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

标签:
教育 |
分类: 思想之光 |
偶然间听说校长培训学习时曾参观过这个学校,于是趁假期就动了想去看看的念头就走进了这所心仪的学校。
重庆的路都是有坡度的,在这上上下下,迂回曲折之中,冒着炎热,满怀期待来到了这所学校的门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巨幅有孩子笑脸的图片,似乎真的就像太阳花一样,温暖地散发着光芒,似乎在欢迎着每一个进门的人。
放假期间,本以为陌生人是不让叫进的,却不成想的门岗的师傅特别亲和,问清来由后,就自然地被请了进去,大门的两边便是学校的文化一系列文化的外显——
右面墙壁最上面是“红梅花儿开,朵朵绽光彩”十个金字,旁边还镶嵌着漂亮的梅花,下面有四块版面:校徽(一朵梅花)、名字(中文、英文、中英文组合)、标准色(朵朵红、绿、红、黑)、校旗(梅花)左面墙壁最上面是“六年影响一生”,旁边也同样镶嵌着漂亮的梅花,
下面也有四块版面:行为文化(天天快乐 健康飞翔)—自尊(让尊重成为校园生活的行为准则)—自觉(让自觉成为快乐学习的不竭动力)—自信(让自信成为阳光快乐的核心素养)—自强(让自强成为美好人生的不懈追求)、主题文化(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价值文化(以社会化与人本化相融合的价值取向)—课程文化(一切有积极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教师文化(从知识育人走向文化育人)—学生文化(让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办学理念(六年影响一生 知识的积累从这里开始、习惯的培养从这里关注、人格的塑造从这里起步)—主题文化(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 教师的呵护是成长的摇篮、孩子的笑脸是永恒的追求、校园的温馨是隐形的课堂 )—行为文化(天天快乐 健康飞翔 快乐的童年在这里流淌 矫健的羽翼在这里丰满 七彩的梦想在这里放飞)、校歌《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上面显示完整的歌词及歌谱)。
当看到这些时,就感觉这个学校是有规划、有秩序和有文化的,因为文字的背后永远是意义的海洋,同时心中不由升腾出一种心的畅想:教师、学生、学校这三个关联词语,它是如何把它变成一个生发着意义的场呢?
一、
1、直观的展现。“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是该校的主题文化,于是,校旗、校徽都是一朵红梅,教学楼的一楼旁边的黑板上对30个班级的考核,从爱国、文明、诚信、友善也是梅花的粘贴个数来进行评比,教室的走廊的墙壁也都是画着大朵大朵的梅花,教室里面前面黑板的上面也是把这句彰显主题文化的句子写在上面,而“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则镶嵌在学校的教学楼上方,而“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雕刻在行政楼楼的最上面醒目的位置。
2、间接的体现。学校的门口是巨幅的孩子笑脸,校园里的操场边的一面墙壁上则是这张的更放大,还有教学楼的下面的屏障上,更有教学楼后面的整面墙壁上都是教师和孩子们笑脸的巨幅图片,那灿烂开心的笑容,那昂扬向上的姿态,真的就是在“朵朵放光彩”!看到此,你会想到童年的快乐、向上的活力、生命的张力;还有走廊里上的有关活动的图片里,我看到的也是围绕这个主题文化而展开的种种活动,学校有了中心,一切便会有了方向和目标,这是不是就像一个磁场呢?一切向心,就会有了强大的吸附力和凝聚力!
二、
学校正放假,没有别人,只有正在整修的师傅,走在教学楼上,我看到了走廊贴的瓷砖上都是学校自己画上了各色各样的植物和动物,很可爱、很生动;看到了一个个教室的特色文化,教室的外面墙壁上是孩子们自己张贴的自己制作的手抄报,教室门口是体现班级文化的一个板块,上面显示有每班的班训、班徽、班级公约、班级格言、班级口号、班级学生相片等内容,各班大同中都又各各不同,但无疑的是每班都有属于本班的“私人定制”,写得很具体,不敷衍,不空泛,这是不是就体现了“学校有特色、班级有特点、教师有特长”三特中的“班级有特点”呢?!透过窗户看教室里面,教室后面的板报更像是一面面旗帜,用自己的特点来表达着本班的情意,更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着本班的生动,还有那与众不同弯弯的月亮般、六个人的一个桌子,自然地分成了小组,更有整齐有序的图书柜,还有生长得盎然的绿植,暖心的饮水机和柜式空调、干净得一尘不染的木地板,真的让人有一种心的归属和家的朝向,孩子们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怎么会不生发着一种快乐呢?看来,“快乐的童年在这里流淌 矫健的羽翼在这里丰满 七彩的梦想在这里放飞”真的已不是“纸上谈兵”的空泛!
