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开始,重新做教师
标签:
读书感想教育 |
从来没有想着如何去做教师,只感觉只要用自己的心自己的爱就可以温暖那颗颗幼小的心灵,只要自己做到努力就可心安理得地享受国家给的那份奉禄。
虽然国家对教师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虽然家长对教师更多了一串长长的期待,虽然学生对教师更多了一分满满的希望,但自己却从没有给自己准确地定过位,就这样过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至到今天读了叶圣陶先生的《如果我当教师》这篇文章,内心才真的有些触动,他不是教师,却想着要做一位好教师,并且成为著名的教育家,而是教师的我却没有想着如何去做一个教师,于是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这个职业,究竟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好教师呢?叶老提到了几点,事隔几十年,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做学生的朋友
走入学生内心,了解学生的性情和习惯,同时让学生了解老师的性情和习惯,必要时进行真诚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知道,他们的成长和进步就是自己的欢快,他们的拙钝是自己的忧虑。
课堂上是这样,课后更和他们称心而谈,绝不矜饰。
二、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他讲到无非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习惯,因此要从具体的小事引导,循循善诱,不厌其烦,要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人,让他们顺着习惯之然,存之内心,发于外面,从而水到渠成。
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师,不能当传声筒,更不能当讲解员,要让他们试读、试讲、试作探讨,让他们处于主动的地位。而教师只给他们纠正,给他们补充,替他们分析综合,帮助他们为学。只要如此,学生就会像学步的孩童渐渐能自己走路,不需要搀扶,长大后才能单枪匹马,无所依傍。
三、做好学生的表率
既然自己和学生是朋友,那么和学生并无两样,因此应该与学生同样的生活,凡希望学生去实践的,教师一定要自己实践,劝戒学生不做的,自己一定不能做,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必须有诸己,表示出愿意,吐露出话语,才有真气,才有力量,也才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教学生做事,一定要名副其实
他在里面打了个比方,比如创图书馆了,经营种植园了,一阵高兴之后,图书馆只有七零八落的几本书,一天没有几个读者,种植园里蔓草丛生,蛛网处处,找不到一棵像样的蔬菜,看不见一朵有劲的花朵。这种有名无实的事做起来比不做还糟糕。如果学习习惯了,终其一生,任何事就不可能有渐渐推进和圆满成功的希望了。因此必须工求学生做任何事都必须认真去做,必须名副其实。
五、教好本科的同时,不忘教育的总目标——造成健全公民
他提到,每一门功课犹如车轮上的一根辐,许多的辐必须集中在教育的轴上,才能成秋把国家民族向前推进的整个轮子。
作为教师既不能把功课教得太松太浅,或者太紧太深,因为学生和将来的做人做事是综合不可分的,那么现在教师教的话一定要既有重点更要兼顾全面,既教知更教人。
六、不体罚学生,不伤学生自尊
不管学生表现怎么样,决不打学生,因要身上的痛也许会不久消失,但自尊心所受的损伤却永远不会磨灭。因此尽可能静下心来,从观察和剖析找出原因,加以对症治疗。
七、作家长的朋友
对于家长,要做到亲切和忠诚,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必须和家长取得一致。于是拿出真心,从行为到语言到态度,与家长全力配合,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也许教师无法教学生一定敬重老师,因为敬重不敬重重在于学生,但教师却要在课程及行为方面尽力取得他们的敬重,这样才无愧于教师这个称号。
细细咀嚼叶老的语言,感觉他就如一位沧桑的老人,正坐在你的面前为你娓娓而谈,深入浅出,朴素无华,但字字句句却入情入理,入心入脾,让人受用并受益。想想自己,究竟做到了其中的几条,做好了其中的几点,自己究竟还有多少的差距呢?
我想我们每一个教师在工作中还是应该牢牢记住中叶老最后的几句话:“我们面前的学生都是准备参加建国事业的人。建国事业有大小,但样样必需,在必需这个条件上,大小事业都平等,要想建国立成功,必须参与的人个个够格,而我们所教的学生在毕业时能审量一下,看到个个都合格,我们才会对自己满意,也算对国尽了自己的心力!”
我应该怎样,我该如何去做,我想读了此文,我已不再迷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