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参加了进公司以来的第一次培训,培训末了得到了老大的表扬,说我听得最认真,哈哈,真开心,但开心不只是因为受了表扬,还因为我觉得有一种久违的冲动。
老大具体讲了什么不多作赘述,大纲就是告诉我们文章的四个境界,以及怎样从最低的境界走到最高的境界。了解到自己还很“浅入”,且到不了“深入”的程度呢,更遑论“浅出”了,这样的认识固然让人惶恐,让人心里很有压力,但是更多的却是一种冲动,一种想要去多看、多写、多积累的冲动。以前的自己是很喜欢这样做的,但是人都是有惰性的,走出了悠闲的校园,开始面对社会、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于是觉得自己有了堂而皇之的理由,说没时间、没精力再去做这些事,可是被清楚的提醒自己的“浅”时,就会发现那些都不是借口,实际上只是自己变懒了,只是再没有了当年对写作的激情。
今天听老大的培训就好像上了新东方的英语班。上过新东方的人大概都会有这种体会,听过课后会对学英语有一种疯狂的冲动,恨不得马上就照着老师上课时教的方法去做,然后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更加有信心的继续。但是这种冲动大多数时候又会很快的冷却,因为会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和老师英语水平的差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追平的,因此很快就不再坚持了。我想如果今天只是听了老大的培训,我肯定结果也是这样的,因为我永远成不了老大那样的人,不是因为我跟老大水平上有多大的差异,水平上的差异通过积累和努力我觉得还是有可能拉近的,之所以成不了老大那样,是因为我们根本不是一种style。
但是今天的培训还是让我有了些想法,我觉得从中学到的并不是说,从明天起我就抱着书、作着诗,去积累我还欠缺的知识。不是说这些不要做,只是我觉得这些很容易一时冲动做两天就作罢了,真的让我触动的,是我开始想要好好想想自己写文章时的优势在哪里,我的哪些写作习惯和情绪是负面的,是我以后写作时要注意避免的,我应该、我想要以后写什么样的文章,我开始想我要什么样的风格。
培训结束后,我去看了乔姐的博客,因为听老大的介绍,我直觉自己会喜欢乔姐文章,而且确实在其中得到了更深的触动。如果说老大的话让我看到的是再次拿笔的激情,那么乔姐的文章让我看到的是曾经执笔的梦想。印象最深的是乔姐新近的三篇描写“春花”的文章,我无法说清太深刻的感受,只是看着那些文字,好像就又看到了那个曾经因为路过一条道旁开满紫色泡桐,而停下车静静的看着看着,再飞快的骑回家把心里的感动记在本上的自己;看到了那个在操场边和朋友作着幼稚的诗的自己;看到了那个看到春天学校角落寂静绽放的玉兰而叹息不已的自己。
那个时候对每一份文字的悸动、每一件事物的感动都是原始的、真实的,因此文字里的感情也是真实的、朴素的,即使带着淡淡的忧伤,也是快乐的。长大后的我们已越来越难被感动,不是难以被亲情、爱情感动,而是变得难以被最自然、最普通的事物感动。年少的时候,每一个小草的返绿,每一朵春花的绽放,都会被我们欣喜而细心的记录下来,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得多了,就渐渐没了感觉。
于是,我开始希望能回到当初那种单纯的写作里,没有自我折磨的呻吟,没有故作深思的玄奥,只是单纯的感动,单纯的记录,或是“愤青”也好,或是感动开心也好,哪怕是忧伤、是失落,我都要那种最原始的感情冲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