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扶贫日记(三十一):藏粮于民

(2022-07-13 15:08:02)
标签:

文学/原创

分类: 小说(扶贫日记)
扶贫日记(三十一):藏粮于民

  周一上午,赵小楼一坐上庆春的车,就神秘兮兮地对庆春道:“昨日遇到件奇事,庆春你帮我分析一下,看咱们下面的工作重心是否需要转移。”
  
  庆春一哂道:“哥你时刻都怀揣着颗‘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贱心,周末也在思考工作,快讲来听,什么奇事?”
  
  赵小楼下意识地看了看周遭,车上依旧就他和庆春两个,遂压低声音道:“昨天在小区楼下遇到一个赊刀人,拿着把打磨得锃明发亮的菜刀,非要卖我一把,二十八元钱一把,赊账。问他什么时候来讨刀钱,说等到大米三十五元钱一斤,日工六十元的那天一定会来。见他说得那般肯定,很好奇,就赊了一把。”
  
  庆春那张好看的脸突然也凝重起来,沉默了半晌,问赵小楼道:“我以前也听说过赊刀人的传说,说赊刀人的预言往往会在刀赊出去不久后实现,哥你觉得真会有那一天吗?”
  
  赵小楼摇摇头,叹口气道:“难说!不过这也正是今天我要和你说的,未雨绸缪,今天下到村里,一定要委婉地说服贫困户们,麦收在即,尽量存够一年的粮食。”
  
  庆春道:“你说的这点我同意,我以前就和你唠过,看到如今的农民家里都不存粮,我都感到过害怕。你说你一个农民,家里存钱不多,再不存点粮食,一旦遇到个灾年,连一点保命的资本都没有。”
  
  赵小楼道:“咱们能劝一家是一家,不要大张旗鼓地去说服,以免造成人心恐慌。”
  
  庆春道:“哥你放心,这点觉悟我还是有的,我只劝说我帮扶的那几个贫困户。”
  
  赵小楼道:“庆春,你我也得未雨绸缪,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能存一点是一点。”
  
  庆春边开车,边点了点头。二人一路无话,被赊刀人引起的话题搞得心头沉重。
  
  半小时后,车子开进浅坑村,东街走尽,刚转往村委会方向,赵小楼就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个拿扫帚的男人在追着一个人打,再贴近时,便看得真切了,原来是二组的吴文灿在管教儿子。庆春踩了一脚油门,想加速离去,却不料吴文灿一看到她的车,伸扫帚就挡在了路上。庆春赶忙刹车,恼怒地对身边的赵小楼道:“这刁民!哥你下去看看!估计是想让你管他的家务事。”
  
  赵小楼也有点生气,拉开车门,劈头盖脸对吴文灿就是一顿训斥:“想碰瓷是不是?知不知道危险啊!你这样近距离拦车,伤了车事小,若是撞了你,你是不是就该讹人了?”
  
  吴文灿连忙扔了手里的扫帚,鸡啄米一般点头对赵小楼和车里的庆春赔不是道:“对不住,对不住二位领导了,都是我那个不争气的兔崽子把我给气急了,请二位领导给我做主,帮我管教管教那兔崽子。”
  
  庆春闻言,气消了大半,走下车来,又听吴文灿道:“这小兔崽子,前段时间和几个狐朋狗友一起在城里开了个酒店,连续几个月都没有生意,店租都交不起,前几天回来问我找钱,我哪里还有啊!以前有的都给他了。可他倒好,一看从我这里拿不到钱,就去找他爷爷,他知道他爷爷手里存了三万元钱,那是老头子一辈子省吃俭用积累下的,是防备着万一哪天有病有灾时救命用。这混小子,知道一般的借口拿不出来钱,就对他爷爷说,南方遭灾了,国家有困难,在号召全国人民有钱捐钱有物捐物。老头子一听这话,那一腔忧国忧民之心就窜出了肚子,二话没说,三万元钱一把就给了混小子,让他捐给政府,若不是前天老头子中风住院,我还真不知道这事,想着去取了老头子的三万元钱到医院救命,可一看折子,被这混小子取得只剩下几块钱了。二位领导可要发发善心,救救我爹,他还在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等钱呢!”
  
  赵小楼和庆春听完,哭笑不得。少顷,庆春道:“你家老爷子这回的钱也真没到国家手里,所以你也不能赖上国家,你还得自己想办法去。国家已经很不错了,将来起码能给你解决一半的医疗费。”
  
  吴文灿道:“天可怜见,老头子的钱虽说没到国家的账户上,但他那颗爱国之心却是真的吧!”
  
