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说哪位女诗人是80后高产作家?【组图】

(2011-07-08 20:24:33)
标签:

李成恩

燕郊

高楼镇

朗诵会

首发式

洪烛

诗人

北京

诗歌

文化

溢美之瓷:李成恩诗集《高楼镇》首发式暨朗诵会举行
李成恩诗集《高楼镇》首发式暨朗诵会有关图片
【孙殿英评论《高楼镇》的生产日期,证实了洪烛李成恩是80后高产作家的说法。】

李成恩诗集《高楼镇》首发式暨朗诵会有关图片

李成恩诗集《高楼镇》首发式暨朗诵会有关图片

李成恩诗集《高楼镇》首发式暨朗诵会有关图片

李成恩诗集《高楼镇》首发式暨朗诵会有关图片

李成恩诗集《高楼镇》首发式暨朗诵会有关图片

她给了我一个杀机四伏的高楼镇

----读李成恩的《高楼镇》

                                 孙殿英

    手捧《高楼镇》,翻看到左边是北务镇,右边是高楼镇”时,我产生了查地图的冲动。因为我开始不知高楼镇在哪里,甚至不知具体有没有高楼镇。而北务是我曾路过、或者从路标上见过的:属于北京顺义,离燕郊不太远。地图一查,这高楼镇还真在燕郊附近找到了。我这么查找,是想把李成恩送给我的高楼镇安顿下来----我不想人家给我的一个镇就这么在空中飘着。但我知道,就算我去一趟高楼镇,就算我在高楼镇住上一阵子,就算我把自己落户在高楼镇,都必然会是徒劳的。

    不过,我还真的去了高楼镇。是李成恩把我虚拟、忽悠过去的。然而没有人能带我回来,我被困陷在高楼镇,成了高楼镇的俘虏:生生世世在高楼镇,死了又活,活了又死。目光内视的时候,我居然发现:我心里不知何时多出了一个高楼镇。

    读博客的时候,知道李成恩是美女作家。因觉得美则美矣,与我何干?也就没想她究竟有多美。见到鲜活的李成恩时,我眼里竟然是一柄杀伤力极大的利剑,一下子命中我的喉咙。只见剑光一闪,我连“哇”的一声都没来得及发出,连血都没来得及喷,连地都没来得及倒,瞬间木然而死。得亏我特强的再生能力,让我重新活过来写这篇短文。

    像路也的江心洲、江非的平墩湖、陈亮的北平原、徐俊国的鹅塘村……一样,李成恩笔下的高楼镇,是李成恩自己的高楼镇。如果非得说它与现实的高楼镇有关,它就是游离于高楼镇之上的高楼镇的灵魂。尽管,这灵魂如果真的附体到现实的高楼镇身上,也绝对不会合适。

    《高楼镇》的生产日期,证实了洪烛李成恩是80后高产作家的说法。

    安琪、林贤治、洪烛、沈浩波、杨庆祥……不少著名诗人、诗评家大意都说:李成恩是诗人中的女侠。《高楼镇》以及李成恩的其它诗中,也多次出现一类的词句,她诗中还一次次提到鉴湖女侠秋瑾。这些足以说明李成恩心里“侠”的情结和取向。是的,包括她诗句中许许多多的“砍”、,都体现了一个诗歌中有很强的战斗力强悍无理”(沈浩波语)、棉里藏刀的小女子的,打打杀杀的侠气。因之,她的诗与她的性别年龄之间,有天然的斥力。

    虽然一年成书,但《高楼镇》不是偶然的,也没露出仓促的破绽。反而凸显出,《高楼镇》是李成恩蓄意已久的阴谋。在《高楼镇》,高楼镇的小是被特意拓展开来的:繁琐,而不杂乱;立体,而不影响视野的开阔。这个高楼镇,横向的人物、动植物、景物、节令、细小事件,不仅是人物、动植物、景物、节令、细小事件。纵向的时间,也不仅是时间。精心布设的高楼镇,怎么看怎么像一个普通而有特色的、以避开喧嚣的小镇。其实,李成恩把一个小小的高楼镇,用她独具的匠心改造成:地形奇绝、危机重重,却不显山水、不露声色的沙场。

