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8岁的初恋无故事

(2009-05-04 00:09:17)
标签:

感情

爱情

初恋

洪烛

季娜伊达

“五四”

18岁

诗人

校园

情感

           18岁初恋无故事■ 洪烛

 

我所谓的初恋仅仅和蓉这个名字有关。当时我也不知道这就是初恋。这个通俗且容易重复的名字对于我代表着什么,除了那么一位具体生动的人物之外,还概括了一小段心灵成长的过程。总之我记住了她,并且念念不忘,等到我懂得了什么叫做爱情的时候,就把她当作初恋的对象来看待。可见这个名字对我一生的重要程度。

蓉是我高中时代班上的女孩。那时候我是个容易自卑的男孩,蓉的光芒常常使我抬不起眼睛。我一向是在远处不易察觉地端详她的,我很希望这是一幅画,可以随身携带,随时打开。偏偏她是极活泼的,像浪花一样,我很有耐性地保守着秘密,生怕自己的心情被打湿。这为我忧郁、内向的青春埋下了伏笔。

蓉的课桌在我的侧后方,我上课时充分运用了自己的余光,影影绰绰地感应到她在那儿掀动书本,或埋头抄笔记。心里便很安详,像置身于幸福的氛围之中,一根针落在水泥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偶尔,臆想到她有一缕视线不轻不重地在我肩头,便下意识地坐直了腰杆,深沉、庄重,尽可能体现出精神上的最佳状态。总之那一份朦胧、混沌的情感在心中岩浆般汹涌着,我反倒显得是被动的了。初恋的美丽就在这里。在于你无法驾驭它。

一切开始于一个平淡的晚上,我在家中台灯下做枯燥的作业,为试用新买的钢笔,便在一张白纸上乱画。我出乎自己意料地写下了蓉的名字。那一瞬间我被冥冥之中的安排惊呆了。老早看过一本杂志上的心理测验,说大多数人在试新笔时,总是无意中写自己的名字,可我却写了另一个人的。而且是一个在此之前我觉得毫无联系的名字。我觉得周围或内心深处发生了一点什么。从第二天早晨开始,我真正地注意蓉了。她坐在我的侧后方,她喜欢穿一件天蓝的毛线衣;她桌上的课本像帆一样支起,她伏读的姿态自然、随意,似乎对一切都无从察觉,构成一个和任何人无关的世界。然而正是这个世界唤起我的好奇,带着新鲜的感觉想多看几眼。

母校座落在梅园新村附近,门前是一条花树夹道的马路,放学的时候,蓉总和一位叫薇的女生结伴同行。我习惯于放慢脚步,远远地跟在后面,注视着她们的背影像两只快乐的舢板在人海里时隐时现,并且想像她们在谈论怎样的话题,蓉的披肩长发如夜色般笼罩在我心头。端详其背影比直接跟她打照面更使我放松,给笨拙羞涩的我留下了想像的余地。我想像着多年后跟她并肩走在大街上的情景,路畔的商店、建筑一定和此刻一样真实完好。我的青春有一半生活在幻想之中,这激发了对未来的憧憬,我自己给自己制造了太多的欢乐……蓉家住离校址不远的五芳里,一次放学,某个去过她家的同伴指着那幢青灰色的小楼,说二层有阳台的那个房间就是蓉家。他是无意中说的,我却记住了。每每路过时忍不住仰面望着那扇养好几盆红月季的窗口,设想蓉正在里面做什么,以及房间的摆设。毕业后我鼓足勇气去找过蓉一次,蓉礼貌地把我让进门时我惊讶了,家具布置得确实和我想像的差不多,我不知道究竟可能是谁影响了谁。

说来说去,还没较多地讲述蓉本人呢。蓉当时在学校里是引人注目的,经常有高年级的同学给她写信。做完广播操大家散场,蓉看见传达室门外的黑板上写有她的名字,就有点拘谨地进去取信。班上的女生议论:“信封上肯定写着‘内详’。”这一度引发着我的嫉妒和恐惧。我想我如果再不帮助蓉爱上我的话,她恐怕就会投靠其他的男孩了。于是我反复辨别着蓉对我的态度,擦肩而过时她的眼神似乎蕴含着一点什么——它们曾给我带来过一整天的兴奋与回味。

