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改变自己的能力
我们的传统观念里,一直存在着一个倾向,就是过多看重事物的负面影响,学者们强调研究人的负面并做很大的努力试图改变人的缺陷和不足,但却很少甚至不关注人的优势和长处,忽视人最有价值的内涵。
我举一个例子,有一项调查,孩子期末考试,三门功课成绩分别是“优、良、差”,家长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哪门功课上呢?如果是我们的孩子,我们会关注这三门功课的哪一门呢?调查结果是95%的家长更多的是讨论成绩为“差”的那门功课,集中精力督促孩子努力提高成绩,而对成绩“优”的那门课程呢,则认为是孩子“应该”做的,没有什么好讨论的。
近期有位博士选择了轻生,这位朋友从小学、中学、大学、硕士,一直到博士,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他是我们社会的精英,可是,他的内心里缺乏的恰恰是“成就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家庭一直以来都认为他学业上的进步都是“应该”的,他没有得到恰当的赞美,没有获得足够的鼓励,因此没有自信心,一个非常成功的人却没有成就感。
你们会说,他是悲观的人,那什么是“悲观”呢?悲观的人想的都是负面的东西,认为消极负面是生活的常态,困境无处不在,自身努力无论怎样都不会改变一切;什么是“乐观”?认为负面的情绪或者东西是一时的,成功与幸福是生活的常态。两者的根本的区别是“常态”。
因此,我们要从正面的方向来看待问题,而不是片面地关注事情的负面方向。事实上,我们花同样的精力用于改造缺陷和花同样的精力发挥优势,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而这种关注点的转变将人的潜能发挥到最佳效能。而人致力于发现并促进那些使个体和社会成功的因素,如何明了自己的优势,让人换上正向的眼光看待自己、看重并相信自己拥有内在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这样用正向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眼光中,我们都会产生出对自我的信任、自信心及自我价值。
人产生痛苦的根源是什么?不是痛苦本身,而是我们非要看到一件事有了明显的“大改变”,我们才承认那是成功的,就像那位轻生的博士,我们要相信“小改变”可以带出“大改变”。每个人都是有能力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专家,不要过分依赖咨询师的权威和专业,而没有看到自己也拥有改变的能力和力量。在专家的帮助下找到自己想改变的行为,然后遵循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咨询师要做“点灯的人”
过去我们做一个实验,为各高校心理辅导中心的咨询师与个案对咨询效果的评估。被访谈的9位咨询师都认为他们所达到的咨询效果包括:协助个案澄清问题、稳定情绪、同理、支持、接纳,使个案感受到被了解与被支持,消除个案一些症状。多数咨询师也表示,他们擅长于同理、指导、接纳与澄清问题,但对于咨询中的行动策略则是较少使用的。
绝大多数的个案都从咨询师处获得了可倾诉、被接纳与情绪整理和了解问题,但只有1/3的个案认为咨询师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或鼓励个案采取行动。咨询师大多停留在情感同理与问题澄清上,但对于具体改变的行动实践则较少。
目前心理问题已从个人延伸到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地步,而专业心理咨询师在专业理论知识上很强,但是实际应用上却面临着“理论落后于形势,实践落后于国际”的窘境,很多的来访者都是回顾以前的痛苦经历,聚焦在过去的痛苦中。我们要启发来访者关注未来目标的执行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上,让来访者都关注现在,迈向成功的未来,这对于来访者的冲击很强烈,帮助也是很大!当对方开始越来越因为你看重他,并因为你的鼓励赞美而乐于思考,自信地思考自己的未来,他会很开心,同时也开始了自己的成长。
人的本性是向着阳光的,就像向日葵一样,喜欢朝着正面积极的方向发展!我们咨询师的责任就是明白这个原理,并把它用在自己及来访者身上,做个点灯的人!
关注心理问题,是时代的进步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从产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因此引发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产业经济形态下,载体是机器,而知识经济贵在人才,“人”是第一位的,“以人为本”是世界发展的潮流。
我们现在关注心理问题,并不是说从前没有心理问题,而是以前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因为人不如机器重要,机器维修和更新才是最重要的。现在,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我们关注人的本身和快乐,这是时代在进步。
■咨询现场
目标需要具体科学的规划
读者A:我的工作中有很多障碍,我不知道该如何办?
