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用良心说话,踏踏实实做人。
[原文]: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一
哲理奥义:
从细心呵护女人中学会对付小人的谨慎,从对付小人的谨慎中学会呵护女人的细心!
二
关键在于什么是“养”:
视女子如掌上明珠,束之高阁,犹恐遭遇毁弃,这是古人的作为了。今天的人们呢?让女人一生劳苦,家里家外,无所不为,简直是让女人养男人了。
宠着女人,把女人放在后方当主妇,这是古人的行为。把女人从后方推到前方,推到事业的最前线、最底层,不仅仅生儿育女、操持家务还得和男人一样工作,这是今天的人们吧!
下面引一段论语:{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同样的,对女人,不爱,怎么谈得上养呢?怎么有别于对其他人以及对于犬马的养呢?难养,就难在爱她到无微不至了!
三
难养:
给女人找个好归宿,难吗?难!
要自己必须对爱情负全部的责任,难吗?难!
要自己成全女人的心获得真爱,金钱、权力只为附属的嫁妆,难吗?难!
要自己让女人不受任何一点苦,难吗?难!
要自己必须让女人一生过上幸福的生活,难吗?难!
要自己必须撑好一个家,照顾好女人和孩子,难吗?难!
要自己必须照顾女人一辈子,难吗?难!
要自己照顾女人无微不至,给女人自己全部的爱,难吗?难!
易养:
把女人拿来当犬马、当加官进爵的工具,容易吗?容易!
对爱情不负责任,容易吗?容易!
依靠金钱与权力操纵女人,容易吗?容易!
对女人的痛苦视而不见,容易吗?容易!
不上进,让女人陪自己过苦日子,容易吗?容易!
抛妻弃子,不照顾,更何况是养;容易吗?容易!
不管不顾女人的死活,麻木不仁,容易吗?容易!
说女人难养,道理是很清楚的,借用老子的话说“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知道这事办到很难,才会细心的、认真的去做,最终才做得到啊。试问担负一生的事,容易吗?!
四
今天的社会印证:
“爱”就一个字。可以轻易出口吗?那就要看对上面“难养”与“易养”的选择了!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几个人听得进去呢?当今流行爱的歌曲,满天飞,可有谁知道爱的真谛呢?!
今天的男女交往,朋友。所谓的朋友什么关系呢?现实的真相是一种暂时的必将破灭的关系,归于易养里面了。所谓的开放,其实是要求女人对男人的要求降到最低,痛苦的最终会是谁,各各心里明白。
有人利用西方的开放做文章。西方的开放是什么呢?大门敞开,诱惑你进去,随时叫你滚出来,这个或许吧。要女人降低要求,然后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掩饰,这就是所谓的要求贞节对女人不公了!而女人受害后,也来为自己掩饰,垢骂先圣,自罪罪人呐!(况且在《论语》里,对贞节这种问题是根本不涉及的。)那些人,是一群玩权与钱的人吧。当一个男人对自己要给女人的爱要求达到完美的时候,他同样要求他所要给的女人完美无瑕,这合理吧?!这个是所要求的贞节了。
古代的夫妻意义,今天降格为朋友了。今天所谓的法定夫妻,其实很大程度上已发展成一种受法律约束的朋友了,所以离婚如同于朋友走散经常起来了,亲情之爱到哪里去了呢?夫妻是一家的事,一生的事。朋友是友好往来,各顾各的,不叫女人养男人的人算好的了。女人啊,到老,还各顾各的,没有归宿,一生劳累痛苦无疑!
五
把女人与小人并提的因由:
与小人相处,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一不小心就会遭彼陷害,毁了自己的一切乃至自己的生命。所以对小人的防备,必须万分的细心,不容有一丝一毫的差错!这份精神源于对自己的一切乃至自己的生命的爱惜。小人与君子相对,是男人事业上的天敌,也是男人必须学会面对的。用对小人之道来比喻给男人听,再好不过了。
把这份对自己的一切乃至对自己的生命的爱惜而产生的万分细心,拿来对待女人。也即对待女人的细心,要像对待自己的一切,乃至自己的生命一样。是把女人看得如于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一样可贵了!
道理1:
男人是把女人放在背后的,却容易把她放在背后置之不理,只关注自个眼前的事业,而忽略对女人关怀,对女人的爱。
人目光的死角在背后,防小人最要防的是背后。所以男人在事业上,是必须谨慎防备背后的小人的。
迁移过来,是要像防止小人那样,关怀着背后女人的一切;是要像对待小人的那份谨慎,来洞察女人的内心,体贴女人到无微不至。
道理2:
男人以粗枝大叶著称。女人以用心细腻著称。
那么两者如何匹配呢?女人心思,海底的针。要粗枝大叶的男人去完全体贴用心细腻的女人,势必要付出十倍以上的代价,所以称为“难养”,这是很帖切的。知道难养,才会努力去做到,这是大爱的地方了。
要男人学会关怀心思细腻的女人,那就得让男人也学会心思细腻啦。男人用心最细腻的地方,要说有,那就是对待小人了。所以这里并提小人与女人,其实是要男人迁移这一种智慧了。
另,女人与小人并提,女人放前,其实在说男人应当关怀女人到无微不及。也只有关怀女人到无微不至的人,才会学会一种细腻的心思,最后方能将这种心思用到其他地方。从这里可以领悟儒家的教化“仁者见之谓仁,知者见之谓知,百姓日用而不知”,大道只在生活中,儒家正是用这种生活的大教化!
六
引用一则故事:
北朝前秦时代的苏蕙(女),以五色丝线织成“璇玑图”,除正中央之「心」字为后人所加外,原诗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各二十九字,方阵纵、横、斜、交互、正、反读或退一字、选一字读均可成诗。“璇玑图”轰动了那个混乱的时代,大家争相传抄,试以句读,解析诗体,然而能懂的人寥若晨星。……
这种女人少有的心思,有谁读得懂呢?难,难在这吧?!
七
释: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靠近她,她不会向你直露的表达,让你无法察觉;远离她,她怨恨你不能体帖她的心呢。
这个在讨论养女人的爱在于体帖她的心了,所以难养!
这里,孔子的要求是用爱来养女人,是要达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体帖入微,终能达到不会产生逊与怨。而不仅仅是给女人三餐吃饱等等一些生活杂事的满足了。这就是异于他人易养、易弃之难养了!
八
偶悟因缘:
昨晚,与“菊兮菊兮”网友闲聊,偶然谈及孔子,她就开始批了“…既然嫌女人难养,那就不要养嘛…”,害我都被她气的情绪有点情绪化了,想都不想,马上辩解“…易养,易弃。难养者,为难于易也。细心呵护之至,才会难养…”,呵呵,想不到竟然直逼近于今天这个解释了!
不是嫌女人难养,而是“因为爱”,因为对自己所要付出的爱苛求完美,所以说难养!
依照这次的领悟反思:“仁者爱人”,解经论没有良心是解不得正的!
转载自:孔子,一个对天下女人有着无微不至的拥护的人_格物致知_新浪博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