我下定决心,准备在蓉心中的舞池登台亮相了。我讨厌写信表白,觉得那是躲在幕后的怯弱;然而我更不敢当面跟蓉说,在她清澈的目光下我会冰块一样溶化的。我选择了校园里通行的递纸条的方式。常常是前一天晚上在家里事先裁一小条白纸,认认真真地写上一行——关于纸条的内容已淡忘了,准备第二天夹在作业本里或直接塞给她。上课时我用余光扫视着侧后方蓉的身影,一遍遍的脸红、心跳,然而课间休息的铃声一响,就打消了我的所有勇气。就这样,一张线条在口袋里被揉皱了,我又另写出更洁净的一张,字迹依旧那么工整,然而没有一张最终栖落在蓉纤巧的掌心。

然后就是匆促紧张的高考,然后就是母校门口的依依挥别,然后的许多年我奔波于外省,多思善感的青春时光却又浮云般易逝。我的初恋就像梦一样一直未在阳光下公开。那明眸皓齿、步态婀娜的南方女孩蓉,是否意识到有个男孩曾无数次在白纸上涂写她的名字以及自己在别人梦中的存在,也不得而知。甚至,蓉的下落,蓉的今天——是否如昨日一般清新美丽,也不是置身市声尘嚣中的我所能想像。蓉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的背影,披肩长发如夜色般笼罩在我心头。初恋的故事很快就完了。初恋又仿佛从来没有故事。

衡量爱情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时间        初恋 ■ 洪烛 

  
18岁的初恋无故事        18岁的初恋无故事
 
  在空白的纸张上写初恋这两个字,就像用刀在树上划一道浅浅的口子,无论这是一棵怎样黝黑苍老的树,都会有青涩的汗液透出来,挟带着扑面而来的树脂的气息,这是我对人生中第一次爱情所作的比喻和判断。甚至多少年后,偶然的使你故地重游,你会发现,当初的刻痕虽经愈合,却无法磨灭,证明着那一小段入木三分的情绪,证明着曾经伫守于树阴下的你。 
   初恋是岁月的花木丛中一张余温尚存的长椅,是人来客往的心灵殿堂里某个空缺的芳名,是半梦半醒之间如影随形的小夜曲,以潜在的波浪抚慰你驿动的心;或者, 初恋是午夜街头若即离的两柄小雨伞,是翦翦轻寒中悄然换上春装的感觉,是山重水复所着意烘托出的柳暗花明。我听说过无数对于初恋的定义,都不如早年读的几句诗形容得熨帖,“连手都不敢握的时候,便是初恋了;敢接吻的时候,初恋便老了。”作者的姓氏业已谈忘,我只能说,他是一位真正的诗人,注定了他为初恋所刻画的衡量标准,比这个世界上的哲学家们要朴素切实得多。
  连手都不敢握的时候,便是初恋了。毫无疑问初恋是与羞怯、笨拙相伴随的,这正是那份朦胧的美感得以产生的原因。难怪出入于雨巷的戴望舒,要把初恋作为一生中最珍贵的秘密来保守:“我永远不能对你说出她的名字,因为她是一位羞涩的恋人!”仿佛往事是埋藏财富的确切地点,一旦泄露自己便会一贫如洗,所以初恋类似于只在内心公开的存折,别人体会不到它真正的价值。 
18岁的初恋无故事
 至于你初恋的对象是谁,她是否已忘却,已脱离那一片五月浓荫的笼罩,似乎都不重要,关键在于那份刻骨铭心的感觉你是否依然拥有。初恋是人生的第一堂课,面对散发着油墨香的书本和窗明几净的教室,你抑制不往对未来的渴慕,哪怕当时你对世事人情尚缺乏必要的了解,正是这种懵懂迷惑促使你去爱,一知半解地去爱。还有比初恋更简洁、纯粹的情感吗?还有什么比初恋更青嫩欲滴吗,当你白发苍苍之际蓦然回首。你正是从那儿开始走出自己的心扉的,茫茫人海、市声尘嚣也冲不淡你为自己所保守的秘密。
 
