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话]关于赖声川的「创意学 」

(2006-08-02 12:22:30)
  专访/中时电子报总编辑郭至桢
  整理/中时电子报胡智铭
  
  
  1984年,赖声川导演成立了表演工作坊;1985年,推出「那一夜,我们说相声」;之后「暗恋桃花源」、「如梦之梦」等等,都有很好的成就,我们今天非常高兴邀请赖声川导演来跟我们聊聊电影、舞台还有他的创意人生。
  
  郭至桢(以下简称郭):首先我想请教赖导演,台湾的表演艺术不如外国,是什么原因呢?人才还是创意?
  
  赖声川(以下简称赖):台湾人其实是非常有创意的,但是源头上少了些什么。一件作品最需要的是完整性,台湾的艺术作品、广告甚至于社会、政治都有残缺的问题。比方说翡冷翠、巴黎都有明确的文化中心点,但台北就没有,总统制、内阁制搞不清楚。不过这也就是台湾的特色,我们很难捉摸。这种特色会让大家形成「松」的状态。所谓「松」就是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创作时,「松」就会让作品不够严谨,长期下来,水平也就不如国外了。
  
  郭:您过去怎么面对创作、完成创作?
  
  赖:我是念辅大毕业的,大学并不是念戏剧的,之后到美国柏克莱去念戏剧,这是很奇怪的,一个留学生到国外去学台湾没有的行业。我当初只是一心想学会,再回台湾看看要怎么办。
  
  1983年我回来的时候,台湾真是文化沙漠,软硬件都不健全。
  我当初有两个选择,因为我已经在美国念了博士,可以把美国那一套完全移植过来;另外,也可以选择把我自己的训练全部丢掉,看台湾需要些什么,重新开始。我选择的是第二条路,也是比较辛苦的。我当初就先找了一些认同我的理念的人,从艺术学院的学生开始,我记得第一场演出叫做「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只有一百个人的观众席,侯孝贤、杨德昌、吴念真、金士杰、卓明、朱天文都到了。
  
  过了一年,「那一夜,我们说相声」诞生了。那其实是个意外的成功,我只是本着知识分子的责任去探讨相声死了,甚至没人知道它死了这件事,没想到后来达成保存文化的效果。
  
  那一夜之后,我们剧团的压力就很大,当初录音带卖了一百万套耶!后来第二出戏是「暗恋桃花源」,我看到观众得到更深的满足,很多社会的议题在剧场里面得到充分的讨论。慢慢一路走来,表演工作坊今天已经迈入第二十一年了,每年两出戏,让今天看舞台剧已经成为大家的休闲选择之一,是我很高兴的一件事。
  
  郭:赖老师新出的这本书《创意学》提出一个观点,创意应该无所不在,可以跟大家说明吗?
  
  赖:我这本书的重点其实不在表演艺术,创意其实是各行各界都需要的,不论工商主管、家庭主妇,平常都充满了创意的潜能,为什么不能释放出来
  
  我这几年在北艺大教书,有时候会觉得蛮沮丧的,因为一些研究所学生,必如说学导演或编剧的,理论上应该是很有创意的,但有些学生教了就会,但有些学生怎么教都不会,归因为天分吗?不对,而应该归因于我自己没有突破。有次我在印度参加一个佛法的研习营,突然想到突破的方法,我赶紧写在明信片上:用佛法的角度来看,一个人想要修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智慧和方法,应用到各行各业,都是可以的。在创业方面,我们都只学方法而忽略了智慧,怎么去学智慧,就应荓q生活中去学。
  
  郭:兴趣、天分、学习这三项,有没有优先次序?
  
  赖:兴趣当然是最重要的,没有兴趣,我拿鞭子抽你也没有用。但其实大家都有创意,但每个人都在自己和创意之间盖了一个屏障,怎么去消除这个屏障,就是这本书里要教你的东西。
  
  郭:你在书中又提到,影响创意的三个毒素:经验、习性、动机,怎么说呢?
  
