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谢之光老人逸事

(2020-11-22 12:31:13)
标签:

谢之光绘画艺术研究

逸事漫谈

文化

情感

分类: 谢之光专栏

四石斋随笔

谢之光老人逸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予从徐璞生先生游,时侪辈众多,经常聚于琢斋寓庐,聆听先生谈艺论道,其中尤不乏老画家谢之光的趣闻逸事,受益匪浅。先生与画家谢老最是熟稔,住处亦相近,从徐师琢斋后弄堂(成都路)步武至山海关路谢老栩栩斋,不过片刻而已,因此琢斋弟子差不多都与谢老熟悉,手上多多少少都求得谢老的墨宝,还时不时拿到先生处显摆展玩,此刻气氛最是热闹,先生笑意烂然,我辈如沐春风,乐且宴如也。

栩栩斋  谢老寓庐曰栩栩斋,居二楼,室颇宽敞,乃一统前楼也。近南窗处置一桌,即画家之画案,作画时谢老背窗面案而立,可避反光。案旁每每站满上门求画者,有时连楼梯口都人满为塞。此刻谢老边吸烟边挥毫,笑嘻嘻从容应对,一张张湿淋淋的半成品铺在画案前的地板上,待半干时等谢老命令再加工,犹如流水操作,旁观者眼花缭乱,而案前看客不得不让出空地来重新占位,你来我往,人流涌动,此栩栩斋之大观也。栩栩斋之东壁悬有若干谢老的画作,仅以图钉或浆糊固定,并无镜框。北壁之隅,置一榻,师母所居,有屏风遮蔽,屏风上绘墨荷数幅,精采夺目,皆谢老画也。西壁则有橱柜之属焉。

画案下的秘密  闻寅生兄言,谢老也有“技穷”的时候,还有点“人来疯”,某次当众拿起一支刷墙弃用的破排笔,饱吸浓墨,随手向纸上一挥,旁观者惊愕不已,谢老却停手悠悠地抽起烟来,他也不忌讳,当着众人说:“我不是偷懒,这笔豁边了,在动脑筋补救”又某次徐老师与我(寅生)同去看谢老,难得没有其他求画者,谢老正在作画,一歇歇他停下来说“技穷技穷”,边说边从案下拿出一本珂罗版石涛画册翻看,其中一页石涛题“拟巨然法,唯过关者知。”(其他画集从未见过),翻了几页,谢老又落笔如飞画起来了。出来的画没一点石涛味道,全是谢老自己的货色。老画家之天真烂漫,竟有如此之好白相也。

谢老的画借鉴前人处甚多,皆有迹可循,其画案下不乏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齐白石等古今名家的画册资料。依我所见,如松鹰图,借鉴八大山人;山水远则借鉴石涛,近则借鉴铁老(錢瘦铁);而能削繁就简,化为自己笔墨,成一家面目。其荷花则借鉴齐白石,而荷叶之爽辣,荷花之娇艳,则更胜一筹。谢老早年精于月份牌与仕女图,晚岁所绘背面仕女图亦借鉴于齐白石,却有出蓝之胜。予所见有二幅,一见于长寿、陈乾处,一见于黄静谆处,构图一模一样,而一画为素裙,一画为豆绿点缀之花裙,绰约婀娜,楚楚动人。据云谢老此类精品难得出手,一要看交情,二要画时适旁无杂人,谢老从画案下取出一纸板仕女图样,以宣纸覆其上,以手指甲略勾勒之,再作画,则神情跃如也。

注册商标   画家之落款,看似寻常,却煞费苦心,乃非经百炼而难臻佳境也。谢老之落款,早岁工整,其后略变以行书出之。文革十年,悉心变法,画风大变,落款亦变,“之光”二字,一直在变,至76岁始达化境,弹眼落睛,一无依傍,徐师琢翁谓之“注册商标”。

陈鹏举论谢之光   我没见过谢之光,可我见过他的画。幸运的是。我是先见到他的中国画,后来才知道他的月份牌。也许就是这个原因,我纯纯地读了谢之光的画,为他的不羁的艺术灵魂所打动。我从心底里知道了,他其实是对他所生活的时代具有意义的画家。

中国画一直在讨论传统与当代这两个概念。传统与当代的问题,每个历史时段都被提出和被解答着。传统属于每个历史时段,这个没有疑问,当代呢?其实也发生在每个历史时段。传统画是可以继承的,当代画无法继承。历史上举例,四王是传统画,八大、扬州八怪是当代画。近百年来,吴湖帆、谢稚柳、张大千的一些画是传统画,齐白石、傅抱石、潘天寿、林风眠的画,都是当代画。当代画是独一无二的画,无法继承的画,也就是齐白石所说的“似我者死”的意思。而谢之光,画的也是当代画。谢之光同样没有第二个。(摘录于《谢之光画集序》)


四石斋   余昔游仙居,于谿滩拾四石归作清供,且留句云:“顽石出沙滩,细看非一般。或云补天去,岂知早下凡。”近乞同门印家谷磬兄治印云。


谢之光老人逸事

谢之光老人逸事

谢之光老人逸事

谢之光老人逸事

谢之光老人逸事

谢之光老人逸事

谢之光老人逸事

谢之光老人逸事

谢之光老人逸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