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了几场小剧场话剧,感触颇深。一出是在人艺实验剧场的《暗恋紫竹园》另一出是在朝阳“九个剧场”的《X档案之落跑的新娘》。现场的气氛和观众的热烈程度很是出乎我的意料。这是北京的一家专门制作小成本话剧的文化公司的作品,而且据我所知在两年的时间里他们已经培养了一批忠实的观众,建立了成熟的运作模式。重要的是这种小成本话剧已经渐渐被越来越多的观众认可,其潜在的市场赢利空间已经不多壮大。
对于都市人来说一场电影动辄60-80元一张的电影票价已经让很多人减少了去电影院的次数。加之小成本话剧在题材选择上多以当代生活为主要着眼点,剧情运用大量生活笑料,让观者深有共鸣。相比所谓的电影历史大片的形式大于内容来说,更易于接受。加上话剧表演在每一场都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正是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每一场都有让观者有所期待。
《暗恋紫竹园》我看了两遍,这种感觉就很深。同一个角色由于演员的变化所呈现出来的人物性格完全不同。加上演员的表演方式的不同使得角色有着质的变化。“无情”一角,按编剧的意愿应该是一个武生的表演方式,第一位演员在外形和基本表演套路上是按照这个方式去诠释的,但由于其自身对于角色的领悟和表演功底的局限,使得这个角色在整场戏里并没有起到引领剧情发展的任务。加上一些小动作小情绪上的表演丢失使得这个角色有些失败。因此在第一次看过这出戏后对于这一角色留下了很大的遗憾。第二次看这出戏这个角色由另外的演员来演,多少有了些改观。角色人物鲜活而生动了许多。但有一个本质的问题出现了偏差,演员把一个武生的角色按照花脸的表演路子演了。角色本因具备的英武气变得有些过于搞笑和匪气。这个演员很具备现场的应变能力,有很多现挂的语言和肢体表演。现场气氛不错,但过多的这种表演使得整个人物角色感有些偏离,甚至让我偶尔有一种在看二人转的感觉(演员本身是东北人)。因此在角色最后的高潮戏时,没有达到本应有的效果。反而有些心理支撑力不够的感觉。这个由两个演员分别饰演的角色,在这部戏里总的来说有些失败。加之另外两个角色表演者的不足,使得一部戏里四个角色中只有一个角色给整部戏加了分,那就是“不爱”一角。这个角色其实在整部戏中是一个小花脸的戏份,其主演功能是串联人物关系的作用,但由于演员的出色表演,使得观众给与他的掌声是最为热烈的。一些小动作小情绪的把握让这个角色很鲜活,成为这部戏的亮点。而且在我两次的观看里这个演员的表演水准没有减分。这部戏的剧本应该算是80分,但演员的表演只能算65分左右。很可惜!
对于昨晚看的《X档案之落跑的新娘》,基本上情况差不多剧本80分,但表演的不错,因为是现代都市男女的戏因此在角色表演上演员基本上能把握人物性格。演员应该算也是80分左右。
小剧场话剧的感动不仅仅来自于演员,因为小剧场的局限性那些抱着明星梦的人是无法理解的。我很佩服这里演员的投入和热情,他们是在用演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演员。另外的感动来在观众,观众反应是热烈和真诚的,没有冲着明星而来的伪戏迷。更多的是真正关注话剧的眼光和掌声。小剧场话剧正在打破话剧高高在上的神化,让更多的人走近话剧,消费话剧。
也许有一天我也会出现在小剧场话剧的舞台上,用我的热情和真诚来感动剧场里虽然不多但懂我的观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