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开始,重新做家长

标签:
杂谈 |
分类: 思想之光 |
天气真的渐渐热了,将孩子去年春天的衣服拿出来看时,才发现竟变得那样小了,袖子和裤腿也变得短了,孩子穿上后嘻嘻直笑,我这才真切的看到孩子真的长大了。
似乎不经意间,她已变成一个半大的小姑娘了,在学校里她可以做到听话懂事,同时还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可是在家里呢,一切还得由我来做,包括早上的起床到碗筷的收拾,突然我发现自己这个母亲做得太不称职了。
曾经,把全部的身心全给了学生,可以为他们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可以为他们循循善诱,促膝谈心;更可以当他们当作自己的朋友,平等的交流,民主的听从;更可以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也总觉得自己的孩子还小,何况还有老师去教呢。
曾经说过家庭和工作是我平衡于世的双翼,而现在,它明显失衡了,看着孩子的一天天无形的长大,我知道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因为孩子的名字叫今天。
以前还曾读过李镇西的《做最好的家长》,读过卢勤的《好父母,好孩子》,还读过张文质主编的《教师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更读过周泓的赏识教育,读后也曾经热血沸腾,也曾想跃跃一试,让自己的孩子能变得优秀一些。可是在琐碎的事务面前,终以不了了之而告终。
而当看着日益长大的孩子身上出现的种种问题时,我变得忧心忡忡,有句话曾这样说:在这个世界上你把孩子带来了,那么还应该指引他到哪里去。无证上岗的家长的我,是不是真的应该重新深入下去,实践总结再实践,来一步一点坚实地铺就孩子成长的路了呢?
所以当我认真读过立邦老师写的《家有才子》一文后,除了感触和惭愧多多之外,更有一种欣喜在里面。
从今天起,我要试着重新来做一个合格的家长,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慢慢体会到生命的感觉,从而慢慢张显出生命的力度来。
回想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我感觉有以下几种:
1、没有很强的自理能力。生活中的种种,全由我们包办了。
2、没有很强的自律性。除了学习基本能够能够如期完成之外,一切即使限制了时间,仍走在时间的后面。
3、没有很强的主动性。对这个问题,孩子老师也曾给我说过,孩子学什么挺快的,但总是学完了就玩了,从来没有想着自己去寻求一些超越自我的问题去钻研。
4、胆太小。往往一点冒险一些的事她就畏缩不前。曾清晰的记得一次去公园坐像铲车一样的游戏,她吓得脸色灰白,最后迫不得已让管理员提前停下。
都说孩子的好习惯在妈妈手中。看看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其实也是我自己的最大问题,可是自己已定形,而孩子正在可塑阶段,面对孩子一天天的长大成人,我真的不能稀里湖涂下去了,如果连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又怎么能教好别人的孩子呢?
知心姐姐卢勤曾说过:做父母的,能够给予子女的最好礼物,应该是“根”和“翅膀”,也就是责任之根与独立之翼。
所以,我想,从现在开始,我该尝试着改变自己,改变对孩子的态度,更多的是用一种热切的眼光来守望她,用一种赏识的目光来鼓励她,用一种平等民主科学的方法来引领她。就像朋友说的那样,必要时要软硬兼施,严慈相济,讲方法,重艺术,关注细节,落实到位,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坚持地走下去,然后一点点将这些美好的往昔当作珍珠一颗颗串起来珍藏,这样的珍珠一定会是孩子将来最大的财富。
我一定要牢牢记住:孩子是自己的,教育孩子作为父母责无旁贷,因为教育最大的变化是在学校和课堂之外。
对于如何教育孩子,朋友给我提了几点建议,我想把它也写下来,以便时时提醒自己:
第一、一定要引导孩子多看书,因为“一个人多读书、多读人,多读社会和世界,乐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不难写出有思想的作品来。没思想硬写比有思想不写更可怕。”
第二、引导孩子多关注社会问题,以便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第三、一定要多用欣赏的眼光来放大孩子的优点,并且及时给以奖励,使他可以更有信心的完成下一个任务。
第四、要学会适当的放手,以此来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主动性。
第五、家长一定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让孩子有一种思想和人格的引领,有一种精神的熏陶与感染。
就如朋友说的那样,其实我们的孩子就是一个早晚要独立走向森林的猎手,所以任何关于森林的常识都是必要的。父母在教育中的角色,是学校和社会所不能替代的。所以做父母的就必须科学有效的来引领,但愿我能像李镇西在〈做最好的家长〉中写的那样:“我给了女儿以生命,女儿则延续着我的青春,然后我们的生命和青春在成长的过程中交织在一起,燃烧。”
日月星辰是宇宙的标点符号,而孩子是他这一生的文字,而一个人的书写姿势,往往可以丈量一个人的幸福程度,而在他最初书写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是不是可以用虔诚的目光、用亲切的注视、用切切的叮咛、用殷殷的祝福让他写得更工整呢?……
“有一种光亮小小的,却能为他指引方向;有一种力量微微的,却能让他变得坚强;有种歌唱轻轻的,却能让他打开心房……”我愿意来做这样的一盏萤火,来慢慢点亮孩子的一生……
最后我想由衷地谢谢立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