走在行政楼上,看到各个科室门口都有一个描述职责的板面——比如行政后勤办公室的旁边这样写着“阳光是我们的心态、尽心是我们的承诺、服务是我们的职责、品质是我们的追求”,德育处办公室的旁边写着“孩子的立场是什么?孩子的体验是什么?孩子的收获是什么?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导处办公室门口写着“秉承创新是我们的工作思路、有效品质是我们的工作目标、服务指导是我们的工作职责、阳光和谐是我们的工作追求”,下面是具体责任人的相片,这样明确的职责定位,天天看着,怎么不会增添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与使命感呢?而餐厅的门口则更是用了多的板面显示“我们会吃饭约定”的相关内容(用餐前如何做、如何用餐、用餐后怎么办),看看里面摆放整齐有序的桌椅,不由得会想象出那个个如朵朵梅花绽放的孩子们是如何大快朵颐而井然有序的场面。
更有啊,那教学楼、行政楼的外墙壁上,隔一段就留有一个方方正正的花池,种植着棵棵吊兰,冒着生命的热气,正一个劲地生长着,如垂柳的条条嫩枝一样,向下垂着,远远望去,给这两座楼又增添了一种诗意的生命的美,使我由不得想到南方的景,时时都是美景,处处都是文化,这是孩子们学习的乐园,更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当然还有校园操场四周的绿植啊,油油的绿,浸着生命的流香,使人不由得想到有关“生命、活力、向上”这些美好的词语。
三、
一个学校里可能更多的是细节,凭我的直观感受,我特意进了该校的卫生间,那墙壁上的油画,那一尘不染的洗手台,还有里面的干净,都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个有近3000名小学生组成的学校里那种有秩序、有规则、有修养的良好习惯决非一天造成,看得见的是样子,看不见的是背后严格的培养与推动。
特别是两个办公室让我更是眼前一亮:家长委员会办公室和课程研究办公室,“一切有积极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看来这句话也决不是空谈,也是落地生根的。
四、
直凭自己的匆匆浏览,我却能够深信不疑自己的直观判断,学校、教师、学生似乎围成了一个大大的圆,而这个圆的中心就是“愿景文化”,
学校的愿景文化——“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六年影响一生”,教师的呵护是成长的摇篮、孩子的笑脸是永恒的追求、校园的温馨是隐形的课堂;天天快乐,健康飞翔,快乐的童年在这里流淌,矫健的羽翼在这里丰满,七彩的梦想在这里放飞。
教师的愿景文化——从知识育人走向文化育人,利用课程,让知识的积累从这里开始,习惯的培养从这里关注,人格的塑造从这里起步。
学生的愿景文化——自尊(让尊重成为校园生活的行为准则)、自觉(让自觉成为快乐学习的不竭动力)、自信(让自信成为阳光快乐的核心素养)、自强(让自强成为美好人生的不懈追求)
也许仅仅是半小时的自行浏览,但这所学校却如此时天空的那片轻盈的云一样,将最难忘的美好投射我的心海——生活在这样学校的孩子们是何等的幸福!
相信它定会越来越好!
(百度介绍)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创办于1957年,在她50余年不平凡的创业与发展历程中,经历并实现了多次成功的跨越:连续十八年获得办学水平综合评价一等奖;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绿色学校先进集体”、“全国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重点小学”(重庆市与四川省合并时期)、“重庆市首批示范小学”、“重庆市德育示范学校”、“重庆市现代信息技术示范学校”。
学校办学五十几年来,始终坚持孩子的发展是学校的灵魂,把孩子的立场、体验、收获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六年影响一生”和“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办学思想引领下,学校从价值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教师文化建设、学生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六大维度全方位深入实施,通过课程整合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目前,学校拥有34个小学教学班,共有在校学生一千七百多名。
重庆谢家湾小学谢家湾小学无论是德育工作还是教学科研工作都取得了累累硕果。学校是中央教科所、中央电教馆、北师大、西南大学、重庆教科院、重庆电教馆等科研单位的研究基地和实验学校。学习,使谢家湾小学精英荟萃;实干,让谢小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市内外有口皆碑;团结,使谢小的师资队伍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能保持昂扬斗志;创新,让谢家湾小学在百舸争流的教育竞争中始终勇立潮头!
