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义海研究:义海——英伦随笔(3)
(2011-07-04 09:33:53)
标签:
转载 |
在英国获诗歌奖
义
留英的生活就这样结束了。回首这段生活,多少像个梦:被空中客车以疯狂的速度从一个纬度带到另一个纬度,被扔下,在一个绝对陌生的环境里,一时间找不到文化的北。徐志摩曾经写过一首诗《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诗中写到:“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我想,我的感受,跟志摩写这首诗时的感受多少有点相近。
文化跟空气差不多,有时你根本感觉不到它,有时你又觉得它无处不在。然而,在一种异质文化中,你会觉得文化会触目惊心得像座狰狞的大山,横亘在你的面前;你也会觉得,无论你怎么努力,两种文化会泾渭分明得让你绝望。有时,所谓文化融合,实际上不过是井水不犯河水,彼此相安无事罢了。文化间的妥协,多少有点像夫妻间的忍让。
在异质文化的迷雾中,我的确有点失去了方位,但我要找到自己。起初,我试图用中文写作来排解自己孤单的情绪,试图在自己的母语中找到回家的感觉。然而,所闻是英文,所读亦是英文,用中文写作常有隔靴搔痒的感觉。于是,到英国几个星期后,我尝试着用英文写诗。
诗歌本身是一种模糊的艺术,而对于我这样一个经营了这么多年的汉语的语词艺术的中国诗人来说,用英文写作,实际上多少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两者加在一起,这回真让我朦胧到家了。不过,我还真的在这种朦胧中找到了某种快感。结束了白天的工作,英文写作成了我的避难所。实在写不下去时,我会把自己的旧作译成英文。
英国冬天的夜晚是那样的漫长;漫漫长夜,思乡的弦似乎更加敏感。而我只能用写作代替回家。
渐渐地,我认识了一些当地的诗人,我的英文诗歌得到他们的好评,他们还经常约我去朗诵诗歌;这使我对英文写作多少增加了一点信心。
三、四月间,我从学校的网站看到校庆诗歌竞赛的通知;竞赛面向全校的教职工和学生。我心里痒痒的,很想借此机会验证一下自己的英文写作水平;然而虚荣心又让自己却步,心想,自己的中文写作已经相当不错,而用英文作品参赛,就是拿自己所弱与人家所强作较量。患得患失了好些天后,我还是鼓起勇气,在截稿的最后一天,把作品送去了。送去之后,我尽量把这件事忘记,免得平添烦恼。
在英国时,我过的几乎是黑白颠倒的生活:每天很晚才起床,手机上午从来不开。然而,4月底的一天,我不知何故,居然很早就起了床,并开了手机。约9点多,手机响了,是诗歌竞赛评委会打来的,说我的诗歌“Translation”获得了二等奖,并要我5月2日参加颁奖晚会。整个竞赛收到58个作者的作品,我的诗歌最终排名第二。
对我来说,这个消息太重要了。我的努力终于得到了某种形式的认可。我狠狠地高兴了一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的朋友们。我在国内时,也获得过一些诗歌奖,但是,这回我感到格外高兴,因为这是在别人的地盘上,用别人的母语写作。我感到高兴,还在于,中国的形象在这里得到了体现。在颁奖晚会上,除了我邀请的两位中国朋友,其余的都是西方人。这时,作为个体的我似乎已经变得不重要;这时的我已经跟一个国家和一种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