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行诗剧《白蛇传》连载■ 洪烛
白蛇传·自序
1.
西湖之美,首先美在历史,其次美在传说。第三甚至第四,才轮到山水。历史与传说,比真山真水之间的人工建筑更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西湖更美了,使西湖无限地趋近于完美。即使西湖干了,西湖十景乃至百景都不存在了,历史与传说却不会消失,也就是说,西湖之美仍然存在。
因为有了历史,才有了传说。而传说本身,似乎也构成西湖的另一种历史,一种虚拟的历史。它简直是在口耳相传中而一点点孕育出来的,而不断生长的。在真实的西湖之外,还有另一个虚构的西湖,超现实的西湖。后者比前者更美,更有人情味,也更有诗意,能带给人更多的惆怅或惊喜。它实现了无数的可能性,又滋生了更多的可能性。
西湖的传说,吸纳了千万人的想象与演绎。传说中的西湖,就像硕大无朋的燕窝,由千万只燕子的唾液与心血搅拌而成。其中,又添加了古往今来听众的眼泪。
今天,我先绕过岳飞墓、苏小小墓、秋瑾墓等等真名士自风流的遗迹,到断桥上走走,去雷峰塔下拜一拜。这两个景点,都因为许仙和白娘子而出名的,蒙上一层梦幻的色彩。那两位虚构的人物,却给真实的西湖锦上添花了。至少在我眼中,他们快要成为西湖的形象代言人了。
我从来就认为:西湖的传说中,最煽情,最有魔幻现实主义特色,最能穿越阴阳两界虚实两境的,要数《白蛇传》。它已是西湖传说中的传说。看见西湖,甚至只是说起西湖,我们就难免联想到那一幕又一幕的人鬼情未了。
《白蛇传》已不局限于西湖,它加入了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的行列。另外三个传说,是《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
西湖超越了自身,跟银河、长城一起,成为爱情悲剧的布景。西湖边的雷峰塔,像银河一样在许仙与白娘子之间横插了一杠子,使他们咫尺天涯,生死两茫茫。而且,这一对苦难的情人,连每年一次的鹊桥都搭不起来。他们的桥早就断了。他们在断桥相遇时,根本没想到桥的名字就是自身爱情的宿命?
我记住那两个故意使有情人天各一方的著名无情人:一个是法海,一个是王母娘娘。
压得白娘子抬不起头的雷峰塔,最终还是倒了。不是被苦命的女人哭倒的,而是配合着千万中国人(其中包括鲁迅)的愿望,由时间来推倒的。至少证明了:又岂止听众们同情敢爱敢恨的白素贞,连时间都站在她这一边。
长城是孟姜女的哭墙。白素贞比孟姜女勇敢得多,她是不会哭的。即使她可能对着许仙喜极而泣,也不会在法海面前哭的。让敌人看见自己流泪,意味着示弱,白娘子不可能忍受这种耻辱。况且,雷峰塔比长城还要无情,没有一点怜悯之心,对着它哭是没用的,光靠哭是哭不倒的。
但是,即使雷峰塔,也抵抗不住失去爱情的女人永世的挣扎,也经不起死磕。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