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傅佩荣
傅佩荣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1,074
  • 关注人气:27,6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人心中有孔子

(2018-09-28 10:07:43)
标签:

孔子

择善固执

人性

向善

止于至善

分类: 儒家

     每个人都希望成就自己的伟大从平凡走向不平凡如何才算伟大怎么样可以称作不平凡若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最好寻找一位典范人物那么孔子无疑是个首选


    我这么说,难免受到某些人的质疑。因为自古以来,关于孔子形象的评价实在相当纷杂。其实,孔子自己就曾公开感叹:"莫我知也夫!"意思是没有人了解他啊!连他的及门弟子与同时代的贤者都无法了解他,这是什么缘故?孔子在《论语》中不是说了许多话吗?他对别人的提问,不是有问必答吗?


    原来孔子所关心的是他的"一以贯之"的道,是他所有观点的核心理念。没有把握这个理念,又如何说得清楚什么是"我欲仁,斯仁至矣!"又怎么可能做到"有杀身以成仁"?他所谓的"仁"又与"道"关系密切,所以他换个方式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像这些涉及生死攸关的言论,在孔子是一语道破,在别人听来却是满头雾水。


    更神奇的是孔子的志向。一般人最多做到像子路一样,重视朋友的情义超过个人的财物:至于颜渊的志向,"无伐善,无施劳",就有些像是空谷足音了,世间几人做得到?那么,孔子呢?"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是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在人类历史上未曾出现过的和谐社会。孔子以此为志向,试问有何依据?


    他的依据在于人性论。孔子洞见人性的真相:一个人只要真诚,就会察觉内心有一股力量,要求自己行善;所谓善,是指自我与别人之间适当关系之实现。所谓别人,是指由近及远,以至包括天下人在内。正是因为如此,他的志向才可能这么开阔伟大:要以个人之力,为天下人谋求福祉。儒家的淑世精神亦依此而立,儒家学者从政做官,也完全是为了服务百姓的缘故。换言之,人性是向善的,人生之道只有"择善固执"四字,而人生最高目标呢?自然是"止于至善"了。因此,个人生命之完成,必然促成人类社会之改善。


    今天这个时代,介绍孔子似乎成为一种风潮,这是一件好事。我在过去三十年来,也曾作过不少类似的工作,但似乎永远做不完。此中原因不是别的,是孔子可以响应我们心中对自己成就不平凡人生的向往。人人心中有孔子,重要的是让这样的孔子有机会成长发展,并且充分展现他的活力。让我们一起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