  庆春道:“真的真的!都是真的!我们俩都感动得要死,但这事我们实在帮不上忙,如果你真有困难,可以去找政府。”
  
  吴文灿道:“你们不就是政府吗?”
  
  一旁一直无话的赵小楼忙摆手道:“切莫乱说,我们俩可不是政府,只是两个替政府跑腿的狗腿子。”
  
  吴文灿仍要纠缠,庆春从口袋里摸出二百元钱递了过去,急道:“一点小意思,是我和赵主任两个的一点心意,给大爷买点营养品补补。”
  
  庆春说完,把钱硬塞进了吴文灿的口袋,再拉一把赵小楼,躲避似的钻进了车里。
  
  车后,吴文灿晃着扫帚吆喝道:“二位领导一定要费费心,帮我争取一点救助。”
  
  扶贫的工作性质很特殊,如不逢上面检查,需要突击造表的话,平时大都很清闲,也就是走访一下贫困户,了解一下脱贫动态而已。
  
  和村支书吴仁宝交接完工作,看看时间尚早,赵小楼知会庆春,准备按计划去走访几个贫困户,吴仁宝便要陪着,被赵小楼推辞了,只抛给了一句让吴仁宝莫名其妙的话:“吴支书,这场麦收之后,家里多存点粮食。”
  
  吴仁宝奇怪道:“我存那干嘛!”
  
  赵小楼道:“国家不是在号召要藏粮于民吗?存点粮食,减轻一下国家的库存压力,是在做贡献。”
  
  吴仁宝笑道:“没人愿做这个贡献,存粮是个技术活儿,存不好的话会霉变、虫蛀,不如卖了换成钱,以后吃啥买啥,多方便!”
  
  庆春忍不住道:“吴支书,你就不怕某一年遭遇了天灾人祸,拿多少钱也买不到粮食吗?”
  
  吴仁宝仍满不在乎地笑道:“多虑了,我能缺粮吗?”
  
  庆春不解道:“怎么不能?天灾之下,还分你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吴仁宝哈哈笑道:“你们啊!太书生气了。”继而如数家珍地对赵、庆二人批讲道:“解放前,在我们浅坑村,数地主刘老六家存粮最多,四二年闹灾荒,惹得四邻八舍红眼,最后遭方圆十里八村饿红了眼的村民们抢夺,刘老六一家被杀,家财、存粮被洗劫一空。解放后,刘姓子弟仍不思悔改,又有怕灾年饿肚子存粮的,五九年,政府一声号令,家有存粮的都要交公,吃大锅饭。刘姓子弟有抗交的,遭挂牌游街批斗,存粮被没收。你们不懂,真到灾荒年景,手上有存粮,那就像藏了个炸弹,是福是祸很难预料。反正我是不存,真到那时候,村干部能征收别人家的,总会好过点儿吧!”
  
  一席话把赵小楼和庆春说得傻了眼。二人踟蹰在原地,少顷,庆春道:“哥,天热,我不想出去转圈了。”
  
  二人回屋,各自抱了手机,歪在沙发上娱乐,坐等中午到西地吴黑三的饭店午餐。
  
  下午返城,车子刚出浅坑村村口,就又被开着三轮车迎面而来的吴文灿招手拦下了。吴文灿下了三轮,小跑几步到车跟前,拱手对车里面的庆春和赵小楼道:“我爹的事,不再麻烦两位领导争取救助金了,谢谢谢谢!”
  
  庆春不解问道:“怎么回事?”
  
  吴文灿指指三轮车。二人方才看到,简陋的车厢内,蜷缩着一个老人。
  
  吴文灿道:“我爹死活不住医院,说临了临了不能再拖累儿孙。为他一个快死的人,把大把钱都花在医院,却搞的家里债台高筑,不值得。人都会死,死也要死在家里。”
  
  赵小楼无语,庆春却尖刻说道:“怪你没有对老人家讲明白一个道理,花钱住院看病,那也是在为国家做贡献。医疗费的一大头儿,都给了国家。”
  
  吴文灿叹息道:“算了,不孝的也不止我一个人,农村的老年人,有几个能有幸死在医院病床上?谁不是在家里慢慢地熬到油尽灯干,无奈死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