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灵的起点——致奥运会、残奥会的志愿者

(2006-10-07 11:55:33)
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类的和谐发展服务,以提高人类尊严;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竞赛的精神,促进青年之间的相互理解,从而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和平的世界。这一宗旨,激励人们挑战自我,挑战极限,追求身心和谐发展的境界,更揭示“以人为本”的行动理念。

  在“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行动计划”里提到了“身心和谐”发展。这里的“身心和谐”发展,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提出的最新健康观念不谋而合,其所谓健康是指“身”“心”两方面都健康而言,不再只重视身体的健康。WHO增经通过调查显示,全球人口完全没有所谓的心理问题的人只占:9.5%。而北京奥运强调的身心和谐,更要我们关注心理健康的问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志愿者们,为赛会将不仅提供的是技能方面的服务,更有心理支持的特色,以真正落实奥运会精神。北京志愿者协会常务副会长方先生也强调志愿者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

  而如何才能做到身心和谐呢?这个问题困扰着很多专业人士。其实,心理的部分应该由两方面着手:一是心理课程的培训,包括了团体与个体心理咨询的辅导,相关心理课程的教授与实践,专业与通用的心理调适技能等;另一个是激励课程,包括了志愿者成功人格特质的培养,创意发挥,勇气培养,工作服务热情等。从理论到实践,从技巧到人格,同时注重了内外结合的锤炼,塑造具有高素质高凝聚力的志愿者团队。

  满足心理需求,提升心理素质

  志愿者行动要实践“以人为本”的行动理念,坚持“和谐至上”,达到“服务至上”。但是,如果志愿者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期望志愿者服务达到和谐的境界,就是空话。所以在以人为本的实践中,需先为志愿者提供需求,并协助志愿者得到心理的被满足。这需要从源头切入,提升其心理素质,使其在提供服务时,是自然真诚的流露,这一点对残奥会的志愿者尤其重要,因为他们服务的对象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具有特殊性,如果志愿者素质不够,对残疾人的服务有时甚至会造成负担甚至伤害!另一方面,成为奥运会、残奥会合格的志愿者,参加服务活动,除了看得见的实质收获外,还有一个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己将会经历一段自我提升,自我成长的历程!

  借助奥运契机,构建奉献社会

  在志愿者的行动准则提到:“把志愿者的参与过程作为有效提升其素质和能力的人力资源开发过程”这一点特别珍贵,也就是延续了志愿者在服务期间的能力,可以更多的回馈给社会或所属团体。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1. 这一次赛会的志愿者以北京高校学生为主体,而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核心,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近几年大学生自杀的问题尤为突出,他们压力排解的能力也有待提升,可见现在高校生痛苦指数不断上升,所以在这些高校生志愿者的培训中,加入心理素质提升的课题,对他们的影响将是深远的,不只是自己在当志愿者时有学习与提升的机会,当他们回到学校时,对学校与社会的延伸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

  2. 在这一次奥运活动中,北京将力图建立长久的志愿者社会机制,若志愿者能得到全面性的发展,自我完善,发挥服务社会的示范作用,则可以吸引更多人参与,若我们能培育出一群优秀,有成功特质的志愿者,则以后咱们办活动就不是我们去找志愿者了,而是每个人都羡慕当志愿者,想要进入志愿者的行列中,因为他们知道在这里可以学习到的不只是技能上的东西,不只是提供技能上的服务而已,而是自己在服务的过程中能不断的成长!这是莫大的收获啊!所以志愿者成功人格特质的培训相当重要,包括了如何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等。

  运用国际理念,把好第一道门

  坚持科学、高效的志愿者工作机制与模式,就需要做好初期的人才的筛选。例如在筛选与培训志愿者,就可以运用科学化评量工具,选出合适的人才,将不同性格的人放在适合的位置,充分地发挥其特长,避其短!还可以探索与发掘他们的潜在优势,让每一个的收获不只停留于发挥强势,更是潜能发挥的新高度。而残奥会志愿者是服务有特殊心理需求的团体,其对志愿者性格成熟度与稳定度的要求更高,所以更须以系统化的科学工具来评量并协助志愿者的工作。

  促进中外交流,提升国际意识

  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的行动计划中,将志愿者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是中外联结的桥梁,所以志愿者必须有国际化的意识,素质与能力。曾有一位运动心理学专家忧心忡忡地说:“在我国,运动心理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用于实践中,都比国外先进国家落后20年”。每逢奥运会,例如美国也都会有自己的心理医生出征,大概有一个医疗医生就有一个心理医生。除此之外,一些运动员还自己聘请运动员作为自己的心理顾问随军出征,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既然我们的志愿者要做中外联结的桥梁,在水平上应该是要大大的提升的,而奥运选手的压力大于一般人,因为他们都是全世界最优秀的人聚集在一起竞赛,他们在比赛前,比赛中或比赛结束时,都会面临到的心理调适问题,参加的观众也是有自我选择选手的成败落差,都需要志愿者的心理支持与了解,所以首先对志愿者的心理需求做满足,再来引导志愿者了解他人的心理需求后提供最佳的服务。

  自我激励培养,构建稳定团队

  志愿者运行计划中有一项是相当重要的是:激励保留运行计划。为奥组委为确保志愿者队伍的相对稳定性,激发志愿者的工作热情,保持志愿者较高的工作积极性,使志愿者获得价值感和令人愉快的工作经历,表明了奥组委对志愿者从心理上的呵护与提升其心理素质的愿望。

  结语

  台湾伊甸基金会2006年春季志愿者培训班里,就有“心理与行为特质”和“创意训练”的培训课程,邀请心理专家为志愿者授课及辅导。在志愿者培训运行计划里,无论是“通用”,“专业”,“场馆”或“岗位”的志愿者培训,都与志愿者心理素质有关,也就是说心理咨询,心理课程,心理素质的培育,将有效提升各个志愿者执行工作时的质量。

  关于残奥会的志愿者培训:要特别了解残疾人的心理需求特点,他们在某些方面是比一般人有更多的能力与敏感度,让志愿者不是用同情的眼光服务残疾人,这是一般人面对残疾人应当克服的最大误区。与残疾人相处,当然爱心是最基本的,是一种“与有荣焉”的参与感,而不是单纯的付出与协助。

  我们期待着奥运会后,这些残奥会的志愿者,自身得到成长,继续服务于残疾人和其他团体,将人文的关爱精神扩展到全社会。

  让我们共同记住:上帝为人关了一扇门,必为他开另一扇窗!


摘自《第29届奥运会网站》发表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