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诗歌十年档案(2000—2010)

(2010-01-19 12:14:26)
标签:

诗歌

诗人

北师大

被一代

徐江

中国

洪烛

诗集

北京

文化

《被一代》中国诗歌十年档案(2000—2010)征稿启 

  总策划:蒋一谈  岛石

  主 编:朱必圣

  此诗歌集的编辑出版得到读图时代公司文学基金的支持。

 

  1.诗歌作品须是现代自由体诗歌。

  2.每位作者提交原创诗歌作品5—10首(每首不超百行)。
  3.投稿者另附200字左右个人简介,及个人清晰照片一张。

  4. 投稿以电子文档形式发至:zhubisheng@163.com。

 .截稿时间:2010年9月30日

  6. 作品入选者将得到五本印装精致的《被一代》中国诗歌十年档案

  7. 本书编辑部有对本诗集作品选择及编辑的最终解释权。

 

 

                                  《被一代》中国诗歌十年档案(2000-2010)编辑部

                                                       2010年1月18日

 

       被一代

               蒋一谈

    

 

我们被时间带到了2010年。

诗歌跟着诗人们来到了2010年。

 

回望过去的十年,有什么依然被我们牵挂?

又有什么已被我们放弃?

或许我们最不想放弃也最不能放弃的就是诗歌!

是的,我们宁愿被诗歌放弃,也不能主动放弃诗歌!

 

“被”——常见常用的汉字。

我们是“被一代”吗?

我们是被时代的命运左右的一代吗?

我们是被内心的声音左右的一代吗?

 

我们被什么力量推着往前走?

“被”是一种什么力量?

“被”是方向吗?

“被”是一只隐形的手吗?

 

邪恶?彷徨?茫然?希望?欲望?悲伤?

激情?诗歌?前程?命运?金钱?爱情?

婚姻?孩子?房子?失望?……

……或许每一个人都是“被”者。

 

谁又不是呢?

“被”是一个空间吗?

我们在里面干了什么?想了什么?

空间里到底装了什么?

有你我梦想的东西吗?

 

还是让诗歌说话吧……

还是让你自己的诗歌说话吧……

 

而我们,就是想把你真实质朴的感受保存下来

我们很清楚,优秀的诗歌一定会传唱到下一代的……

蒋一谈蒋一谈 [蒋一谈的短篇小说 ]

文学的归来者■ 洪烛

   我认识蒋一谈很早。屈指算来,整整二十年了。

   1989年春天,即将从武汉大学毕业的我,数次前往北京联系工作,为了能够在这座据说适合搞文化的城市安营扎寨。铁狮子坟附近的北师大,为我的登陆提供了良好的滩头阵地,那里是诗江湖的梁山水泊,有一大群很重义气的校园诗人,伊沙、侯马、徐江、桑克、马朝阳、蓝轲、钟品、吕兰亭、黄祖民等等,当然,也包括蒋一谈。我白天去各个单位投递求职材料,晚上就借宿在伊沙等人的寝室。熄灯后,大家躺在黑暗中谈诗,谈累了才昏昏睡去。那是很典型的八十年代文学青年的激情:写诗不只为出名,还为交友;而谈诗也像喝酒一样让人兴奋且陶醉。我不仅“蹭”朋友们的床铺,也在“蹭”他们的才气。

   那段时间,像我一样漂在北师大的还有摇滚歌手张楚和黑龙江诗人中岛。

   印象中我也在蒋一谈的床铺跟他挤着睡过。他那时写诗,还表现出对出版的浓厚兴趣,已主编了一部爱情诗选,由某出版社正式出版。他挺赞赏我单枪匹马闯京城的勇气。其实,那也是我生命中卧薪尝胆的岁月,卧的是别人的床铺,尝的是自己的苦胆。多亏了有诗友们相助,而不觉得孤独。

   夏天过后,我终于分配在中国文联出版社。下班后或周末,仍常去北师大。蒋一谈比我低两个年级,尚未毕业,他约我一起编撰书稿,提供给出版社或书商。我主编的《九十年代女士文库》,就是由蒋一谈总策划的,包括《中国女诗人名作导读》、《二十世纪中国女士散文集》、《女性艺术之光》、《青春美少女自画像》、《中外女明星迷雾疑云》、《九十年代女性生活必备》共六本,由广西民族出版社隆重推出。北师大的那帮校园诗人都参予编选或撰稿。因为有蒋一谈想出的好选题,大家都分了点小钱,可以买酒打牙祭了。

   我说这些,证明蒋一谈刚刚二十出头,还是在校生时,就流露出一个未来的优秀出版家的潜在素质。他那时候策划图书,不只为勤工俭学赚点润笔费,更是出于理想。他顺便把自己的人生也给策划了,后来成为诗人、小说家、畅销书作者以及读图时代文化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的蒋一谈,已提前为自己的成功道路埋下伏笔。

   我和蒋一谈不仅合伙编书,还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在师大食堂碰见一女生,觉得她漂亮,想方设法认识了。顺藤摸瓜去她宿舍聊开,女生还挺热情。有个周末又去聊,谈到王朔小说里的莫斯科餐厅,女生对“老莫”流露出神往,我表示当天就请她去那里吃晚饭,约好下午几点在校门口相候,女生可能觉得挺浪漫,就没反对。其实我口袋里的零花钱根本不够请一顿大餐,赶紧溜出来找蒋一谈。把情形一说,蒋一谈似乎比我还惊喜:“那可是我们的校花呀!”毫不犹豫地借了两百块钱给我。

