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九七的故事之校园篇

分类: 十年珍藏 |
建校60年,九七的往事太多太多,一张照片,一件旧物,一首老歌,都能讲述一个故事;入职28年,我和九七的故事也实在太多太多……
28年,九七目睹了我鬓角一根根青丝变白发,目睹了我的体重一点一点增长;我也见证了她一次次旧貌换新颜,见证了她的体量越来越大。
犹记得94年来的时候,校园里三栋外墙黄黄的教学楼,跑道边一列高高的木麻黄,泥地球场,煤渣跑道,木桌木凳,羽毛球场中央的假山鱼池,还有实验楼前富有时代特征的男青年雕塑,到处都弥漫着质朴的田园气息。
为了申报市一级学校,1995年学校穿衣戴帽,焕然一新。1997年,学校迎来了一次重大的改造工程,礼堂、南楼率先拆除,实验楼拆除,在原来的篮球场位置建起了6层的新大楼,这次的改造,也为2002年学校被评为省一级学校打下了基础。
我和97级的学生迁出旧南楼,有幸成为了新南楼第一批使用者,崭新的大楼下,是崭新的跑道和球场,大家都觉得百看不厌。但难过的是,为了扩建这个新跑道和篮球场,我和我们班男生们最喜欢的足球场没有了。在这里我的好兄弟钟铧从穿花蝴蝶变成了容易受伤的男人,我的班长守门员在沙池、泥地上练习扑球;在这里大雨见证了激情,落霞装饰了变迁。
北楼前的羽毛球场是我最熟悉的场地,在那里和庞志海、林翌劲等老师厮杀是课余的固定节目,有时打到晚修的灯光亮起才不舍收场。入职时,羽毛球场还是普通的水泥地,但那时大家都不在意,球烂了,也不舍得换新的。那时的我们体力也是好得不得了,打几个小时仿佛不知道累。
周末或假日,一群单身老师们经常邀约一起去活动。记得有一次,大家买来叉子、木炭,到生物园里捡了些砖块,就在羽毛球场的一角砌了炉子烧鸡翅。后来,羽毛球场经过多次的整修和油漆,学校越建越漂亮,文化氛围也越来越浓,学校为老师们建起了烹饪室,校园里露天蹲着烧烤的野趣也只存于记忆了。
我呆的时间最长的、学校最老的那栋北楼(64年落成启用的第一栋教学楼)也在2012年学校整体搬迁到新苑校区后,拆除重建了。2017年,校区重启前,在林黎华校长的提议下,在原址上重建的教学楼以九七最早的名字——建联——来命名。从此叫了几十年的北楼,也正式有了自己的大名。
2012年后,我辗转于各校区之间工作,先是新苑校区,后是金碧校区,2017年终于重回了本部,完成了一个轮回。在学校的校史室里,有关于三个校区的各类展品,而我最欢看的展品还是97年改造前的校本部的微缩模型,这是2009年校领导采纳了我的建议,并由我负责联系专业师傅制作的。每次看到它,我都不仅回想起刚进九七时的那些单纯而快乐日子。
2003年后我一直负责学校的宣传工作,走在校园里,每一处装饰,每一块宣传栏、校舍外墙上每一个金属字,都那么的熟悉亲切。
假日里如果值班,那会是很美好的时光。工作之余,可以沏一壶茶,听窗外鸟鸣,看空中浮云,享受校园独有的宁静。在校园里散步,很容易能拍到树枝间腾挪的雀鸟,有时也能看到角落里盛开的小花,这一天,时间仿佛慢了下来……
2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