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的前世今生

(2007-08-14 08:44:09)
标签:

人文/历史

评洪烛、邱华栋著《北京的前世今生》
(2003年01月12日)

随着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国内各地的城市建设和城市改造,也以迅猛的速度快速地推进。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应该说是当前这种发展状态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代表。

然而,有立就一定有破。新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伴随的必然是旧城市的毁灭或翻新。北京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多朝古都,其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积淀,也必然在越来越快的城市建设大潮中被“长江后浪推前浪”般地吞没。

怎样才能在现代人的脑海中既勾勒出“前世”北京的“风韵”,又描摹出“今生”北京的“风采”呢?散文家洪烛和小说家邱华栋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用他们手中那管笔,把古今北京的每一个象征性事件与人物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来“刻画”,让浸透了文化内涵的北京人或北京事在他们的描绘中渐渐获得“生命”,这样,一幅幅有关北京的“前世今生”的美妙画卷,便带着浓浓的人文气息栩栩如生地“矗立”在了现代人的脑海里。

诚如洪烛所说,由于中国有了第一位爱照相的宫中人物———慈禧太后,有关老北京的照片才多了起来,否则,如今的中国人要想获得老北京的清晰印象还真不容易。仅凭一两个文人的所谓人文情怀,却是不能够随随便便就臆造出一个自己梦中的北京来的。

洪烛与邱华栋的功劳就在于,他们查阅了大量有关北京的史料与绘图,包括清朝乾隆时期的北京城区地图,再将它们与如今的北京城区面貌进行对照,从而既写出了“前世”北京的“风韵”,也道出了“今生”北京的“风采”。于是,新旧北京的风物如皇城根、四合院、大宅门、胡同、牌楼、茶馆、铺面、字号乃至塔、坟、桥、水、城墙与运河等北京象征性的物件,便像有了生命一样跃然纸上;于是,新旧北京的建筑如钟鼓楼、圆明园、隆福寺、天坛、地坛、玉渊潭、陶然亭、国子监、紫禁城等北京标志性地方,便向世人道出了它的昨天和今天;于是,新旧北京的人文如遗老遗少、唯一的老舍、香妃、京派与海派等文化人与事,便接连浮现在现代人的眼前;而新旧北京的对比性事物如中戏的小剧场、国家大剧院、中央商务区、地铁系统、金融街、航空港、音乐厅、酒吧、影剧院、博物馆等等现代景观,便会生发出现今时代的强烈风采……

北京这座有几千年历史的都城,就这样在洪烛和邱华栋的笔下显现出了生命。虽然它们中的不少都已经在物质世界消失,从老百姓的眼前不经意地“溜走”,但是,在洪烛和邱华栋的笔下,它们都“复活”了!现代人要想探知伟大北京的“前世今生”,只要通过洪烛和邱华栋的这本《北京的前世今生》,便可达到目标。而这,是那些呆板与教条的历史书或者充满幻想的纯文学书所无法达到的境界。

洪烛和邱华栋的《北京的前世今生》会让北京永远活在今人与后人的脑海里。

(《北京的前世今生》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3年1月版)

作者:冯巍
数据来源:海南日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睡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