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拯救了中国诗歌?
标签:
中国诗歌学会五性诗人周占林洪烛诗歌文化教育 |
洪烛(著名诗人)发言:
我们看到,中国诗歌的提速,传播,影响速度,由文言文而白话文,由纸刊而网络,这样的传播方式的革命,中国诗歌网神速地适应了这种变化,领了中国文学网络中的风气之先,诗歌学会成了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当别人对于网络至今还充满恐惧,或者否定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而今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的诗歌网络,五年的成就有目共睹。
可以说,几年的实践证明,我们的文学,特别是诗歌需要这样的传播“主河道”,或者叫网络诗歌的传播方向。可以这样说,不是诗歌拯救了网络,而恰好是网络拯救了诗歌——特别是长诗。我,还有王久辛(亦然的文学博客注:大校,中国武警杂志社主编,著名诗人)就是中国诗歌中最早的受益者。我相信,中国诗歌网的未来一定能够做的最强,最大,最好,一位已经有了这样久负盛名的斑竹,团结了这样一批热爱诗歌的会员。我建议,我们可不可以把中国诗歌网最为广大诗歌爱好者的诗歌教育阵地,是普及教育基地,提供评点,给与免费的函授,而中国诗歌网络的总版主和类区版主们,就是中国的网络诗歌的第一批老师,就是中国的网络与诗歌的“教育家”(大家笑)。同时,建议,做好网络的前台,让他更加吸引人,时时更新,推出网络诗人和诗歌经典赏析。
祁人(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秘书长,著名诗人)指出:
在《中国诗歌网》五周年的时候,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召集大家,共同研讨诗歌与网络,直面成就与挑战,思索管理与引导等问题,这是中国诗歌学会站在时代的前列,与时俱进,异常重视、关注诗歌与网络现象的集中表现。即将成立的“中国诗歌网络管理委员会”,更是学会极大支持和厚爱诗歌网络前沿阵地的表现。中国诗歌网在占林的艰苦戮力下,版主们恪尽职守,团结和凝聚了数万会员,应该说是敢为人先,成就卓著,已经跨出了极大的一步。但是,挑战与机遇并存,规范与管理一向,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为此,请各位围绕“诗歌与网络”的议题踊跃发言,共同思谋。(祁人副秘书长并对网络的起步和发展,成就和问题,管理与开放,方向和未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周占林(中国诗歌网站长,《中国诗歌》主编,中国诗歌研究院副院长)发言:
《中国诗歌网》从2004年6月14日始应运而生以来,得以各位领导和网络版主、会员的极大支持和信任,几年来,和各大诗歌网络一样,取得了一些成就,网络这方异军突起,成效斐然的园地已经展示了强大的发展活力和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比如,以《中国诗歌网》为例,自创办以来,在中国诗歌学会和各位诗人的领导和关注下,日前已经拥有了2.3万会员、主题帖近百万的规模,承办了两刊(网刊和纸刊《中国诗歌》),造就了一批逐渐成熟,颇有影响的诗人队伍。面对网站五周年的历程,感概万端,然而,回首整个网络给与诗歌的极大推动和奉献,我们又豪情满怀。我们应该肯定和承认,网络是一碗“杂碎面”,忧喜参半。她像一只已经应运破土,还需要呵护和展望的竹笋一样,她已经成林了,但是,她需要爱,需要引导,需要关怀!今天,我们在这里庆祝中国诗歌网建站五周年,并思索“网络与诗歌”的命运和前景,我代表网站感谢大家。
李犁(评论家,影视专业委员会制片人,艺术总监)发言:
关于中国诗歌网的成就我们感到振奋,近几年中国诗歌学会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大做强诗歌网络建设,其中的艰辛和成就大家有目共睹的。我认为,喜欢是最好的老师。网络诗歌的创作是真实的,自愿的,自由的,但是,又是带着脚镣跳舞,应该坚强引导和管理,在稳定的安全的前提下,做大中国诗歌网的引导性和权威性;重视中国诗歌的高中低会员的管理层次建设;我是中诗的一个兵,我保证继续为网络,为诗歌干点活,做点事,写写评文章论和做做影视推介——保证每月为诗歌网评论版写一篇评论。
张玉太(作家出版社的资深编辑,中国诗歌万里行副秘书长)发言:
肯定诗歌网的重要贡献,这次会议是诗歌网络的幸事。我作为一位年龄较大的文学战士,能够与大家一道参加这样的会议,感到骄傲和自豪。诗歌流派和诗歌网络的成型性、及时性,多样性,应该引起更多的专家,领导和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建议所有纸媒,给与网络和诗歌以更多的关注,对于成就较大的网络诗人以更多的支持和培养,我会把尽力做好这件事作为我的职责和义务。最后,中国诗歌网络要注意发展诗歌的良知性,前瞻性,我会以后经常参加网络。
刘福君(中国作协会员,作家创作基地主任)发言:
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光顾雾灵山创作基地研讨和采风;我一直是诗歌的求索着,一直在诗歌的道路上走着。网络诗歌的兴起是发展的产物和科学的产物,也是一个诗人的国度——比如唐朝的产物,它对于诗歌的呼唤和推动,是空前绝后的。而中国诗歌网顺应了这个变化,把握了这个先机,五年了,这不容易。建议每月推出一位“中国诗人”,“网络新星”,朗诵版面应该加强。我表态:雾灵山创作基地欢迎各位,这里是诗人之家,算是我对于诗歌的一点贡献吧。
