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到新闻,我们在说什么

(2013-05-15 11:03:13)

http://s15/bmiddle/4a58af0fgdcb8fa4ed5de&690

新闻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高贵的职业,但如今我们却倾向于愤世嫉俗地对待它。新闻界如今遭受的轻视至少跟我们的政界领导者差不多。——Aaron Sorkin

 

“我为在我负责本节目期间未能正确地报道信息和引导选民而道歉,新闻业误报选举结果、散播恐慌、激起争论、失实报导政府换届,作为行业领袖我难辞其咎。错误的原因显而易见——因为收视率。比起让观众做一个见多识广的选民,开启民智才是更为重要的。因此,我们要做事实真相的拥护者,坚决反对含沙射影、投机、夸张和胡说八道的新闻作风。我们不是餐厅的服务员,不会按照你要求的方式奉上新闻大餐,我们也不做只会陈述事实的机器,因为新闻有了人性的参与才会变得有意义。”——这是由Jeff Daniels扮演的有线电视新闻主持人Will McAvoy在《新闻编辑室》第一季中对新闻行业下的战书,也是编剧Aaron Sorkin在剧中通过各个人物、历史事件、及剖析角度对新闻行业的现状作出的回应。

http://s15/bmiddle/4a58af0fg7c78e5eeacfe&690
“大数据”时代的叛逆者

这是一个收视为王的时代,电视制作人、导演、编剧都在使出浑身解数千方百计讨好观众,前不久红遍各大媒体的网络热播剧《纸牌屋》就是很好的例子。根据观众的口味投其所好并无可指责,而《纸牌屋》的成功确实也说明了“大数据”时代,这种观众先行的做法可以大大提高制作者的胜算率。

相比之下《新闻编辑室》从构思之初就是Aaron Sorkin的独角戏。这个擅长用语速密集的对白刻画人物较为复杂的思想、理念交锋的编剧似乎打定了主意要走精英路线,拒绝打情骂俏的流水账,并在台词中句句见锋芒。正如他在剧中刻画的一群为了新闻理想与收视率反其道而行的媒体精英一样,Aaron Sorkin用大量的美国政治事件、历史背景及对现状的反思将那些看戏不动脑子的观众拒之门外。这是一步险棋,走好了名利双收,走不好就如Sorkin曾经执笔的一部短命剧集一样,被淹没在脑残笑料与俗套剧情的海洋中不见天日。

幸运的是《新闻编辑室》属于前者。首播210万收视人数的好成绩让该剧在仅仅播出两集之后便得到了大东家HBO的续订协议,这也足以说明Sorkin这种堂吉诃德式的媒体理念在这个收视率横行的媒体环境下还是可以做到两头兼顾的。就像McAvoy在剧中提到的,“你会害怕失去观众群,你想尽任何办法来挽回他们,到时候你就只能靠3D新闻博人眼球了。我宁愿为100个观众播出一档好新闻,也不愿为100万观众播出差节目。人们倾向于选择他们想知道的新闻,但是人们也可以选择他们想知道的事实,我不认为所有的观众都是笨蛋。如果你真诚地告诉观众事实,那么观众会想要看新闻,并不是所有人甚至没多少人,大概5%,但就是这5%的人可以改变这个国家。”

媒体形式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像《纸牌屋》这种看人下菜碟的做法有他的利好与隐忧;而如《新闻编辑室》这种制作者思想先行的传统方式要想出精品,却是一定要基于两个必然前提,制作者精湛的技艺和对作品的良心。

http://s15/bmiddle/4a58af0fgdcb8fc7994be&690
媒体人的思辨

有《社交网络》和《点球成金》的成功在先,Sorkin对戏剧性的把控能力就如他根深蒂固的“美式英雄主义”一样不容怀疑。只不过,这种个人主义情怀在本剧中变成了一个有理想有胆识的小团体。“我只是觉得,写一个能力超强的团队会非常有趣,”他说:“新闻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高贵的职业,但如今我们却倾向于愤世嫉俗地对待它。新闻界如今遭受的轻视至少跟我们的政界领导者差不多”。正如《白宫群英》将美国总统这个职位魅力化了一样,《新闻编辑室》也极大地浪漫化了一个他没有亲历过的世界。

相比《晚安,好运》里那间压抑着浓厚政治气息的会议室和《早间主播》里那个上天入地娱乐无底限的新闻演播室,Sorkin在把直播间变成道德辩论场的同时也适时地加入了许多人物对媒体及大众关系的思考和他们的情感线作为剧情的润滑剂。比起板着脸谈政治,他似乎更关心的是媒体在“客观报道”方面的偏差。正如剧中主人公所说,现在没有人会用“撒谎”这个词了,突然间一切都变成“不同观点”,而保持中立成为了大众媒体的一贯作风。又要有态度,又怕得罪人,一些看似有观点然而最终归于平庸的报道及评论成为媒体屡试不爽的手段,又或许本文就是这样一篇披着有态度外皮的流水账。

剧集首播之后,随着持续彪高的收视率,外媒界对其评价也呈现两级分化态势。《商业周刊》的影评人指出该剧“一片混乱”,说教意味过重;但同时也有人认为本剧勇敢而赤裸地曝光了传媒当权者的真相而令业内人士不满;更有波士顿的WCVB直接对其提出了尖锐的问题:你是不是也是其中一员。这是一个值得所有媒体人和观众好好回味的问题,在你锐气十足、满面正义甚至自行其道地对于所见不公、不平与不法进行声讨和质询的时候,请问,你是不是也是促成这些丑态的一员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