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永远在路上(一)

标签:
情感 |
分类: 修行之路 |
1、小孩子的注意力仅有15分钟,因此应该把握孩子注意力的有限时间,高效运作,而不是满堂灌,那样只会让人生厌,适得其反。
2、学习是孩子的事,教育是家长的事,学校和老师只是环境和资源。
3、成长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老师和家长对待孩子就应该是一个不断容错的过程。
4、要想法让孩子从依赖走向独立,从他律变为自律,从“要我”变成“我要”。
5、家长不同阶段对孩子的关注点应该有所不同和侧重:小学时,更关注认真端正的学习态度;中学时,更关注学习品行;高中时,应关注学习品质;大学时,应关注学习成绩。正确的关注点,会产生神奇的效应,反之则把孩子愈推愈远,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偏离正确的轨首,而失去了那个黄金成长点,也许错失的是孩子一辈子更好的可能。
6、面对孩子成绩时,家长更多的是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7、家长和孩子沟通时,是需要掌握一些技巧的:一是看看准并创造时机,想接受,能沟通;二是要情带事,事和情是分不开的,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三是说话要带劲:当考试成绩好时,要寻找成功点,种下成功品质,如果成绩不理想,要寻找动机,找出渴望,把渴望为目标,把目标变文字,把文字变画面,把画面记心里,目的是激发孩子改变的意愿度;同时要寻找原因,看到不足,可以把问题变目标,寻找实现的条件,把条件变能力,找所欠缺的能力,目的是让孩子看到不恰当的行为。
8、让孩子改变的方程式是意愿度*不满意度*第一步(行动
9、其实任何人都有拒绝沟通的权利,如何打开彼此的心扉,就需要营造良好沟通的氛围。
10、假装是,相信是,慢慢就是了。
11、每个人其实内心都有一个小我和大我。要让信念植入心间:我有资格……,我有能力……我的爸爸允许我……,我的妈妈允许我……(连续重复三遍,眼睛不要眨,让对方看着,强大自己的内心,这便是信念的力量)——我当时说的是我有资格发脾气(可能是压抑自己太久了,总把委屈默默咽下,其实我也是需要发泄的,当我连续说了几遍后,我真的发现心中那一古脑的压抑似乎突然一下子就通了)
12、在成长的路上,自律—自愈—自信—自燃,然后变成一束发光体,照亮别人更照亮自己,然后活出一个更好的自己,是的,我有资格活出一个更好的自己!
13、看着每人脸上洋溢的微笑,那是一种释然的平和,那是一种修复后的宁静和喜悦,更是得到加油之后满满的能量之舟,然后便可以稳稳地行驶在自我朝向的航道上,不是吗?我心向阳,静待花开……我们一起,因为凝聚的力才会更强,因为一起的心才会更强大!
这些年,身边每个人面对生活都有挣扎、困惑、无助、委屈、不服,,可每个人面对未来又无比的坚韧、相信、努力、坚持、奔跑。
进入一群人当中,会有对比、失落、自卑、迷失,可抽身而出的时候也能明确地告诉自己要的是什么,追的是什么,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我不怕我偶尔会难过,因为我很清楚道路还很长;我不怕我偶尔想放弃,因为我很清楚那只是自己一时的无力。
我们都是普通人,没有先天优越的条件,没有养尊处优的环境,我们的每一天,都要靠自己的努力,逐日捱过。
自漫长无涯的人生中,寻找些微光,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严寒的冬天里,哧地一声,一次次在燃起的火光中,看到温暖的炉火、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还有最亲爱的奶奶,这未尝不是接近卑微的幸福的一种。
当每一根火柴点燃之后,汇聚成熊熊火光,我们就不会在寒冷中孤独离去,而是照亮温暖整个人生,前路与归途,光明一片。
当一个人需要光亮的时候,他是积极的;当一个人找到光亮的时候,他是无畏的;当一个人追逐光亮的时候,他是可敬的;当一个人给予别人光亮的时候,他是温暖的。
我想知道你,也想知道自己,在通往未来的路途上,是否能点那些微光,一直向着光亮的方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