  赖:所谓三毒源自于佛法,你认为他是毒素,但一旦经过转化,就可以变成智慧。我们每天累积经验,是不是能转化对创意有所帮助,大部分人都作不到,因为大家累积经验都是不自觉的。如果可以主动出击,经验对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
  
  深刻去检讨,你会发现我们筛选哪些经验要保留、哪些不保留的关键是习性。
  
  
  郭:三毒素中,动机是很有趣的,它分为主动和被动,又同时存在,这对创意有何影响?
  
  赖:我们讲到创作的动机,在过去的时代,即使是现在看起来很伟大的作品,米开朗基罗、莎士比亚都是人家出钱而产生的作品耶!换句话说,等于开公司人家下订单,所以在被动的工作中有主动的创意,这就是米开朗基罗、莎士比亚伟大的地方。
  
  郭:你在书中也提到创意地图、创意金字塔,能不能谈谈这种概念?
  
  赖:从印度那次开始,我把创意的学习分成智慧和方法。金字塔分为左边和右边,左边是智慧(生活),右边是方法(艺术),通常我们只管右边,结果产出很多很绚丽的东西,但是因为没有智慧,很多就会消失了。打破两边屏障的关键叫做「如何看」,让金字塔中可以上下左右都通达,就是这本书在谈的内容。
  
  郭:近几年国内外都在谈文化创意产业,你怎么看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赖:先来讲个小故事,意大利有个城市叫做维若纳(Verona),它最热门的景点叫做朱丽叶的家,可是莎士比亚从来没去过意大利,朱丽叶根本是虚构出来的,怎么会有家呢?但是因为文化的威力,商人的创意,让朱丽叶的家成为最热门的景点。所以想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最重要的是要先有创意,有最基础的东西,才能发展出其它周边。
  
  郭:录像当天刚好是大学指考的最后一天,赖导演怎么看台湾的教育,是不是太没有创意了?
  
  赖:台湾的教育当然有很大的问题,虽然也教给学生创意,但却是制式的创意,创意应该是天马行空没有限制的,我们的教育却先帮学生设想怎么样会比较有创意,这是一种集体行为,缺乏个人的思考,创意是很难发挥的。
  
  郭:如果说创意可以被激发的,那会不会大家被引导出来的创意都很雷同?
  
  赖:我想应该不会。创意绝对需要空间,让很多元素可以接合在一起,可是我们很多人的内心都被塞满了垃圾(概念),只要这些垃圾被拿掉了,创意自然就会产生了,空间越大,创意的可能性就越多,也不用担心会不会有雷同的问题。
  
  郭:你在书中提到,创作分为「创」和「作」两件事,创意只占10%,实作占了90%,怎么结合?
  
  赖:有个东西很重要是「结构」,怎么样叫完整,很多人不清楚。台湾很多作品都有一样的问题,结构不健全,房子就倒塌了、作品就失败了。所以重要的是结构,只要能注意结构完不完整,创和作就能好好结合。就跟金字塔的左右边打破屏障,互相通达一样。
  
  郭:书中你也注意到媒体产业,你认为台湾的媒体怎么了?
  
  赖:台湾的电子新闻媒体可以主播在播一件事,画面播的是其它事情,标题是另外一件事,旁边的跑马灯则预告另外一件事,有时候还会开个小窗口。最让我们震撼的是:我们都看懂了。
  
  你说台湾的媒体没创意吗?太有创意了吧!这当然跟媒体竞争有关,但它的创意根据基础b于收视率,动机在抢收视率,而不是在作更好的新闻。
  
  郭:今天用赖声川的《创意学》这本书的概念回头来看以前的作品,会不会有需要修正的地方?
  
  赖:我想会有不同,毕竟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和差异性。我们今年九月要重演暗恋桃花源,我重看剧本,想看看有没有要修正的地方,结果发现没有。我想如果今天我重作这些作品,结果应该还是会一样,只是过程会快吧!
  
  郭:对于在学习创意的人,你给他们哪些建议?
  
  赖:我觉得创意是很快乐的,创意代表人类某种可以突破的无限可能性,我衷心希望这种快乐可以分享给所有人。只要你坚决的相信你体内有创意的潜能,学习重新看生活,就有可能消除创意的屏障,找到属于你的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