    我读过的诗,不乏让我心动、让我共鸣、让我享受的我认为的好诗。李成恩的诗则是例外:它们颠覆或者拓宽了我心中好诗的框架。她的诗有一种抓心的力量,但同时有一种明显的陌生感,散发着一种独特而无法言说的饱满,突生我获得了什么又说不清到底获得了什么的快意:刀锋一转的感觉-----路猛不丁一转,心猛不丁一跳的意外,一直伴随着我对《高楼镇》的阅读。继而变成催促我连续阅读的动力,虽改变不了我“翻到哪页读哪页”的阅读习惯。

    在现实的高楼镇,养狗看家是司空见惯的;在李成恩的《高楼镇》,李成恩却养各种各样的兽吓人。然而,十面埋伏才是李成恩的精算,一剑封喉才是李成恩的绝招。兽们会令访客的心一惊一跳,直至你自然地俯首或者翘脚被兽同化。绝杀方是李成恩的终极目的。在《高楼镇》,几乎每首诗里都埋伏着致命的武器。一个个我,猝不及防地被李成恩藏在一首首诗中的杀死。在她的暴力下,我束手无策,我张口失语,死得那么投入、那么惬意:高楼镇满山滚动的头颅”,都是我的头颅!进入《高楼镇》会发现,每个字都是一具尸体,顺着李成恩刀剑的指向,乖乖齐整地躺着。贴地飘着的,是这些字们漫漫扬扬的灵魂。它们不散,它们蒸腾,它们狂欢。

    你看,李成恩哪里是个诗人呀,更不像传说中的女侠吧?她充其量是个滥杀无辜、凌驾于江湖的东邪西毒之类。李成恩送给我的哪里是个高楼镇呀,分明是个机关重重的诱饵:处处刀锋,时时要命,却被赋予了令人深入的魔力。好在我的命比李成恩诗中“有九条命的猫”的命还多得多。不然只会一头栽倒在《高楼镇》的门槛上,或者被抛尸于某字里行间,哪里还会有机会读完《高楼镇》呢?

    但是,高楼镇女侠会变成一顶铁打的帽子。不管李成恩愿不愿意戴,这帽子都会扣在她头上,兴许宽宽的帽檐儿还会遮住她的脸,随她闯荡江湖。当然,诗歌这柄敛不住光的剑,是她手中必不可少的道具。但别指望她打什么抱不平,她横空出世是出来猎取的。从多个侧面看,她是自私的。她出手随心所欲、方向笃定、剑法快准、不按常规套路出招,伤着谁是一准儿的事儿。

