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伦敦语言博物馆
(2008-10-23 12:39:33)
标签:
国际博物馆第239期杂谈 |
分类: 文章赏读 |
一个好主意是不会销声匿迹的,即便它被束之高阁;在90年代末,我仍不遗余力地向所有愿意倾听的人推广“语言世界”的理念,这与即将到来的2001年欧洲语言年也不无关系。与此同时,别的组织也开始探讨类似的可能性。基辅大学正在建一所语言学教育博物馆。设在奥地利格拉茨(Graz)的欧洲现代语言中心(the European Centre for Modern
“语言世界”仅有的实质性进展出现在1998年初,当时巴黎的科学工业城根据一项提议,准备与英国议会合作在法国举办一次规模宏大、为期6个月的千禧年语言展,该展览以(约10岁以上的)儿童为重点关注对象。主办方组织了设计竞赛,收到来自英、法两国的许多令人兴奋不已的方案。可是方案的推行需要英方出资(20万英镑),而这笔款项无法落实(又是因为“穹顶”),项目再次搁浅。科学工业城最终举办了一次以水为主题的展览会。但工业城语言展的设计框架仍然值得留存,因其体现了对“语言世界”设想的某种变通,这种变通有利于推动独立办展。照这样理解,展览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语言学世界开始,然后“向外”过渡到他们不太熟悉的领域。展览内容分为三大区域,包含20个可能的主题。
A 我的语言——我是怎么学习说话和写字的?(个体发生学)
1 我是怎么学习说话的,当我说话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2 我是怎么学习写字的,当我写字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3 我是怎么学习使用单词的,还有什么单词要学?
4 我是怎么学习使用语法的,还有什么语法要学?
5 我说的是哪个地区的口音或方言,那儿还有什么别的方言?
6 我知道哪些不同的语言,还有哪些不知道?
7 我该如何愉快地使用语言?
B 我的母语——它是从哪儿来的?它将去向何方?(语系发生学)
8 人类是怎么学习说话的?
9 人类是怎么学习写字的?
10 我的语言(法语)是从哪儿来的?
11 从前人们是怎么发音的?
12 世界上还有哪里使用我的语言?
13 为什么有些人不会说话或不会写字?
C 世界的语言——我还需要哪些别的语言?(多语言主义)
14 我在法国还会听到哪些别的语言?
15 我在欧盟还会听到哪些别的语言?
16 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我在哪儿能找到它们?
17 我能学习多少种语言,我现在就能试试吗?
18 为什么我会听到世界上有这么多人说英语?
19 为什么有些语言正在消亡,我能做些什么?
20 我能把我说的话、写的字、做的符号存进世界语言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