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不会哭泣
(2008-12-29 15:54:04)
标签:
骆驼空烟盒绿洲勃莱美国洪烛文化杂谈 |
古道铃声1994年,我还在读高中的时候《骆驼不会哭泣》深深的感动了我,我把她抄在了自己的本子上,而不再去看刊登原文的杂志。很多年以后,我甚至已经忘记了那本我订阅的杂志的名字,可我依然记得这篇文章。为了完成一个朋友的期待,费了半天的劲好不容易找出来记录当年心事的小本子,然后录入到这里,希望能唤起我当年的梦想……
一位习惯了大风大浪的男人,是否就具备超凡脱俗的性格魅力——我不敢肯定。但我想,这样的男人必定把丰富庞杂的阅历凝炼为个性化的生存方式,才得以在幸福与苦难的夹缝间维持心理平衡的。这可能表现为一种足够抚慰心灵创伤的人生哲学和在茫茫人海游刃有余的处世态度,甚至,一生绿洲般的梦,一句排山倒海的盟誓都有会构成精神世界里无偿提供鼓励与援助的源泉。
“冬天的蚂蚁颤抖的翅膀,等待瘦瘦的冬天结束。我用缓慢、笨拙的方式受你,几乎不说话,仅有只言片语。是什么导致我们各自隐藏生活?当我们藏起伤口,从一个人退缩到一个带壳的生命……”没有必要再解释我读美国诗人勃莱这首《蚂蚁过冬方式》时的感动了,它不谋而合地证明了在苦难中挣扎的平凡的人们是如何凭藉着坚强的忍耐——而不是戏剧化的英雄气概,来抗衡命运对肉体与灵魂的剥削的。“这一定是蚂蚁的方式,冬的蚂蚁的方式,那些被伤害的并且想生活的人的方式:呼吸、感知他人,能及等待。”艰辛的岁月里我们扪心自问,触摸到的是“蚂蚁那坚硬的胸膛,那背甲,那沉默的舌头”——这表面的硬朗迟钝已凝聚为最合理的保护自己抵御侵袭的心理之事。怯弱的我们,自卑的我们,几乎是下意识地以一条不见的防线,与高深莫测的路人及至世界保持着距离与隔阂。
什么时候我们还能触摸到,没有表情的面具下面一直珍藏并延续着的火种,如同游丝般的呼吸,如同凝神一瞥,温存着外界风雨所无法剿灭的期待与热爱。谁不希望人生如歌,谁不渴望每一个醒来的早晨都掌声雷动,但大多数日子里我们必须面对平庸甚至重复的挫败,投注心如磐石的坚韧与沉默来克服春天的遥不可及,才能赢得最后脱颖而出的绝响——这正是无幸运伴随也就不敢寄期望于幸运,耐得住寂寞却不甘寂寞的我们,唯一所能采纳的抗挣命运或逆境的方式了。
当勃莱在港口树立有自由女神像的钢筋水泥的都市里把对人生关注的聚光灯投射在一只原始的蚂蚁身上,感触它精神上的体温,我却在大洋彼岸的几座沿海或内陆城镇里候鸟般迁徙,梦想从大千世界里选择出最适宜我挑剔的心灵的树枝构筑雀巢。对于理想主义的苦行者而言,尘世间恐怕永远没有真正的象征着归宿或安逸的雀巢。因其流浪的灵魂没有居所。我在大学校园散发着旧被褥霉味的集体宿舍里闭目养神,在不值一顿快餐盒饭钱的未流旅馆蜷缩着躯体,在北京郊外没有取暖设备的贫民窟式的破四合院过冬,甚至在街心草坪或拥挤不堪的车站长椅上打发清冷的夜晚……由于遭遇变迁与环境的更替,我生命中相当一部分岁月里的梦都零碎而缺乏连贯性,像被从未关紧的窗口涌进的风吹散一地的线装日历,落叶萧萧,萧萧落叶。只有一幅浮雕般逼真的景致是雷同的——甚至可能贯穿我一生的梦想,那就是时常凸现在我脑海里的一只骆驼。一只自我的骆驼。
那只无人放牧却浪迹天涯的骆驼的形象出现,便与我伤痕累累的灵魂契合——那简直酷似一种著名的美国香烟上的商标画;土黄色的背景,预兆着无限的沙漠,比沙漠更突出的,是一只同样土黄色的骆驼,呈昂首向天之势。……它或许正烈日淡淡之下打听绿洲的位置,打听泉水的消息?但整个画面别说绿洲了——连一片绿叶也没有。这注定是一只失望的骆驼了?不,它仍然拥有信心,并执著地保存在突兀的骆峰里,那是它精神上的水源,那是一座如影随形的微观且潜在的绿洲。那是至少得留着它最终寻找到现实中的绿洲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已属于一部分——对于一只既敢于幻想,还懂得忍耐同时又在任何性况都不放弃行动的骆驼而言。