    所以,最后发布一则重要启示:高楼镇女侠出没,请注意躲避剑光。 


李成恩诗集《高楼镇》首发式暨朗诵会有关图片

李成恩诗集《高楼镇》首发式暨朗诵会有关图片

李成恩诗集《高楼镇》首发式暨朗诵会有关图片

李成恩诗集《高楼镇》首发式暨朗诵会有关图片

微博互动成诗歌传播新方式
溢美之瓷—李成恩诗集《高楼镇》
首发式暨朗诵会在京召开

诗人李成恩

诗人李成恩致答谢词
    7月3日下午,著名80后诗人、作家、纪录片导演李成恩诗集《高楼镇》首发式暨诗歌朗诵会在北京天宝华瓷-盈造内府“溢美艺术沙龙”会所召开。
    现场向参加活动的前100名微博网友与诗人赠阅了李成恩最新诗集《高楼镇》,并举行了诗歌朗诵与研讨。天宝华瓷-盈造内府是知名的高档瓷品牌,这是一次瓷与诗的完美结合,是与《新诗代》网共同发起的“溢美艺术沙龙”首场活动。
    《人民文学》杂志主编助理、作家邱华栋主持现场活动,《新诗代》主编、诗人海啸,作家、诗人周瑟瑟,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诗人洪烛,《诗参考》主编、诗人中岛, 80后诗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杨庆祥等,以及人民网、新华网、新浪、搜狐、凤凰网、网易微博、腾迅微博、央视IP电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京报、京华时报等媒体参加了活动。闻迅而来的微博网友与诗人进行了现场朗诵。参加朗诵会的还有诗人安琪、汤松波、张后、李飞骏、麦岸、胡翔、卧夫、徐建宏、李淑敏等。活动还安排了互动抽奖环节,抽出了价值四千多元的高档瓷器与20瓶红酒等奖品,网友们在微博上进行了现场直播,反响强烈。
    《新诗代》主编海啸在发言中说:“李成恩的诗集《高楼镇》古朴典雅,是80后诗歌的一个重要代表。她的诗与瓷有着内在的相通性,她的诗质地柔中带刚、温润瓷实,并且她多年来始终坚持以地域性题材为写作系列,是中国女性诗歌的一大突破。这次通过微博与沙龙互动的方式,进行诗歌的交流与传播,让诗歌走入大众,与80后、90后进行网上与网下的互动,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这样的诗歌艺术活动还会不断地持续下去。”
“溢美艺术沙龙”发起人马爱云则表示:“中华瓷器是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精髓,我欣喜的看到,瓷与诗的邂逅原来如此完美,世上只有爱诗的人才懂得瓷的美妙,我们溢美艺术沙龙就是要把爱诗的人和懂瓷的人聚集起来,将瓷的光华与诗的大美相互融汇,让我们的生活感受到纯净的诗意。”
    作家、诗人周瑟瑟在发言中强调:“我们的现实处境往往并不像瓷一样美好,诗人要时刻保持警惕,怀着一颗烈焰的心舍身求仁,爱生活,爱人类,爱诗歌。”他还说:“在一周时间里我的腾讯微博因为本次活动而达到了9万多粉丝,这是诗歌的魅力,也是微博时代诗歌的一个奇迹。”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80后诗人、诗评家杨庆祥在会上说:“李成恩这次诗歌朗诵会的主题很有深意,溢美之瓷——瓷与词谐音,‘瓷’一方面暗示了李成恩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继承关系,另外一方面也指李成恩通过‘词’的锻造建构了一个独特的诗歌世界,通过一种‘词’抵达另外一种‘瓷’,词(瓷)是东方的,美的,面向大地和故乡的。”他还认为:“以微博互动作为本次诗歌朗诵的重要环节也是这次活动的一个特色,这是诗歌传播方式的一种转变,诗歌毫无疑问需要读者,需要互动,与新媒体结合,创造出属于当下的独有的诗歌传播方式,是目前很有必要的一种探索。”
    李成恩在活动现场说:“诗人是时代边缘的独行侠,哪怕我是一个女子,只要是背负诗的长剑行走天涯,我也自认为我是这个喧哗时代孤寂的独行侠,虽然今天来了不少诗人同行与喜欢诗歌的微博朋友,但相对于茫茫人海与强大的物质世界,诗人真的只是时代的少数人。瓷的华美与高贵是我内心的向往,但我不知道我的诗能否抵达瓷的境界。瓷的冷静是经过了火的焚烧,瓷的今世是她前世的投胎,时光在瓷的身上留下的是美丽,是一个民族对美与优雅的梦想。我是在文字里劳作的人,今天置身于瓷的世界,我顿时澄澈清明,祈愿老祖宗的智慧与优雅能为我所有。”