柏丞刚:遇到很多障碍,就好像你在汪洋大海中游泳,只有海天一色,所以你会迷茫。但是,如果突然出现了一条海岸线,或者灯塔,你就会振作有力起来,这就是目标。所以障碍不是问题本身,而在于你是否清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工作目标。
有的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很清晰,其实却是很模糊,你说你在做时间管理,可是你把每天的事情都记录下来,那仅仅是时间记录而已。如何清晰自己的目标,不是简单拍拍脑袋想一想,而是要具体而又科学的规划,比如定一个年限,为什么树立这个目标,益处在哪儿,会遇到什么障碍,制定什么策略等等。
“走一步,看一步”是不好的
读者B:说到人生的目标,我很希望树立,但是又觉得比较虚,不知该怎么设立?
柏丞刚:传统观念认为“走一步,看一步”,这是不好的。我建议你了解自己的人生的梦想,比如你想做比尔·盖茨第二,你就去想,别人可能以为你空想无聊,不要理睬别人的看法,把自己的梦想写下来,20年以后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写下10年后的目标、5年后的目标,3年后……最后写到了今年的目标,这样你现在的目标就和未来的目标一致了。
还有,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的事业要让自己快乐;最后,你要发现自己的天分所在。
有责任感但也要给别人机会
读者C:从我上高中时就经常会想到用何种方式去结束生命最好?熏思想比较偏激?熏而且比较固执也非常好强?熏不愿意与朋友交流?熏什么事都自己扛着。我该怎么改变这种个性呢?
柏丞刚:你善于思考,你会用十多年的时间考虑如何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最终选择了求助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的勇气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渴望更多的了解自己并愿意为自我成长而付出努力,你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其实你说你“偏激,固执和好强”但另一面就是“积极,坚持和努力”,关键是要看你表现出来的是哪个面向。什么事都自己扛着,表示你有责任感,但有时也要给予别人机会做些事情,一方面提升他们的能力,一方面自己也不会老是吃力不讨好!你问该怎样改变,我的建议是先把自己想要拥有的个性是什么想清楚并写出来,慢慢朝着那个方向去做时,你会发现许多你不喜欢的个性就会自然改善了!
职场人际沟通“四部曲”
读者D:我在单位里的工作能力很强,和同事关系也不错,但是和领导关系总是处不好,我想请问柏老师和上级领导该如何进行沟通呢?
柏丞刚:职场之中保持良好沟通,注意有四部曲:a.开放心胸,不用攻击性语言;b.了解对方并观察他的需求;c.结合自己能做到的部分进行分析;d.找到双方可以共同交流的话题。其实你的工作能力很强,你只要再精进一个部分,那就是:换位思考。想一想如果你是领导,面对像你一样这么有能力的员工时,他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与心态?是正面的影响呢?还是负面的压力呢?如果你是领导,你又希望你的员工如何与你沟通呢?
如果这些问题你都可以一一解答,那恭喜你,表示你具备了要晋升成为领导的能力了!
全职太太要坚持自我学习和成长
读者E:结婚后,老公让我辞职做全职太太,我比较犹豫,整天呆在家里会不会烦呢?老公建议我练习写东西,在家上网,柏老师您能给我什么建议呢?
柏丞刚:我想先问问你对于老公的建议看法如何?接受度如何?什么是你想要的生活?如果不知道,可以把“继续工作”和“全职太太”的优缺点都列出来,并作一个比较。多去了解全职太太的生活会是怎样的?都会遇到什么样的状况?你要如何安排未来自己的生活?
但最重要的是无论你作了什么选择,你都要不停止自我成长与学习。因为人生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的选择可能都是暂时的,将来你也会遇到各样不同的问题需要你作决定或是选择。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成长,你才能慢慢学会思考,学会决定,学会选择,也才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正面的影响与帮助!