白沙(中国诗歌网,《中国诗歌》副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诗人)
这是好多年以前的约会,我们终于等来了今天,各位版主在自己的园地上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给我们的中国诗歌网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奉献。同时感谢各位领导给与中国诗歌网的支持和勉励。各位老师的意见非常重要,我建议:各位版主要更加加强网络的版块建设和值班管理,注意安全稳定,强化网络的推优力度。
亦然(中国诗歌网版主,四川省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家)
我同意燕窝的观点:“网络对于诗歌而言,只是多了一只碗吃饭。”与传媒意义上的纸一样,对于生活、艺术或者思想,网络只是工具。我想就《网络,诗歌的野性部落》谈谈诗歌的网路现象与诗歌应对。(略)网络诗歌要发展壮大,还要加上四个充要条件:一是必须高度重视网络诗歌园地的媚俗性,浮躁性,模拟性,嫁接性,泥沙性。二是必须与纸刊相得益彰,比翼双飞。三是必须在繁荣的前提下进一步注意网络管理的开放与限制;1,网络的繁荣,论坛的繁荣,包括我们中诗网的繁荣,需要名人效应,需要众多有名气有影响的诗人,作家,评论家的加盟。2,为了尽可能地根治网络不可避免的浮躁病和垃圾场,防止网路成为一些碴子,盲流,病态者的洗手间,发泄屋,未来的诗歌网应该趋向建立实名制文学网络方向。我提出“三倾向”——即评论回帖,发表用稿,评优选模向真实姓名,真实笔名的注册会员倾向。不选,不评,不管匿名,或者灌水者的帖子。四是必须在诗歌派系林立的今天,更加关注对于诗歌的走向,网络应该担当张扬和培育诗歌主流精神之树的的土地。
中国诗歌网的定位:把握文学方向,张扬诗歌精神,兼容百家争鸣,推动文艺繁荣。网络与应该推重“领袖级职能(发挥名人效应);资料库职能(发挥中国诗歌的前沿资料汇集,各种流派,专家,诗人的资料。);信息库职能(诗歌活动,精华帖,);评论库职能(诗歌与评论应该平分秋色。建立“中诗月评”机制),杂志应该倾向评论,评论是形成人气,凝聚网友的关键。
篝火雾灵山——中国诗歌“网络与诗歌”研讨会纪要
雾灵山花果山庄,位于河北兴隆燕山山麓下一处风光旖旎,花团锦簇的幽静闲适处所,是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的创作基地。 2009年6月10日至12日,由中国诗歌学会、中国诗歌网主办的“首届中国网络与诗歌雾灵山研讨会”,在这里应运召开。
来自全国的诗人祁人、刘福君、张玉太、洪烛、李犁、雁西、周占林、张彬彬、白沙、赵福治、朱枫、弦意、秦华、深意如兰、亦然、月下吴山、爱松、宛城卧龙等应邀出席本次研讨会。
会议由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祁人,中国诗歌网站长、《中国诗歌》主编周占林主持。本届研讨会有两大议题:一是庆祝中国诗歌网建站五周年;二是就当前中国网络与诗歌的现状与发展进行深入讨论。在为期三天的研讨会上,应邀出席的诗人们分别就以上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热烈的探讨,并且到雾灵山风景区进行创作采风。
中国网络诗歌以便利、快捷而燎原的发展,给一群被传统媒体所忽视的诗歌艺术的求索者提供了倾诉和奋发的平台。实践证明,网络媒体给诗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8年的南方雪灾、汶川震灾、奥运盛会所激发出来的爱国热情,忧患精神,在贴近生活,关注人文,彰显正义的大事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风致凸显,使诗歌创作队伍异军突起,成果斐然,这是网络当之无愧的成就,这是诗歌历史不可不予以重视的现象!因此,会议认为应该高度肯定网络本身具有的纸刊不可替代的五性:即,快捷性、直接性、兼容性、普及性、低准入性,给与诗歌的群众性运动带来了推波助澜,突飞猛进的丰硕秋天,但是,随之而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网络诗歌园地存在的另外五性:即,浮躁性、模拟性、媚俗性、嫁接性、泥沙性,但是纸刊的传统性、经典性、传承性、受众性、市场性的固有特点,这些决定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网络还不具备抛开纸刊,一枝独秀的境界。
虽然,网络诗歌有着不可避免,亟待克服的问题,但是,任何一叶障目,因噎废食,固步自封的观点都是错误的,网络时代的脚步,网络诗歌的劲旅,网络大餐的丰盛,已经决定了网络对于诗歌发展的无可置疑的推动作用、促进作用,甚至是中坚作用。正是因为网络,我们多少优秀的诗人才得以脱颖而出,声鸣鹊起,影响倍增!同时,它给与诗歌艺术、出版事业、人才荟聚和文化事业,人文经济所起到的强力作用,也是无可回避,否定和质疑的。研讨会上,诗人们既有对中国网络诗歌发展的肯定,也有对中国网络诗歌发展中的各种弊端的忧心和建言,并且尝试性地提出了解决这些不足的方法。
亦然:白色衣服,做用勺子攫取心灵鸡汤——诗歌精神状者!(亦然在“中国作家学会创作基地——雾灵山”)
网络:诗歌的野性部落—话说诗歌的网路现象与诗歌应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