    李成恩还说:“这次没有按当下举办诗歌活动的惯例请更多的著名诗人、评论家来为我说好话,我认为说好话那纯属多余,来的人都是喜欢诗歌的朋友,并且是以微博网友为主,包括80后的诗人们,他们都很年轻,热爱诗歌艺术的心像瓷一样干净,我在意他们。尼采有一句话这样说道:‘白昼之人,岂知夜色之深。’我窃以为,有很多人并不真正懂得他们的纯真与美好,一个诗歌活动为什么要以他们为主体?我认为今天的活动恰好证明了他们的到来与他们发出的声音,才是诗歌这门面向未来的艺术最好的回声。我会坚持写出更好的作品,像瓷一样经受火的考验!”
    李成恩是中国80后代表诗人与纪录片导演。独立拍摄制作有《末代守陵人》、《三轮车夫》、《汴河,汴河》等“底层人文关怀系列”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凤凰卫视等播出,以及数部广告、音乐电视与电影剧本等作品。曾担任中央电视台多个栏目编导,现在北京某大学工作。在《诗刊》、《星星》、《诗歌月刊》、《诗选刊》、《青年文学》、《十月》等发表作品。入选《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诗歌卷》、《中国新诗年鉴》、《2007-2008中国诗歌选》、《2008中国年度诗选》、《文学中国》(2008、2009、2010年卷)、《2008年中国诗歌精选》、《2008-2009:中国诗歌双年巡礼》等选本。著有诗集《汴河,汴河》、《春风中有良知》、《高楼镇》、随笔集《文明的孩子》等100多万字。入选由新浪读书、搜狐读书等主办的“2008年度中国80后文学排行榜”十大诗人之一,入选天涯社区等主办的“2009年中国80后十大作家文学榜”,以及“2009年中国十大80后新锐诗人”之一。2010年八十后文学创作风云榜之诗人榜。“2001-2011”十年中国诗人排行榜等。获得第十七届柔刚诗歌奖提名奖并进入2008年度中国诗歌排行榜之好诗榜。获得2009年度第二届井秋峰短诗奖。入围《诗刊》第七届华文青年诗人奖。获得台湾第五屆叶红全球华文女性诗奖优等奖。受邀参加了第二届中国诗歌节、第十三届国际诗人笔会、诗刊社第25届“青春诗会”。她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与北京作家协会会员。
    李成恩诗集《高楼镇》由九州出版社出版。这是李成恩第三部个人诗集,收录了作者近年创作的二百多首作品。全书400多页,16开本,定价39元。附录有著名诗人、学者、评论家林贤治、沈浩波、陈超、柏桦、西川、安琪、庄伟杰等对《高楼镇》的评介。
著名评论家唐晓渡这样评论她的作品:从故乡到异乡,从三个地理概念到三座纸上建筑,李成恩起手于《汴河,汴河》,继之以《雨落孤山营》,至《高楼镇》收束,在一个自我确认的向度上,完成了她咫尺天涯的语言远征。这场隐秘进行的远征更准确地说是一场与沉默的持续对刺,猝然一击或胶着纠缠,阒寂无声而又气血充盈。在这样的对刺中面具破碎,情意汹涌,疾速转换的场景及其声色光影既体现了“无穷动”的魅力,又足以让我们在种种变奏中辨认出闪烁其间的原形——不仅是地域生态的原形、乡土中国的原形,也包括一个人与之致命相关的欢乐的原形,苦痛的原形,焦虑的原形,恐惧的原形,而更重要的,是她尽管意识到“那三十架钢铁的机器,压在乌鸦的舌头上”,也决不放弃挑战难度的诗歌雄心的原形。尖锐而随机的瞬间联想,丰富而灵巧的节奏变化,稍纵即逝的戏剧性,诸如此类,李成恩在大规模尝试诗的叙述可能,以拓展其内部格局的同时,又采取了当下拆解的策略,并据此锻造出她前景广阔的语言风格,其质地跳跃于坚硬和柔韧之间,急切与从容之间,直捷和隐约之间,漫不经意和精雕细刻之间。所有这些在《高楼镇》中都达到了自己的新高度。它再次传达了诗的祝福:凡深入语言内部大地者,行之必远。
本文来自[新诗代] http://www.xshdai.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