学校以“六年影响一生”为办学理念。学校以文化经营学校,用发展提升品牌,实施“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主题型学校文化,关注学生全体、全面、全过程的发展,坚持心平气和办学。
深厚的积淀预示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政府放心、社会满意、家长信任、学生热爱”是学校的追求;学校在经历了“四川省重点小学”(重庆市与四川省合并时期)、“重庆市首批示范小学”的跨越式发展之后,“面向世界,立足重庆,辐射西南,影响全国”正成为新的办学目标。
谢家湾小学在多年办学积淀下,在“六年影响一生”办学理念引领下,在从知识育人向文化育人的转变中,逐步形成了以“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为主题的学校文化。学校摒除功利,心平气和地办学校,以孩子的立场、孩子的体验和孩子的收获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让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以“自信、自尊、自觉、自强”作为育人目标,坚持不懈地实施素质教育。
在“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主题型学校文化的滋养下,学生综合素质好、解决问题能力强,形成了阳光自信、多才多艺的群体特质。在艺术学科的课堂中坚持基本技能与情感并行发展,把艺术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开设了人人必修的《生活与礼仪》课、《综合实践》课和选修的兴趣课和特长课,其内容包含了声乐、绘画、雕刻、攀岩、体操、陶艺、书法、器乐、舞蹈、演讲、主持、表演、手工编织、金工、木工等40多个方面,为学生创设自主发展的空间,强调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和融合,拓展了艺术教育的方法和内容,使艺术教育的本质真正回归到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层面。学校为学生的艺术发展搭建各种各样的展示舞台,在一年一度的艺术节上,每个项目都是在全体同学“海选”中产生,学校各种活动的主持人、演员也是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海选”产生,让大家都有机会参与。学生多次在亚洲艺术教育论坛、中国教育科学论坛等国际国内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演出,学生的书画作品、合唱、舞蹈等代表重庆、中国赴日本、白俄罗斯、欧洲等交流。
学校是重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集体,在区“九龙杯”田径运动会竞赛中多次荣获第一名,为各级体育运动队输送了大量人才。我们坚持“人人参与,人人锻炼”的理念,让每个孩子都有锻炼的机会。学校的攀岩运动、轮滑运动、亲子运动等特色活动大大提高了孩子们运动的兴趣。学生校每年两届的运动会,保证了每个孩子都有上场的机会,而且老师、家长齐上阵与孩子们共同锻炼。学校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运动时间,学校的大课间活动也以容量大有特色著称市内外。
1957年,九龙坡区杨家坪小学由于条件有限,分离出十几个班和二十几位教师,成立了杨家坪第二小学(即今天的谢家湾小学)建校初,学校就确立以红岩文化作为学校的校园文化指导思想。当时请了红岩烈士江竹筠的儿子彭云到校做报告。
六十年代初学校已达到24个班,学校的学生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工、学农、学军”的社会活动非常有特色。其中“葵花朵朵向太阳”大队主题活动接受全市观摩。1965年学校分出部分师生到石坪桥地区,组建了石坪桥小学。
七十年代,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在全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每学期有教学活动向全区开放。教学质量考核年年居全区第一,学校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出了“团结向上求实”的校训,全国各地的都来参观学习,教师们的积极性很高。当时每天组织学生搞军事操练,让高年级学生列队步行从杨家坪到河边,过河到南泉,磨炼意志。在社会上赢得良好反响。1978年学校被评为四川省首批办好的24所学校之一。同年学校被评为市红旗单位。学校也更名为:“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
1981年,学校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小学。学校体育成绩优异,被命名为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校代表重庆市参加西南地区教育工作片会,学校重视党、政、工、青的凝聚力与活力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培养,实行“一帮一,一对红”师徒结对活动。1985年学校党支部被评为重庆市先进党支部。
九十年代初学校提出“卧薪尝胆,苦练内功,迎接腾飞”扎扎实实培训教师队伍,提出了办“四优三特“的学校,即优秀的育人环境、优良的教学秩序、优异的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有特色、班级有特点、教师有特长”。1993年出台了学校管理制度大全。1996年全国的教育年会在该校召开。同年学校被命名为“全国雏鹰大队”。九十年代也是学校基础建设大发展的十年,1996年落成如今的行政办公楼,同年建起了第一个计算机房,1997年建立了学校闭路广播系统,1998年建成双向多媒体控制系统,1999年建成全市最早的千兆校园网,这些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全国各地前来参观学习。1998年修建现在的逸夫综艺楼。学校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思想在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