我调侃不错,李香君住在秦淮河畔的媚香楼但不是故居故居里面,要有代代相传的后人说故居,只是体面的借口媚香楼其实是姑娘们做生意的地方李香君只是媚香楼里点击率最高的一位红姑娘有一天,我梦见自己进了媚香楼,去一睹李香君的芳容没见到李香君却见到洪烛的诗刻成了石碑挂在媚香楼的墙上想不到洪烛老兄先到了这个好地方更想不到洪烛老兄这么年轻就已经完成了任务把名字刻在了媚香楼的石碑上……”

胡俊年写了《心驿香君媚香楼是秦淮名妓李香君的妆楼,得于《左传》中兰有国香,人服媚之之句,可谓人楼玉配。李香君慧媚玲珑,气质高雅,色艺超群,入尘而不染,人称玉扇坠。明末复社名士侯方域与她邂逅,一见钟情。由于遭受奸党阮大钺迫害,侯方域投靠史可法避难;而为拒绝南明奸臣马士英等人逼嫁为妾,侠骨丹心的李香君在此楼誓死抗婚,头破血流,溅在侯公子所赠的定情扇面上。画家杨龙友随手蘸血画出绽放的桃花。南明覆灭后,李香君盼来的竟然是侯方域落魄归清,顿时爱恨交加,肝裂心碎,撕毁那把见证两人深情挚爱的桃花扇。后来遁入空门,最终红粉凋零。清初戏剧家孔尚任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创作了名剧《桃花扇》,演绎了令人难忘的爱恨情仇,颠覆了中国人的审美情结。如今的媚香楼为两院,仿明建筑,前临街巷,后倚淮水,粉墙黛瓦,精致秀雅。庭院中玉立着香君的执扇石像,冰清玉洁,风姿绰约。楼内展示其平生史料和昔日陈设。在众多的吟咏佳作中,现代诗人洪烛的《桃花扇》匠心独具:风是没有骨头的/水是没有骨头的/你的扇子是风的骨头/你的影子是水的骨头/至于你的名字/是那一段历史的骨头……深情的赞颂了李香君的民族气节。斯人已去,香楼犹在。

 

   前段时间,偶然接到李香君故居陈列馆的馆长打来电话,他说常有一些游客来参观,在馆里找我的那首诗看。该馆请我抄录那首诗,制成一块更雅致的扇形壁挂,永久陈列。我的题诗能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被收藏,也受到保护了?不至于失传了?这还是沾李香君的光。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