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学生心中的花朵
文/淡然如云
有人曾把世界上32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所具有的共同内在素质归纳为“高瞻远瞩,善于把握时机;选准目标,坚持不渝;勤奋努力,注重实践;富于幻想,大胆探索;排除干扰,勇往直前;兴趣浓厚,好奇心强”六个方面。
而长期以前,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的教学情况怎么样呢?一直是以考试为主要目的的应试教育,而其实并不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素质教育。学校教育只是片面的注重了知识的传授,一切为了应付考试,忽视了智力的开发、技能的掌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由此不难想象,我国的中学生参加的数理化生乃至信息等学科的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以来,能够屡屡披金挂银,无一落空,而中国籍的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没有一个。
回想起杨振宁教授回国,一位记者曾问到中国留学生与外国留学生的区别时,杨教授讲的一番发人深思的话:“中国学生的基础教育很扎实,同一类题目,可能已做过千百遍,而外国学生却只知道一些皮毛。但中国学生的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做过的不敢做。”其实杨教授说的意思就是说中国学生身上缺少一种创新精神。这是怪谁呢?怨老师?怨学生?
我想问题的实质还是在教育体制上。“升学率”如果不是上级工作的指挥棒的话,如果成绩不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的话,如果学生不是以分数来甄别优劣的话,领导何以逼得这么紧?教师何以活得这么累?学生又何以学得如此苦?家长又何以盼得如此急呢?
虽说现在对学生已加入了的综合素质的评估,可是哪一项不是流于形式呢?东拼西凑,应付了事!
反思我们的教育,反思我们的教学,对孩子,我们是不是扼杀他们创造力的罪魁祸首呢?记得曾看过的一篇文章,老师问学生冰融化了成为什么?大部分学生说是水,而有一个学生怯生生地说:“冰融化后成了一个明媚的春天!”想想多么丰富的想象,多么富有诗意的画面,可是我们的教师呢,竟然说她说的不对,不是标准答案。一句话,伤害的岂是学生一颗稚嫩的心,更是她的一种向上朝阳、善于想象的创造力啊!
我真的不知道,在如今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我们还会有多少教师犯了类似的错误?我更不知道,我们的孩子会因此让她的的天空里会少多少绚烂的色彩?
今天,在一切都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里,让我们细心发现学生心里盛开的每一朵鲜花,并用心去呵护它,只因为它也会装点这个灿烂的世界,它也会成为一道独特而迷人的风景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