我们的传统观念里,一直存在着一个倾向,就是过多看重事物的负面影响,学者们强调研究人的负面并做很大的努力试图改变人的缺陷和不足,但却很少甚至不关注人的优势和长处,忽视人最有价值的内涵。
我举一个例子,有一项调查,孩子期末考试,三门功课成绩分别是“优、良、差”,家长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哪门功课上呢?如果是我们的孩子,我们会关注这三门功课的哪一门呢?调查结果是95%的家长更多的是讨论成绩为“差”的那门功课,集中精力督促孩子努力提高成绩,而对成绩“优”的那门课程呢,则认为是孩子“应该”做的,没有什么好讨论的。
近期有位博士选择了轻生,这位朋友从小学、中学、大学、硕士,一直到博士,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他是我们社会的精英,可是,他的内心里缺乏的恰恰是“成就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家庭一直以来都认为他学业上的进步都是“应该”的,他没有得到恰当的赞美,没有获得足够的鼓励,因此没有自信心,一个非常成功的人却没有成就感。
你们会说,他是悲观的人,那什么是“悲观”呢?悲观的人想的都是负面的东西,认为消极负面是生活的常态,困境无处不在,自身努力无论怎样都不会改变一切;什么是“乐观”?认为负面的情绪或者东西是一时的,成功与幸福是生活的常态。两者的根本的区别是“常态”。
因此,我们要从正面的方向来看待问题,而不是片面地关注事情的负面方向。事实上,我们花同样的精力用于改造缺陷和花同样的精力发挥优势,其结果是完全不同的,而这种关注点的转变将人的潜能发挥到最佳效能。而人致力于发现并促进那些使个体和社会成功的因素,如何明了自己的优势,让人换上正向的眼光看待自己、看重并相信自己拥有内在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这样用正向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眼光中,我们都会产生出对自我的信任、自信心及自我价值。
人产生痛苦的根源是什么?不是痛苦本身,而是我们非要看到一件事有了明显的“大改变”,我们才承认那是成功的,就像那位轻生的博士,我们要相信“小改变”可以带出“大改变”。每个人都是有能力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专家,不要过分依赖咨询师的权威和专业,而没有看到自己也拥有改变的能力和力量。在专家的帮助下找到自己想改变的行为,然后遵循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咨询师要做“点灯的人”
过去我们做一个实验,为各高校心理辅导中心的咨询师与个案对咨询效果的评估。被访谈的9位咨询师都认为他们所达到的咨询效果包括:协助个案澄清问题、稳定情绪、同理、支持、接纳,使个案感受到被了解与被支持,消除个案一些症状。多数咨询师也表示,他们擅长于同理、指导、接纳与澄清问题,但对于咨询中的行动策略则是较少使用的。
绝大多数的个案都从咨询师处获得了可倾诉、被接纳与情绪整理和了解问题,但只有1/3的个案认为咨询师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或鼓励个案采取行动。咨询师大多停留在情感同理与问题澄清上,但对于具体改变的行动实践则较少。
目前心理问题已从个人延伸到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地步,而专业心理咨询师在专业理论知识上很强,但是实际应用上却面临着“理论落后于形势,实践落后于国际”的窘境,很多的来访者都是回顾以前的痛苦经历,聚焦在过去的痛苦中。我们要启发来访者关注未来目标的执行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上,让来访者都关注现在,迈向成功的未来,这对于来访者的冲击很强烈,帮助也是很大!当对方开始越来越因为你看重他,并因为你的鼓励赞美而乐于思考,自信地思考自己的未来,他会很开心,同时也开始了自己的成长。
人的本性是向着阳光的,就像向日葵一样,喜欢朝着正面积极的方向发展!我们咨询师的责任就是明白这个原理,并把它用在自己及来访者身上,做个点灯的人!
关注心理问题,是时代的进步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从产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因此引发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产业经济形态下,载体是机器,而知识经济贵在人才,“人”是第一位的,“以人为本”是世界发展的潮流。
我们现在关注心理问题,并不是说从前没有心理问题,而是以前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因为人不如机器重要,机器维修和更新才是最重要的。现在,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我们关注人的本身和快乐,这是时代在进步。
■咨询现场
目标需要具体科学的规划
读者A:我的工作中有很多障碍,我不知道该如何办?
