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精神的光
(2014-09-13 11:05:27)
标签:
情感 |
分类: 修行之路 |
一束精神的光
——题记
知道路遥,是从他的《人生》到《平凡的世界》,两部小说以细腻的文笔描写了平凡世界里主人公丰富而立体的精神世界。
但我感觉真正走进和了解他,还应该是手边的这本《早晨从中午开始》,他这本书里细致入微地叙写了自己在写《人生》获得菜大成功之后,没有躺在鲜花和掌声的功劳簿上,他逼迫自己做出了决绝的举动,对自己更残酷一些,就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人是有惰性的动物,一旦过多地沉湎于温柔之乡,就会削弱重新投入风暴的勇气和力量。
读完《早晨从中午开始》,才知道《平凡的世界》是如何诞生的。才能明白路遥何以被那么多的读者发自内心的热爱与敬佩,他不仅在用灵魂与心灵写作,同样被大幅度损耗的,还有他的身体。
于是,他做到了可让说让常人看来是惊俗骇世的事情——又投入了严峻的如牛马般的劳动之中——创作新的作品,这个过程真的可以用王国维治学的三种境界来形容:
一、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创作前的沙漠之旅
在《人生》取得成功之后,他冷静深思后,他走向了毛乌素大沙漠,在那无边的苍茫和寂寥中,他打算廓清人生的迷津,接受精神的沐浴,终于当他告别沙漠时,已是豪情在胸,他的精神获得了大解脱、大宁静,他决心要用“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去开始新的人生跋涉。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积极酝酿——大量读书,奔波生活
当他确定自己要建造一座大的建筑物时,他首要做的工作就是大量读书,重读、新读、细读、粗读,力争尽量阅读、研究和分析古今中外的长卷作品,当然还读其他杂志,包括专门著作及各种知识性的小册子。
在筹备的时间内,他把自己整日整夜地泡在书堆里,从中尝试着把这些千姿百态的宏大建筑白拆下来,努力从不同角度来体察大师们是如何巧费匠心地把他它们建造出来的。
与此同时,他又转入另一项基础工作——准备作品的背景材料,他要提着装着书籍资料的箱子在生活中奔波,从搜集报纸到摘记,甚至眼角都糊着眼屎,手指头被纸张磨得露出了毛细血管,但他却乐此不疲,一直准备了一年多的时间。
2、构思写作——走进偏僻煤矿
当他的思想在奔波两三年之后,他的心中充满了幸福大吃一惊,因为他期待的时刻到了——他要进入茫茫的沼泽地了。
不过,他选择的是偏僻的煤矿,因为他感觉‘既然要拼命地完成此生的一桩宿愿,实行如果此繁难的使命,就不能对自己有丝毫的怜悯之心,要排斥舒适,要斩断温柔,只有在暴风雨中才可能有豪迈的飞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弹拔出生活的绝唱”。
从此,他开始了新的人生历程,建立起工作规律,掌握每天的工作量和进度,甚至他在墙上还拟写了一个表格,写着从一到五十三的一组数字——第一部五十三章,每写完一章,就划掉一个字,以此来证明自己每天的进步。
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的生活却异常艰苦,忙碌时一天只吃一顿饭,工作间似乎成了牢房,只有一只饥饿的老鼠整日地做伴。
更难的是,他还要经受思想的磨炼,为了能早日完成任务,他总是要到深夜才能结束,从桌前站起时,常感的是两眼金星飞溅,腿半天痉挛得挪不开脚步,甚至于体力严重透支,就像一只弹簧一般整个地被扯断,他自己感觉就像一个病危的病人一样,纯粹靠一种精神力量在苟延残喘,身体软弱得就像一堆泥。
除此以外,他还要忍受孤独的煎熬,虽说他喜欢孤独,虽然他认为孤独可以更多地产生人的诗情,但长时期的隔离,又让他惧怕孤独,他内心极其渴望一种温暖一种柔情。
但他在感叹一句“你既然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道路,就得舍弃人世间的许多美好”之后,就又忘乎所以投入他紧张有序的创作之中。
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从最早萌发写《平凡的世界》到书的完稿,路遥经历了六年岁月,这部书里记录的是无数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的洪流。
理所当然,当他的作品的第三部还没有完成之前,中国广播电台就开始播放,并且好评如潮,并于一九九一年三月,获得了中国第三届的矛盾文学奖。
而此时,他刚进入人生的不惑之年,在他看来,在人生的历程中,生命还可以说是处于正午时光,完全应该重新唤起青春的激情,再一次投入到这庄严地劳动之中,那么,早晨依然从中午开始。
的确,早晨真的就可以从中午开始!
纪伯伦说“我们往往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了什么而出发!”可是,我却要说,对于路遥来说,他却是朝着最向阳的枝头进发,激情燃烧地奔跑着,走出了自己蓬蓬勃勃的人生之夏。
如果说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汲取勇气,然后重新出发,达到一个新高度是常人的成功的话,那么在成功之后能够那么清醒理智,在成功之后继续挑战自我,跨越自我,然后走向更大的成功则是路遥最大的成功。
如果说《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带给我的是心灵的震憾的话,那么路遥在创作这本书时所付出的超乎想象毅力与耐力则更给了我精神的力量,就如他在书中说的那样:“岁月流逝,物是人非,无数美好的过去是再也不能唤回了,只有拼命工作,只有永不休止地奋斗,只有创造新的成果,才能补偿人生的无数缺憾,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凋谢也是壮丽的凋谢。”
所以,感谢路遥,让在我即将走进不惑之年之时读到这本书,他的文字就像一束精神的光,似乎正穿过喧嚣的天空,就那么切切的投入我的内心,让我可以返照自己的内心,可以把心头的懈怠、懒惰都扫除,然后开始自己真正的精神之旅!
记住,请记住吧:
“照耀你世界的光芒应该是你自己发出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