幸福完美的日子于我,就像手头一盒未拆封的香烟,我精神饱满地感受着它所施予诱惑与宽慰,我相信它是不可能在一分钟之内就全部离开我的——和窗外啁怜的鸟群不一样,幸福不是幻影,并非随手抛掷的石块就能惊飞。甚至它的消失和抵临一样,也需要时间。同样,我也不相信幸福是永恒的——尤其在于气预报都有不见得灵验的现实社会中,生活也完全可像精心收藏的空烟盒,以空缺证明着存在,以失落证明曾经拥有一切,甚至还可以用怦然心动的回忆来证明,我们并没有完全遗失期待和迎接未来的能力。说到底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被不断抽空又填补,欢乐和痛苦开展拉锯的过程,一个内容瞬息万变的精神空间——然后才是时间。当然,任何状况下我们都不应把生命当作揉皱的空烟盒彻底抛弃。我们可以在长期的苦难中以忍耐的姿态存在,可以没有欢乐,但不能没有对欢乐的回忆与期待——它就像空烟盒上精美的商标画一样,拥有非功利所能代的审美意义及效果。
这一定程度上从侧面说明了骆驼的本质。这种全世界最耐饥渴与干旱的动物,令人无法想象能够凭藉自身素质徒步横穿大沙漠的动物,比任何精密仪器更擅长调节丰富与贫乏,主观与客观,精神之与物质世界之间的平衡。在水一方,在海市蜃楼般历程艰险而兑现的绿洲,它从未流露过胜利者的傲慢;同样,在雄关漫道,不见草木的长途羁旅中,客观存在也不会轻易地接受失败。骆驼的忍耐不是出于层怯懦,而且稳操胜券的本质的坚强。从画面上看,它几乎永远是一位表面无情的苦行僧,对生活没有奢求,靠枯涩的骆驼刺、树叶也能苦度难关的素食者;但它也是最懂得感情的,它对心境有效的调剂满足是反映外在世界的晴雨表,不如此就不足以成为风雨无阻的旅行家……
在铺张扬历的生态环境,我们无法想象把一只埋头赶路,脚踏实地的骆驼赞美为英雄;但事实证明它是恶劣环境中的英雄;默默无闻的英雄。一位谦逊的英雄。不信你到沙漠中走几步试试——与烈日,滚烫的砂石,与干旱、饥渴、与茫无边际的时空作一番竞走与毅力的鱼死网破的较量……
一位叫伊甸的南方朋友写过一首很长的骆驼的颂歌,我只记得是中的一个比喻,形容它“背负着一座水库。”这恐怕算全世界最小型的水库了,但它对一个逆境中的生命而言简直宿命般重要。我在那些为证实理想中绿洲而天涯竞走的艰难奋斗中,下意识地模仿骆驼的品格。我珍视每一个欢乐的瞬间而不嫌其平凡琐碎,小心储蓄进记忆的行囊,相信日后有可能构成逆境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干粮。这不能等同于三国演义里“望梅止渴”的典故,但精神的锋芒却确实需要收藏进爱情的刀鞘,才能减少无谓的损耗,我们毕竟还要依靠它披荆斩棘呢。所以我信仰世上没有什么苦难能真正打败破一个人,除非他自己,也没哪一种人能缴获走一个人对人生的爱与梦想,除非他主动放弃,一个人可以没有幸运,没有钱财与荣誉,但不能有逆流而上的忍耐与勇气——这才是他精神上的水源,有了它才可能创造出幸运荣誉乃至胜利这一切人生价值……
三毛有部书叫《哭泣的骆驼》,我没有仔细读,但猜想是她写在撒哈拉大沙漠与荷西相爱的经历。事实中平庸的我无从知晓,但我想象中的骆驼永远不会哭泣——并不说明它不会遭遇失败的命运。骆驼不会哭泣,因为骆驼对生命中的每一滴水分都良珍惜——包括泪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