   那是我来北京后第一次请美女吃饭,用借来的钱。而且没好意识跟女孩说。事隔多年,失去联系的美女若记得那顿饭,若知道鄙人是借钱来讨她欢心,没准会很感动吧?我讲这个小插曲,表明我跟蒋一谈要好到可以借钱,透露情感隐私的程度。

   有一次,徐江请大伙去新街口看电影,蒋一谈领来一位俏丽又温柔的女生。这位女生后来成来蒋一谈的妻子,再后来为他生了孩子,再后来又成为读图时代公司副总编辑,在生活上,事业上,都为蒋一谈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帮助,她叫陈雪梅。

   蒋一谈大学毕业,分配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记不清他是租房子还是睡办公室,只记得某一天下班后,他约我去,在办公室用电炒锅加热一只盐焗鸡,一起喝了几瓶啤酒。

   没干多久,蒋一谈就辞职了,他要娶陈雪梅,要养家糊口就得有房子,有钱,而这些是单位无法提供的。蒋一谈很有勇气地扔掉铁饭碗,下海了。他的心是很高的。

   大概一、两年后,我逛街,发现北京满大街的个体书店和书摊,都挂着同一幅大招贴画,上面印着“《北京情人》,蒋一谈著。”我知道蒋一谈闯出来了。他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本畅销书。虽然搭了正红火的杜拉斯《情人》的顺风车,但这部由某大书商力推、在主渠道和二渠道都火爆的畅销小说,还是为九十年代初正转型的图书市场提供了一种经营模式。其印数若放在今天,会叫许多名作家汗颜的。蒋一谈因为这部书名利双收,许多一夜暴富的书商都约他编撰书稿,或请他帮助策划项目。他成了新兴的民营书业的一位“高参”。

   我给蒋一谈打电话约稿,他陆续把长篇小说《女人俱乐部》和《方壶》交由我所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借着《北京情人》的热呼劲儿,这两部书卖得都不错。很多报纸都登了书评或作家访谈。

   凭着对图书的热爱,蒋一谈在出版业跌打滚爬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资源。他创办了北京读图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一直专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投资推广,策划出版了数百种传统文化书籍,拥有39万余幅自主知识产权图片。在图文书出版领域,蒋一谈绝对是一号人物,读图时代这个概念就是他命名的,在民营出版商里面,像他这样坚持十几年并且保持常胜记录的,已经屈指可数了。

   正当事业如日中天之时,蒋一谈又有新的策划了。不,这回可不是策划,而是无条件地服从命运的安排:蒋一谈回归文学创作,又开始写诗,写中断了十年的小说。

   前几天,久未联络的蒋一谈约我在后海喝茶,笑吟吟地递给我一本他新写的小说集《伊斯特伍德的雕像》,是由作家出版社推出的。还是把我吓了一跳。这十几年来总听说有小说家(譬如马原等等)嫌码字太累,下海做生意去,还很少有下海后重新回到岸上写小说的。

   但这种现象在诗歌界已很普遍。许多九十年代为了谋生而中断写作的诗人,新世纪以后又回归诗歌现场,“重新做一个诗人”。原因很多,既有互联网的功劳,又有个人原因:温饱解决之后,可以响应心灵的召唤了。超越了物质,精神的诱惑又重新体现出来。我写过一篇评论《归来者:不是宣言的宣言》,把这些不约而同地重新写诗的诗人命名为“归来者”。我还替南京《陌生诗刊》策划过一期“归来者诗群专号”,来稿数量之多出乎该刊主编古筝的想象。她编稿时给我打电话:“可以肯定,诗歌又热起来了!”诗歌的升温,跟越来越多的诗人归来不无关系。

   现在,不仅诗歌界有归来者,小说界也开始有归来者了。蒋一谈重新写小说就是一个例子。我感受到的是整个文学的回归。但愿有更多的人重新写诗、写小说,或者让我的愿望更容易实现一些,但愿有更多的人重新读诗,读小说。只有这样,大家经常空谈的所谓“文艺复兴”,才会成为一种真正的可能。

   蒋一谈说他重新写小说之前,其实早就偷偷的重新写诗了,只是写了就搁在抽屈里,没好意思拿出来。他说过去那些诗友们(无论一直坚持的还是正在归来的)对他触动很大,文学的魅力在于让人难忘,甚至能让人去而复返。他很谦虚地表示:“但愿我能成为你们归来者诗群的编外人员。”

   其实,“归来者诗群”哪有编制呀,即使有编制也是缪斯给的。归来者的归来是不约而同的,也是不分先后的。只要想回来,就可以回来,你就不再是诗歌的客人,而是诗歌的主人。但归来者之间的互动,互相影响是存在的,蒋一谈受诗歌归来者现象的感染而重新写诗,没准他的归来还会带动更多的人归来呢。

   我很高兴,今天坐在我面前的,既是著名出版商蒋一谈,又是诗人蒋一谈、小说家蒋一谈。坐在我对面的只有一个人,我却仿佛同时面对三个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