  初恋是青涩多汁的, 没有花朵的繁荣、浆果的芳醇。初恋是易逝而又隽永的,否则就不成其为初恋。  
  我有一本发黄的笔记簿,里面抄录着屠格涅夫《初恋》的片断:“我在一张椅上坐下来,像中了魔法那样坐了好久。我所感觉到的那种感情,竟如此新鲜和如此甜蜜。一想到我正在恋爱,爱的就是她, 爱情,我内心就禁不住发冷。”十八岁的男主人公正被对一位贵族少女的单相思弄得措手不及,但无法克制内心进发的闪电般的激情,“黑暗中,季娜伊达的脸静悄地浮现在我面前,浮现着,而且从容不迫地浮过去;她的嘴唇依旧那样令人莫测地微微笑着,她那对眼睛还是那样充满疑问地、深思地、温柔地从侧边悄悄望着我,就像我跟她分别时的那一瞬间一样。”   
  面对这一段文字,我不止一次地感叹过:“初恋被描写得真美”,而又怀疑“初恋真有那么美丽吗”?其实只要珍惜它,只要以不老的心境去重温它,初恋的波光云影就会恢复如初。在缠绵悱恻的年龄,你爱上了谁,谁就是你心目中的季娜伊达。多少年后,你仍能像屠格涅夫那样呼唤青春的回归:“啊,温柔的感觉,柔和的声音,被感动的心灵的幸福与宁静,爱的第一次觉醒的令人陶醉的欢乐,你们如今在哪儿,你们如今在哪儿呢?”  
  我甚至觉得,最美丽的爱情并不存在于现实之中。或许,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字迹潦草的回忆录里追述的初恋,会跨越漫漫时空出现在他落木萧瑟的庭院,那算得上古老的爱情了,边缘磨损,且散发着上一个时代的气息:倾斜的街景、退色的花纹、虚拟状态的动作、模糊的对话、黑白效果的面部轮廓。不知为什么,每每这么想象一番,我的心便像目睹了一幕逼真的戏剧般紧缩。我相信衡量爱情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时间,当然,爱情不是古董,并不需要依靠时间来增值,但爱情的列车只有进入记忆的隧道之中,才能经历短促的黑暗寻找到真正属于它的最终的站台,现实中的红男绿女以为本质就提前下车了。有一天他们会明白的,当内心的铁轨锈蚀,枕木横陈,久已冷落的旧铁路沿线上滋长出一丛丛没膝荒草。 
  
