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创意之轮

(2006-08-02 21:05:44)

创意之轮 

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现在,我们内心塞满了各种杂物,斩断了灵感与泉源之间的通道,创意根本没有挥洒空间。

塞满内心空间的一切杂物,就是遮蔽创意的基本垃圾堆。现在我们内心的整个形态并不利于创意,只有找出重新整理的方式,找到搜集垃圾、倒垃圾的方式,腾出创意的空间,才能创造出有利于创意材料累积的方法。

为了这个目的,我们必须面对创意地图中左边下方三大课题:「经验」、「习性」,「动机」。如果运作得当,这三个课题加起来可以直接造就我们的创意,但一般来说,这三项并不是在很好的状态下运作,于是它们反而成为阻挡创意的屏障。

当自己的经验、习性、动机运作不佳时,可以视它们为「创意三毒」,死硬地阻挡着创意,而经过调整、转化之后,便能成为「创意的三种智慧」,直接协助创意。

转化工程要在「生活」场域中进行,而不是「艺术」场域。在生活中下功夫,才能在艺术中见效。

●「经验」:一场无法停止的累积

生活经验就是创意的原始材料。我们现在的生活经验还为创意服务吗?想一想,我们是被动地受经验摆布,还是主动地利用经验所提供的一切?

不论内心档案库储存的档案多么丰富,我们都必须回来了解它的储存机制。人并不是看到每一样事情都刻意地告诉自己:「记住这件事,」然后把这件事归到心中某个档案柜中。这一切不是刻意产生的,而是自动发生的,一般人不会去想这是怎么一回事。

但是,为什么有些经验我们记得清清楚楚,有些事情要花很大力气才能得到一个模糊的回忆?我们并未刻意在心中做标示,而是一种内在的机制在分类、判断经验的重要与否、储存与否。这个机制,一般人并不了解。

有人一生中累积了许多痛苦的经验,这些经验庞大到无法驱散,像是永远无法结疤的脓疮、永远无法关闭的档案。对于许多创意人来说,这样的经验不但成为创作的素材,也成为创意的原动力。

尼采说:你的灵魂中必须充满混乱,才生得出一颗舞动的星。

●「习惯」是最可怕的灭音器

习性是创意三毒中最强大的敌人。许多成功人士正因为生活中有强烈的习性,才会反复做出成功的判断与决定;成功的艺术家、创意人也是一样。但时间久了,这些强烈的习性也可能成为他们失败的理由。时代变了,他们还用同样的方式反应,潮流转了,或许他们就此做出致命的错误判断。

创意习性的僵化,源自创意人一开始创作时还能展现出脱俗的风格,但不久后,就掉入自己创意习性、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中,不再有新意。自由联想的创意习性也可能造成误判,好比说,某产品有着保守的形象及历史,某家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说服了业主做广告,但因为创意总监不受束缚的习性、总会做出狂野的自由联想,自然会做出一支狂野的广告,我们不难预见结果失败,对商品形象也造成伤害。

●「动机」:我不是因为想写才写,我是不得不写

身为负责生产艺术的创意人,不了解背后的动机就等于放弃了创意的原动力。

三毒之中最不容易注意、但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动机」。因为改造动机,就能直接影响习性,习性又能够对经验的累积发挥立即作用。

动机是我们做任何事背后的理由。人生中大大小小行为背后都有动机,有的容易观察,更多是隐藏的,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创意的动机对创意人最后作品影响甚大。创意的过程固然重要,但没有一样事情比当初创作动机影响力更大。人为什么创作?真正敢老实地问自己这问题,才能真正的走上创意之道。这问题的答案可能很肤浅││好比说创意人为了酬劳而创作,但创意人未必承认自己的动机。

不检视创作动机,创意的过程少了一个重要环节,创意人也就甘愿被一些不知名的力量推动着。到后来,自己为谁服务、什么力量驱动他拚命,都不见得清楚。在这个时候,创意的动机变得跟其它生活中任何习性一样,设定在「自动驾驶」上。在这情况之下,「动机」是一种「毒」。

经验、习性、动机成呆滞、自动状态,对向往具有创意的朋友来说,这就是「毒」,因为现在的模式只会让生活转入固定模式,让自己愈来愈僵化。

我们要找到方法,让遮蔽创意的「三毒」转变成造就创意的「三智慧」。

一、 检查你生活中经验累积的方式。哪些是有计划的?哪些是随机发生的?

二、 同样地检查习惯。请追踪任何一个习惯,到它形成的最源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