柏丞刚:遇到很多障碍,就好像你在汪洋大海中游泳,只有海天一色,所以你会迷茫。但是,如果突然出现了一条海岸线,或者灯塔,你就会振作有力起来,这就是目标。所以障碍不是问题本身,而在于你是否清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工作目标。
有的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很清晰,其实却是很模糊,你说你在做时间管理,可是你把每天的事情都记录下来,那仅仅是时间记录而已。如何清晰自己的目标,不是简单拍拍脑袋想一想,而是要具体而又科学的规划,比如定一个年限,为什么树立这个目标,益处在哪儿,会遇到什么障碍,制定什么策略等等。
“走一步,看一步”是不好的
读者B:说到人生的目标,我很希望树立,但是又觉得比较虚,不知该怎么设立?
柏丞刚:传统观念认为“走一步,看一步”,这是不好的。我建议你了解自己的人生的梦想,比如你想做比尔·盖茨第二,你就去想,别人可能以为你空想无聊,不要理睬别人的看法,把自己的梦想写下来,20年以后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写下10年后的目标、5年后的目标,3年后……最后写到了今年的目标,这样你现在的目标就和未来的目标一致了。
还有,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的事业要让自己快乐;最后,你要发现自己的天分所在。
有责任感但也要给别人机会
读者C:从我上高中时就经常会想到用何种方式去结束生命最好?熏思想比较偏激?熏而且比较固执也非常好强?熏不愿意与朋友交流?熏什么事都自己扛着。我该怎么改变这种个性呢?
柏丞刚:你善于思考,你会用十多年的时间考虑如何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最终选择了求助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的勇气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渴望更多的了解自己并愿意为自我成长而付出努力,你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其实你说你“偏激,固执和好强”但另一面就是“积极,坚持和努力”,关键是要看你表现出来的是哪个面向。什么事都自己扛着,表示你有责任感,但有时也要给予别人机会做些事情,一方面提升他们的能力,一方面自己也不会老是吃力不讨好!你问该怎样改变,我的建议是先把自己想要拥有的个性是什么想清楚并写出来,慢慢朝着那个方向去做时,你会发现许多你不喜欢的个性就会自然改善了!
职场人际沟通“四部曲”
读者D:我在单位里的工作能力很强,和同事关系也不错,但是和领导关系总是处不好,我想请问柏老师和上级领导该如何进行沟通呢?
柏丞刚:职场之中保持良好沟通,注意有四部曲:a.开放心胸,不用攻击性语言;b.了解对方并观察他的需求;c.结合自己能做到的部分进行分析;d.找到双方可以共同交流的话题。其实你的工作能力很强,你只要再精进一个部分,那就是:换位思考。想一想如果你是领导,面对像你一样这么有能力的员工时,他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与心态?是正面的影响呢?还是负面的压力呢?如果你是领导,你又希望你的员工如何与你沟通呢?
如果这些问题你都可以一一解答,那恭喜你,表示你具备了要晋升成为领导的能力了!
全职太太要坚持自我学习和成长
读者E:结婚后,老公让我辞职做全职太太,我比较犹豫,整天呆在家里会不会烦呢?老公建议我练习写东西,在家上网,柏老师您能给我什么建议呢?
柏丞刚:我想先问问你对于老公的建议看法如何?接受度如何?什么是你想要的生活?如果不知道,可以把“继续工作”和“全职太太”的优缺点都列出来,并作一个比较。多去了解全职太太的生活会是怎样的?都会遇到什么样的状况?你要如何安排未来自己的生活?
但最重要的是无论你作了什么选择,你都要不停止自我成长与学习。因为人生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的选择可能都是暂时的,将来你也会遇到各样不同的问题需要你作决定或是选择。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成长,你才能慢慢学会思考,学会决定,学会选择,也才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正面的影响与帮助!
后一篇:女人每天说话比男人多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