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烛:诗坛涌现“归来者” 香港文汇报广西网
文汇网广西频道9月20日电 记者罗汉 余继玲报道 11月20日,当代著名诗人洪烛在南宁参加汤松波长篇组诗《东方星座》研讨会时称,汤松波出版《东方星座》组诗是当今诗坛“归来者”现象的代表,标志着“归来者”现象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早在2007年1月召开的郑州诗会上,洪烛就提出了“归来者”命题,谈到很多诗人离开和回归诗坛的现象,以及现在出现众多归来者的原因。记者就诗坛上出现的“归来者”现象采访了洪烛。
何为“归来者”
什么是“归来者”?洪烛称,诗歌在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繁荣到90年代的萧条后,新世纪以来逐渐升温,呈现出春回大地之势,似乎有望恢复八十年代的辉煌,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归来者。他们大都曾跻身于八十年代席卷全国的诗歌运动(如朦胧诗、第三代或大、中学校园诗歌),后因各种原因中断了创作,如今又候鸟般返回愈来愈热闹的诗歌现场。
洪烛介绍,归来者现象出现在新世纪初,2005年以后“归来者”现象明显,近年来更是不断升温,2007年他才明确提出“归来者”概念。
“归来者的重要代表,是上世纪80年代中学校园诗歌群体(代表人物还有伊沙、邱华栋、周瑟瑟、师永刚、江小鱼、叶匡政、小海、海啸、叶宁等等)。”当时,全国中学校园涌现了成百上千的少年诗人及无数的文学爱好者,洪烛曾在《八十年代的诗歌王子》中描写这一盛况。近年来,姜红伟又借助网络等新兴媒体把这些失散的诗歌兄弟联系起来,出版大型文集《八十年代中学校园诗歌备忘录》。葛红兵回忆录的题目就是《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用回忆向八十年代中学校园诗歌运动致敬》。洪烛说,那一批少年成名的中学生诗人后来大多数忍痛离开了诗歌,忙于生存与发展,如今又不断有人重新拾起诗笔。譬如汤松波,是“归来者”的典型代表。
诗坛为何迎来“归来者”
近年来,诗坛为什么会出现“归来者”现象呢?洪烛总结了四个原因:一是技术原因,二是政府政策支持,三是时代发展,四是诗人自身追求。
由于互联网的产生恢复了诗人之间的联系,诗人之间沟通多了,沉寂了很久的诗坛变得异常活跃,从技术上为归来者现象的产生提供了支持。其次,经历了1990年代物质世界的发展,国际追求软实力的竞争,重视文化建设,呼唤文艺复兴,诗人被激活。再次,时代发展、进步了,要求文化也要跟上。很多1980年代的诗人在离开诗歌的十几年间,并没有真正放弃,应时代的要求,诗歌日益繁荣,一批“归来者”又重拾旧业开始创造。从诗人自身原因来讲,洪烛认为这是诗人梦想的复活。经历了90年代诗歌的边缘化,诗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之后,开始追求精神生活,所有的一切都缘于他们忘不了曾经的诗歌梦。
“归来者”将促进中国诗坛繁荣
洪烛认为,“归来者”是一种积极的文化现象,他们是诗坛的生力军。对于诗歌生态繁荣、诗歌人口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是近年来诗歌繁荣的中坚力量。这些诗坛归来者,有过1980年代的经验,而且保持着1980年代的激情,对于中国诗歌的发展,将成为很重要的力量。凡是归来者都有这样的感觉:重新做一个诗人,这比一开始立志做一个诗人时更成熟。诗歌曾经是青春饭,是一生中的精神早点,人到中年的归来者在中饭时再次以诗为主打菜,甚至准备把诗做成晚饭、做成不散的筵席,说明他真是准备跟诗过日子了,这对于繁荣我国诗歌繁荣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归来者”正在改变诗坛的格局,使诗歌逐渐走向大众化。1990年代诗坛坚守者的数量是确定的,而新世纪的归来者则是无限的。尤其1960年代出生的诗人(即被文学史教材认可的“中间代”),归来者的比重越来越大。
洪烛预测,诗歌将可能再现1980年代的繁荣景象。
汤松波长诗《东方星座》研讨会在南宁举行
http://www.wenweipogx.com/upload/2009_11/09112020505413.jpg
本报驻广西记者罗汉 余继玲11月20日电 56个民族56个星座,也是56首美丽诗篇。11月20日,来自全国各地诗坛的诗人、评论家、作家欢聚南宁,共同研讨广西青年诗人汤松波的长篇组诗《东方星座》。
《东方星座》是我国第一部全面展现和歌颂祖国大家庭56个民族团结共荣发展的组诗结集。作者花费了三年的创作心血,创作了《东方星座》的系谱,以56首诗歌从不同的角度分别描绘了中国56个民族,展现了一幅国家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山河壮丽的多彩画卷,真诚地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的豪迈赞歌,是一部民族团结的庄严颂歌。诗集于新中国60华诞前夕出版发行,首印3万份,在当代诗坛和文化界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高洪波向研讨会发来贺电。《诗刊》主编叶延滨、《星星》诗刊主编梁平、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彭学明以及广西政协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黄格胜,广西文联主席潘琦,广西社会科学院院长吕余生,广西文联副主席黄德昌,以及洪烛、马青山、马萧萧、东西、黄佩华、凡一平、李建平等区内外知名作家、诗人、评论家出席了研讨会,就《东方星座》出版发行的意义以及作品的思想艺术内涵、题材视角,作者追求表现宏大庄严主题的架构难度及创新手法等方面展开了深度的研讨和评论。
著名诗人,第八、第九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在给《东方星座》的序言中指出:“汤松波以诗歌的形式赞美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真诚地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的豪迈礼赞,这是一部民族团结的庄严颂歌!”高洪波表示,《东方星座》用精简的线条,勾勒出我国56个民族历史文化基因轮廓,诗人汤松波挑战自我,在高难度的创作中,唱出一曲民族大团结的颂歌,这是献给祖国最好的礼物。青海省副省长、著名诗人吉狄马加,海政文工团副团长、著名歌唱家宋祖英也对此诗集给予了高度评价。
《东方星座》作者简介
汤松波:汉族,祖籍湖南新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青联七届常委、高级政工师。 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诗刊》、《十月》、《青年文学》、《词刊》、中央电视台等。有作品入选《中国乡土诗人代表作选》、《中国年度诗歌精选》、《中国年度散文诗精选》、《中国当代汉诗年鉴》、《中国年度最佳歌词》、《中国年度最佳歌曲》及高等艺术院校音乐教材等选本。著有诗集《有一盏灯》、《眷恋》、《灵魂没有淡季》,诗合集《命运的火焰》,歌词音乐专辑《阳明山之恋》、《亲亲的祖国》等。大型组诗《二十四节气》入选2008中国年度诗歌排行榜。荣获第三届“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优秀奖”、第九届共青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第五届广西“五四”青年奖章。
《东方星座》创作背景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由湖南籍著名诗人汤松波耗时三年创作的诗集《东方星座》,这是中国第一部全面展现和歌颂祖国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共荣、和谐发展,极富时代风貌的诗集。
此书的创作意图,是缘于少年纯真稚嫩的梦,缘于面对诗歌离去而又倾情地归来,缘于在民委系统的数年工作,缘于对历史和未来的某种责任,耗尽三年心血,带着与生俱来的执拗和缺陷,完成了这部《东方星座》的系谱,做一件无愧于民族和当代中国诗歌的事情,而此时推出新诗集,是作为一个热爱祖国的诗人,向建国60周年献礼。 [香港文汇报广西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