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书

标签:
杂谈 |
对于我等老男人,奔四之人,看美女已然迟钝。可是闲暇之余,总要寻一些东西添补这些空空之感吧。终于,发现了杨紫陌的文字。她的文清灵跳跃,那种感觉,大抵如台湾当年的二林风骨(二林指林青霞、林风娇)。书中自有颜如玉,谁说不能这样理解。
如今,我手捧她的新作《此生只为一人去》,一如望梅,而且止渴。是一道午后小品,是伪文人的甜心。
豆友(豆瓣网之友)棉花糖小姐说:这是继安意如之后最美丽的书。安意如不曾读,不知如何美丽法。但杨紫陌的文字,却是极好的,令人叹为观止,不似早年的小女人散文,亦于三毛亦舒有区分,有些甜腻,有些温润。她谈梅兰芳,谈程砚秋,谈尚小云……那不是一出出戏剧,却是人世之音。
且引杨紫陌的话语:“如今,我写他们,梅尚程荀。隔着近百年的光阴岁月望过去,他们的人早已杳杳于飞。唯剩下只言片语,依稀隐约,在风里辗转。梧桐树下拾翠扇,有片刻的恍惚,却又好比是梦里说梦、觉里寻觉。”那是怎么样的一种景象?大约只有秋冬时节,梦里寻去。依稀记得故事若干,只是抽离了场景,故事变得有些虚空。
她的文字里是有万千机密的,需要寻寻觅觅,一不小心可能错过。
也许文字只是她设的一个局,她探寻的是一种文字之外的东西,在当下,在远古。
或许她写的也不是传奇,而是一种深入到骨子里的孤独,在那里,一切变得虚幻,人情世故,爱恨缠绵,都只不过是过眼烟云耳。对,其实说的,就是孤独。或许孤独只是其中一种感觉,然而我抓到了它。
在后记中,她谈张爱玲,说梅兰芳,令人心动的是这样一句:两人留下的最美的一抹苍凉,就这样定格了旧时的上海。这两人却又各不相同:张爱玲是梅派大青衣,她躲在她的文字里表演。梅兰芳的音却如张爱玲的字,是一袭华丽的大镶大滚的织锦缎,闲闲地闪着贵气的光。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书的装帧很静,似乎在预示,孤独本身,就是一件华丽的外衣,需要时间的相守,才能逐渐发现,什么叫做美丽。
《此生只为一人去》 杨紫陌著 万卷出版公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