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食家乡的味道海蛏子南瓜饭黄金白银饭麻楂菜地瓜面老黄瓜 |
分类: 麦厨当当 |
姨父不顾天热送来了老家亲戚带的黄瓜和蛏子,好久都没有闻到家乡的味道,感觉特别的亲切。
老家在海边,土地很贫瘠,种菜的时候得从别的地方挑回好土掺上粪再撒到菜田里,休整一段时间才能种下菜种子。种菜用水多,从出苗开始就得天天浇水,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有时候一天都要浇两回,常看到老乡戴着草帽在后园里浇水,自来水汩汩地从前院拉来的黑胶皮管子流进后园的菜地里,好在家乡的水很甜,种出的菜虽然少却是很好吃的。
种黄瓜比种芸豆辣椒茄子还费事,浇水多了痴长蔓不开花,开了花也是荒花不结瓜,浇水少了长不旺,结了瓜长不大也不甜。长蔓的时候还要每天给蔓打叉,将多余的枝叶除掉,也算是园里的技术活。老家的黄瓜长得粗又短,瓜身上长满了刺,整只瓜绿得发黑,切开来瓤是黄色,吃起来又脆又甜,无论拌凉菜还是炒热菜,都不是城里那看上去玲珑小巧的黄瓜可以比拟的。老的黄瓜的更好吃,老黄瓜身上的刺都长平了,色也由绿变黄,皮变得很硬,瓤也因长出种子味道变酸,打掉皮去掉种,和海鲜包饺子真是家乡一绝,别处都不可能吃到的美味。
海边的水很浅,退潮的时候能落出十几里的海滩,只要乐意下海,农历十五前后每天都可以早晚赶两潮,月初月尾只能中午赶海,海鲜满地都是,蛤、海螺、小虾、小蟹等等等等,喜欢什么就捡什么吧。捡这些海物可用不用工具,倘想钓蛏子就得用合手的工具,也算是个技术活。
钓蛏子的工具一般是一根车副条做的钩绑在细长的竹子或者木棍上,五六十到七八十公分长短,那钩并不大,像绣花针一般,只是长了很多。蛏子在浅水湾里也是有踪可寻的,经水的夸张,会看到类似葫芦的小眼,大眼也只不过比小米大一点,小眼就更小了,所以钓蛏子得好眼力;从大眼下钓钩,蛏子在沙下碰到钓钩会顺着它的窝洞飞快地向下跳跑,这个时候钓钩一定要跟着蛏子往下跑,这就是钓钩为什么要加长,蛏子的窝洞不会很长,最长也不过五六十公分的样子,它跑不动的时候,钓钩才挂着蛏子的外皮把它提上来,这要靠手感。
老家盛产小黄蛏,个头不大,筷子粗细,长六七厘米的样子,整体呈土黄色,味道特别的鲜美。因为没有污染,浅水湾又是沙质的土壤,特别利于海物生长,家里来了客一时又无肉待客,下了海个把时辰就能钓到一篓蛏子,用海水缓出泥沙,时间来不及可以先煮,用汤打鸡蛋下面条给客人吃,蛏子肉用新炊帚顺时针在原汤里涮,涮一遍捞出蛏子倒去泥沙再涮,一般三五遍就可以涮净泥沙,用黄瓜丝加大蒜拌凉菜下酒最好不过了。吃不完的蛏子让客人带走,也是很有面子的事。送走客人,邻居有好事的来笑话没有肉给客人吃,主妇会很自豪地说:“俺儿下海赶的蛏子下面条,鲜得客人提不上裤子。”爽朗的笑声会引来很多吃完饭的邻居,于是家门口就格外的热闹起来。
做菜的时候格外的珍惜,唯恐糟蹋了来自家乡的东西,粗菜细做,将盘碗摆到餐桌的时候,仿佛闻到了来自家乡的腥咸的海风吹来清香的饮烟的味道。
一点也不老的黄瓜,碗里是地瓜面的“炸活儿”
原味蛏子
拌麻楂菜(在小市买的野菜用大蒜拌的)
芙蓉蛏子:鸡蛋炒蛏子
黄金白银饭
(南瓜和大米做的黄金白银饭,佐以咖哩排骨、蛋炒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