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建设温馨情趣有效课堂
(2012-01-10 21:43:01)
标签:
转载 |
2010年的2月份,虹口区教育局提出“彩虹,绘就梦想课堂”这一核心理念,以课堂为载体,着力通过师生关系的重建营造“温馨课堂”;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落实“减负增效”创造“情趣课堂”;通过加快教学改革、优化课堂管理打造“有效课堂”。
温馨情趣有效课堂的提出,得到了全区各学校的关注和响应。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建设“三个课堂”的说法,把三者拆分开来,分管德育的部门着重推进“温馨课堂”的建设,分管教学的部门着重推进“有效课堂”的建设。这引起了我的思考,并在2010年7月4日的高中校长研讨会上,提出“温馨、情趣、有效是一个课堂三个不同的维度,温馨关注的是课堂环境的营造,情趣关注的是学习过程的体验,有效追求的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的观点,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
2010年的12月27日,在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院相关干部共同参加的学习会上,我再次提出温馨、情趣、有效三者的一致性问题,希望教研室能够对此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将相关的概念界定清楚,进而指导基层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之后,教师进修学院的常务副院长马骉同志组织了相关人员对此进行了专题的研究,在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在2011年1月17日的“虹口区中学教学工作研讨会”上,对温馨情趣有效课堂做了较为详尽的解读,进一步明确了实践的方向。
温馨、情趣、有效是一堂优秀课的三个完整要素,三者合而为一,彼此联系,不可割裂和偏废。温馨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基础,情趣是教学过程生动与完美的表达,有效是教学目标的基本达成。只有将这三个要素和谐地组合、交织、交融于一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达到提升区域教育质量的目标。
2.三个要素
课堂的三个要素,各有其价值。
温馨——求仁,求善——环境创设;
情趣——求和,求美——过程体验;
有效——求实,求真——目标达成。
3.具体内涵
1)温馨
课堂教学中的“温馨”首先体现在课堂环境的物质层面上。要通过教室里的环境布置、教学设备和环境的和谐,给师生营造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从内心中产生对班级、对课堂的依赖;“温馨”其次体现在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人文关怀行动上。教师要目中有人,不仅仅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物质形态的存在,更是精神、文化形态的存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地发展;“温馨”还体现在师生情感高度融合的课堂生态环境建设上。要着力构建“平等、公正、自然、互信、互动、互助”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其乐融融地开展学习活动。
2)情趣
情趣是指有情有趣的课堂教学。王立强局长曾自创了一副楹联来描绘充满情趣的课堂:
师有情,生有情,师生有情;
教有趣,学有趣,教学有趣。
横批:意在情趣。
在教师进修学院常务副院长马骉的眼里,“情趣”分为四个层面:
一是生趣。即挖掘、展示学科知识中的趣味性一面,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
二是得趣。即由教师的“趣教”激发自己的“趣学”;
三是理趣。即发现知识中的义理情趣,升华为对人生、社会、科学的新的认知;
四是志趣。让学生形成对知识不懈探究的志向和乐趣,使学习成为学生终身的兴趣、爱好与习惯。
3)有效
不断推进的教学改革,就是希望能够在教学有效性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总体上看,教学及其改革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层次一是让课堂活起来,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走向主动学习和探究;层次二是从无效、低效走向有效,让学生在每节课、每门学科中都能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层次三是从有效教学走向高效教学,达到优质、高效、高境界的教学效果。
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指标。一门课程的学习,占用了学生多少学习时间,是考量教学有效与否的首要指标;有效教学的核心就在于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让他们慢慢学会自己探索者向前走;学生的学习感受,即学习活动所伴随或生发的心理体验,是考量有效性的重要向度。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它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来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