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信天游

(2007-04-26 23:25:11)
----------------------------远去的信天游-----------------
                洪烛
  去陝北,听不见信天游了。我在高高的山梁上遇見一位牧羊人,他用耳机听着半导体,边走边哼––却是港台歌曲的调子。
  我想上前问问他是否会唱信天游,却忍住了,还是不要自讨沒趣吧。
  我确实是为寻找信天游而来的。可惜这已不是民歌的时代。即使这个孤独的牧羊人真会唱,对面的山头上,也找不到对歌的人。很明显,许多古老的风俗已成为记忆里的事情。
  幸好他仍然头戴白羊肚头巾,身穿对衿的棉袄––系一根布腰带,手持树枝捆扎的鞭子。和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祖辈唯一不同的,是耳朵上夹一支带过滤嘴的纸烟––不抽吊着个绣花荷包的烟袋了。我喜欢他这一身土得掉渣的裝扮,越看越亲切。这能帮助我想起许多陕北的往事。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米脂和绥德我都去过。走在城镇里,我视野中的尽是些登高跟鞋的女郎和穿西裝的小伙子。我想,他们就更不会唱信天游。王贵与李香香的故事,都属于传说了,更別提还要久远的事。街头巷尾都有卡拉OK厅,谁还会爬到高高的山梁上,扶着棵酸枣树对歌呢––你唱一句,我唱一句。谁还会在唱歌时送红肚兜、流“泪蛋蛋”呢?
  只能说,陕北变了。信天游快要失传了吧?
  为听信天游而來到陕北,说明我是个怀旧的人。但我会失望的。
  不管怎么说,我还是看见了落伍的牧羊人,正自得其乐地赶着羊群下山。在那一瞬间,我与古朴的陕北擦肩而过。
  我还看见了山沟沟里裝有玻璃窗的窑洞,早已裝电灯了,要找出祖传的煤油灯恐怕很难。我离去的时候已是深夜,回头一望,那透射出电灯光的窑洞,就像陕北的眼睛––正眨呀眨呀
  可惜,已沒有谁能唱着信天游替我送行了。
  我走了一段最寂寞的夜路。
  或许,陕北並沒变,而是时代变了。
  即使信天游並沒变,但唱歌人的心情,也肯定大不一样了。
  在消失的曲调里,收藏着遙远的生活,以及另一個陕北。
  带着多年的梦想去陕北,我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最后一个美女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