    一位叫蓝蓝的女孩和我讲述她与河南籍老诗人苏金伞的交往,老诗人衰弱的手已不能写字,蓝蓝便守在他的病床旁边,把他一字一句背诵出的诗句抄在纸上;而大多数时间老诗人则微闭双眼,像一块化石一样沉浸在往事和回光返照之中,有一天这样沉默了很久以后,满头银发的老诗人忽然激动起来,示意蓝蓝记录下当天下午的第一行诗句:“想起了许多年以前的爱情,”于是直到整座城市华灯初上,八十七岁的老诗人还在呵护着内心抽屉里珍藏着一生且余温尚存的那次初恋:“那时我还年轻,刚二十岁,她约我到小城外的沙丘野外,那一天我没有亲她,多少年了啊,我悔恨至今!”蓝蓝说:“他的声音里含着无以言喻的伤痛。”   
  蓝蓝还在一篇题为《落叶的卷宗》的散文里写道:“我望着他,说不出话来,我难道也会有这一天吗?当苍老不堪的时候,会为年轻时的一个亲吻而悔恨终生,为一个吻用一生的时光来忏悔?”  
 想起了许多年以前的爱情,实际上是许多年以前的爱情遵循着花落花飞的旧路,来寻找当年那个面容模糊的年轻人并重新回到他的历经沧桑的怀抱。在跋涉了半个世纪的河流仍然能迷途知返的,便是爱情了,刻骨铭心的爱情。我仿佛看见那两位半个世纪前的青年男女,在无名小城的郊外初次约会,他们是羞涩的,散步时都俯视着自己的鞋尖而不敢看对方的眼睛,由于颠沛流离的身世,年轻的诗人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就与那位温情脉脉的少女擦肩而过了,以至在他后半生里,再没打听到那位少女的消息。于是那无可挽回的遗憾便像一个无法兑现的吻,折磨着他晚年的记忆,会一直持续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便是爱情的痛苦了,即使你有再多的珠宝财富也难以向岁月赎回你抵押了的青春、你青春中温柔的机缘。这便是爱情的幸福了,你黄昏的胸膛里居然完好无损地供奉着一位永远的少女,你在生命的最后瞬间依然会为多年前悬挂在空中的一个吻怦然心动,这肯定不是一颗衰老的心灵所能做到的。
  这能证明什么呢?这至少能证明时间的失败。只有在时光尘埃的蒙蔽之下依然栩栩如生的,才是人世间最美丽的爱情。衡量爱情的标准,就是它与时间抗衡的程度。时间恰恰证明了爱情本身的胜利,那位年轻的诗人与他心爱的少女在沙丘野外散步之时,全世界几乎没有其他旁观者,那一闪即逝的爱情也没留下任何证据,甚至连一个仓促的拥抱都未完成。然而他那持续了一生的惆怅与疼痛,则使时间显得纸张般单薄,而如影随形的爱情却在时间的牵制中获得了弹性。 
 爱情的故事是永远不会谢幕的。每时每刻,都在这座拥挤而单调的星球上,甚至就在我们的周围发生、延续或者消失。和所有的美丽的事物一样,只有琥珀般凝聚为记忆的时候,才是永恒的。这就是时间与永恒的演变关系。我要告诉你,当你爱一位女孩的时候,最好远离人群,把她约到离你最近的一棵树下,面对面站在那里,哪怕仅相互凝视一会儿。一棵树,而不是一幢楼房或一条街道,构成故事的背景,再没有比它更适合的了,横看竖看都带有田园情调。你可以把它当作明信片上的画面来收藏:在伞盖般撑开的浓荫里,天空不再高傲,全世界的光线似乎都凝注在这小小的角落,照亮了那穿牛仔服的少男、系蝴蝶结的少女(我随意设想出他们的装束)。毫无疑问,只要他们还站在那里,和一棵树构成平衡的格局,世界就变得年轻,周围的一切(那怕一辆偶然驶过的汽车)都充满诗情画意。  
  还有比在一棵树下向一位女孩求爱更浪漫的事情吗?枝叶哗哗作响,掩饰住你羞怯的心跳,你尽可以大胆地说出那句话,而不用担心会被远处无关的人听见。一句话,有可能和一生同样重要。你传递给她,以风对待树的态度。哪怕多少年以后,你们相继走出了那片浓荫,就像淡忘对方的面容一样忘却当初的倾述与承诺,但树却会记往你们的,记往你最美丽的一瞬间。树是忠实的听众,又是沉默的证人。树不是石头、阳光、雨水,树是有生命的,你应该相信它的听觉与记忆。  
  多少年以后,你独自一人,偶然路过那棵面目苍老的树,便蓦然记起那曾经美丽、曾经年轻的一切。哦,在树下,在枝叶哗哗作响的树下,有为你的青春永久保留的位置。 
  哦,当你爱一位女孩的时候,最好远离人群,把她约到离你们最近的一棵树下,然后轻轻地、轻轻地告诉她,像步履匆匆的风对待路畔的树一样。

致我的初恋――二十七位中国作家的纯情告白

新世界出版社  

内容简介

初恋永藏心间,失去依然美丽
总是默默的关注,守着最初的爱慕,却始终不敢轻易碰触,藏在心底深处……

目录:
第一辑:春梦无痕
一切有命,莫勉强/沈从文
无题(因为没有故事)/老舍
李敖与我/胡茵梦
春梦无痕/李敖
衣衫拂拂/储相金
珍藏的秘密/刘庆邦
冬天写给秋天的故事/朱竞
第二辑:如梦似睡
我的暗恋/贾平凹
单相思/周大新
早恋故事/野莽
惊艳/蒋泥
奇迹/孔庆东
青梅竹马的岁月/余杰
如梦似睡/甲一
第三辑:幸福幻想
左冲右突/石钟山
相思子花/郑清文
初恋画中人/洪烛
翻飞的蝴蝶结/郭铁成
远方的梅/余天水
幸福幻想/电子情
青春童话/关圣力
第四辑:阳光宝贝
洋雀子又叫了/汪雪湄
短暂交火/许明芳
天下无双的妹妹/张军连
千年的爱情/郁风
阳光宝贝/张放
情爱背对背/杜士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