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智者同行[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7-08-02 10:51:55)
标签:

教育杂谈

致敬!向大师及某种态度
    
    张晓岚
    读书的益处无需多说,最简单的即是,读书常常能使人进入一种放松的状态,一种散步的状态。手中随随意意握着一卷好书,从从容容漫步,或走或停,可行可止,只有对话――与智者心的或灵意的对话。读洪烛的文章,需要的也是这种从容的心态。
    《与智者同行》是一本有关书与人的随笔。作者洪烛自称喜欢以美食家的态度来读书,既挑剔,又敏感;既冷静,又狂热;既如饥似渴,又精益求精。在他看来,好书是智者妙手烹饪出的人类精神大餐。因此,他站在现代文人的角度,开列了一份书目,以期能构成我们精神生活里的一项小小的“菜篮子工程”。在这个“菜篮子”中,收录了30余篇文章,是洪烛对文学史上的几十位文学大师及其作品的阅读随想。作为一本个人化的读书笔记,《与智者同行》体现出与一般书评大不同的特色。
    或许,称其为读书笔记,并不恰当。确切地说,这是一本读人笔记。它的内容较少涉及具体作品,更多的是以人、以作家为主体。在“永恒的史诗”中我们读到的是荷马的坚韧;在堂吉可德身上,看到塞万提斯的执着;歌德与席勒的惺惺相惜,体现了大师间长存的伟大友谊;《日瓦戈医生》的创作动机,则始发于一个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爱伦堡的《人·岁月·生活》对时代和人的深切关注,无疑极大地触动了洪烛,是他写作随笔的缘起之一。在他看来,人是岁月与生活的核心,对文学史产生了极大影响的是人,是人类的精华。因此,读书,其实是在读人,读人类的灵魂,读集体的梦境与命运。读书,首先应该读人,通过阅读大师们的生平、成就,以及创作中体现出的世界观、美学观,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他们作品的内涵,更准确地把握历史、社会、人类的脉动。站在这样的角度读书,一方面是对大师们所创造的经典表现出充分的敬意,另一方面,又力求恢复大师们在光环掩盖下的朴素形象。是对大师们的逐一敬礼。缘于此,这本随笔始终流溢着对崇高人格与理想主义精神的缅怀、追思之情。
    作编辑时间长了,读书时往往也带有编辑惯有的职业习惯:挑剔的、理性的、现实的,与书亲近的自然快感反而少了许多。洪烛也是编辑出身,他的读书随笔却凸现出非常个人化、感性化的气质。表现在作者的阅读范围上,所选对象多为作者偏爱的古典主义及现代派文学中的作家作品;表现在作者的行文上,则是信马由缰,随心随性,满载情感和想象的诗意叙述,较少理性的分析和评价。我以为,这和洪烛的诗歌情结有关。在诗歌日趋衰落的今天,洪烛对诗歌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与敬意,毫不吝啬地用大量笔墨来赞美文学史上众多的诗人形象:荷马、但丁、拜伦、普希金、波德莱尔、金斯堡、里尔克等。作者的写作也体现出相应的风格。同时,也与他的阅读态度有关:在读书娱乐化、功利化的时代,还能以一种纯净、坦然的心态沉潜于书香之中。喧嚣的世界,浮躁的心态,现今能静下心认真读几本好书的人不是很多,而真正能融入大师的精神世界,做到与智者心或灵意的对话,则更少了。洪烛是少数人中的一个。他的视点,往往是掠过文字的表象,时而兴奋,时而沉醉;时而快活,时而忧伤,自如地游走于大师与经典散发出的魅力世界中。唯其如此,他才能敏锐地捕捉到为走马观花的读者所忽略的细微之美——谷崎润一郎孜孜以求的阴翳的美学观,深切地体会失明的守望者——博尔赫斯在黑暗中开启的另一个世界……
    读洪烛的随笔,使我们再次感受到大师精神的力量,也重温了一种似曾相识的体验,即读书人与一本好书之间最朴素、最自然的关系——在从容、沉醉、满足中享受书与人的幸福互动。因此,我们在向大师致敬的同时,也向一种久违的态度致敬!
    
    生活新方式丛书-《与智者同行》
    洪 烛 著 定价:12.00元 2003年11月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