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所需个人资料
洪烛简介
洪烛:原名王军,1967年生于南京,1989年自武汉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现任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出有诗集《南方音乐》《你是一张旧照片》,长篇小说《两栖人》,散文集《我的灵魂穿着草鞋》《眉批天空》《浪漫的骑士》《梦游者的地图》《游牧北京》《抚摸古典的中国》《冰上舞蹈的黄玫瑰》《逍遥》《拆散的笔记本》《铁锤锻打的玫瑰》《风流不见使人愁》《多少风物烟雨中》《舌尖上的狂欢》《中国人的吃》《闲说中国美食》,评论集《眉批大师》《与智者同行》《晚上8点的阅读》《明星脸谱》,历史文化专著《北京的梦影星尘》《北京的前世今生》《北京的金粉遗事》《颐和园:宫廷画里的山水》。另有《中国美味礼赞》《千年一梦紫禁城》《北京AtoZ》等在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出有日文版、英文版、繁体字版。
诗人与自然
洪烛
人与自然的关系像婚姻一样重要。而诗人与自然的关系则是恋爱,除了追求稳固、和谐之外,它的要求甚至更高:还需保持浪漫的激情。诗人常常把自然当作女神来膜拜,这样才能成为情种或情圣,为其一颦一笑神魂颠倒,写出炽热的情书。我猜测最古老的诗恐怕是赞美诗,要么赞美像自然一样具有无穷魅力的女性,要么赞美像女性一样光彩照人的自然,这是诗人最热爱的两大对象。风景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爱情,爱情诗描绘的则是人的风景。诗人对自然的“单相思”,注定比他对人间女性的眷恋还要多几分宗教感。绝对属于一种升华了的精神恋爱。所以,自然是诗人心目中永生的海伦。诗人难免会像浮士德目睹海伦再现那样变得温柔:“美啊,请为我停留片刻……”其实他面对的只是一座山或一条河。万物之美令诗人目不暇接,百看不厌。那一场场风花雪月,催生出隽永的诗句如柔肠百结。天地万物都能唤醒沉睡的灵感,诗人在精神上是受益者。至于读者,则是诗人与自然永恒爱情的受益者,从字里行间重睹自然之美,还额外发现了文学之美。
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是世俗化的。诗人对自然的态度,则上升到审美的境界。作为最投入的鉴赏家与写生者,诗人在丰富着自然的美学,并且对更多的人造成影响。大自然也在源源不断地为诗人的爱美之心提供着原动力和催化剂。这本身就构成精神层面上最高意义的和谐。从荷马史诗或诗经的时代至今,莫不如是。
我说这些,不是理论,还来自切身体会。在我诗歌的灵感几近枯竭、长期改写散文之后,2005年10月,参加中国诗歌学会的“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新疆,看见深邃的天空、漫长的地平线,以及与我日常生活相距甚远的雪山、草原、沙漠、戈壁、冰川、内陆河……简直像做梦一样。这是一个令我们的现实变得渺小的最大的美梦,让人不能自拔。没有别的办法,我又想写诗了。似乎不赞美几句就不足以平衡动荡的心情:“我爱这辽阔,同时接受它所带来的空虚/使个体的人显得渺小,仿佛要垮掉/又在一瞬间无限地扩张了他的胸襟/并且再也无法收回/我爱这辽阔,也爱被辽阔改变了的自己/欢呼吧,为内心震撼后建立的新政权!”从新疆归来,一年多的时间,我写出由三百首短诗联缀而成、长达六千行的长诗(或称大型组诗)《西域》。在中国诗歌网贴出后赢得极高的点击率,又由《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林》、《诗选刊》、《扬子江诗刊》、《长江文艺》、《飞天》、《红岩》、《绿风》、《绿洲》、《延安文学》、《西北军事文学》等数十家报刊选载,被诗家园网站评为“2006年中国诗坛十大新闻”之一。
2006年10月,我被特邀为诗刊社青春诗会指导老师去了宁夏,从贺兰山走到六盘山,写出长诗《西域》的宁夏部分。2007年4月,参加诗刊社“春天送你一首诗”,从甘肃的兰州、武威、张掖,酒泉一直走到敦煌(再往前就是阳关和玉门关了),我写出长诗《西域》的甘肃部分。这次参加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我又准备为青海写诗。西部人文化了的自然以及与自然肌肤相亲的人文,深深地影响着我并改变了我,如同创作生涯中一次刻骨铭心的艳遇,使我重新成为一个诗人。
长诗《西域》选章
洪烛
西出阳关
西出阳关无故人,那是唐朝的事
我比王维幸运,我想说:西出阳关有诗人
遍地都是诗人。譬如《阳关》杂志的孙江
听说我来甘肃,约好时间
在酒泉公园门口等候
他请我喝酒,真会挑地方
酒泉,被那么多边塞诗人痛饮之后
能分我一杯吗?最好用夜光杯
小小一杯矿泉水,酒精含量等于零
却比茅台、五粮液更醉人
不信你就尝一尝
我跟孙江提议:别让店小二再上菜
直接拿古诗下酒吧
你背一句,我对一句,一杯接一杯
看谁喝得过谁
背完了那些现成的
哥们再给你写几首新的!
幸亏我不是当地人,否则这些年
非把酒泉给喝干不可
孙江啊,以后你拿什么招待别的客人?
还是留一点吧
万一明天市长问你酒泉怎么变浅了
你就说李白来过了……
迷失于丝绸之路
丝绸飘扬,路也跟着动,左拐右扭
路上的车想停也停不下来,一味地加速
车上的我坐不住了,赶紧系好安全带
免得自己像丝绸一样飘起来
副驾驶的位置,正好看风景
不是用来认路的
丝绸从眼前晃过,伸手却抓不住
飘得比云还快一些
我说,你干嘛让丝绸带路,把云当作路标
那不分明想迷路吗?迷路还不容易?
只要把头顶那朵云当成唐朝的云
把自己当成骑马的人……
在高速公路收费站,问玉门关怎么走
管理员边找零钱边回答:下一个出口!
可惜,她指的并不是我问的那个玉门关
唐朝的玉门关,连春风都会迷路的
更何况比春风还要沉醉的我呢
想起凉州词
火车硬卧是最好的行军床。闭着眼睛
听一位不知芳龄几何的女人报站
从兰州出发,上半夜过了武威
下半夜过了张掖
接着该到酒泉了,离敦煌越来越近!
多么希望女列车员报出旧时的地名——
武威叫凉州,张掖叫甘州
酒泉叫肃州,敦煌叫沙州……
我也可以改名,叫岑参,或王之焕
前面有一场更大的战争在等着吗?
躺在行军床上,紧闭双眼,我像一个
被葡萄美酒灌醉了的伤病员
说实话,在进站口剪票的时候
我的心里就留下第一处伤口
一路上都在隐隐作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