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社会可以实现全民养老,你还会教育孩子孝顺吗?

标签:
傅佩荣情感教育 |
分类: 其他文章 |
提
傅老师的回答:
1、文明适用于进化论吗?不适用。
这本质上是一个衔接的问题,文明和社会的进化应该怎样衔接。
譬如说,我们这个社会提倡“敬老尊亲”这样的道德,你去思考这个道德是怎么产生的?你的方法是,它可能会像进化论一样吧,因为各种条件配合,才使得这个社会重视这个道德,也是因为有了这个道德,让大家协作起来更便利。人类协作更便利后,就可以不需要这个道德了,是这样吗?
人类有创造文化的能力,没错。但是人类设计了最适合一个社会发展的文明的某些结构或是道德要求,并不代表这个结构和道德要求就是违背人性的基本需要的。
举个例子来说:
一个学生在车上看到有老人家,他如果不让座就会觉得心里不安。很多人说这是老师教出来的,父母跟老师从小灌输,看到老人家你就要让座,所以可能他不是真的想让座,他只是怕受到责怪而已。
如果父母老师从小教育他说“你不让座也没关系”,他可能就不会感觉心里不安了。
这样的情况有可能会发生,但是并不能否认父母跟老师教小孩子让座是完全违反人性的事。
2、文明的发展以人性为标尺。
文化要配合人性发展的要求,而不是单单为了适应社会进化的要求。
你现在只要去确认一件事:一个年轻的孩子让座给老人家,这个要求是顺着人性的,还是违逆人性的?
所有违逆人性的教育,它都不可能长久。等到小孩长大之后就发现我上当了,我现在要恢复人性的正常状态。
所以一个社会从老到小这样一路教下来,文明还是延续的,是发展的,就说明这个文明是符合人性最基本的要求的,这跟你所谓的进化法则没有必要发生冲突。
这两个说法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矛盾。你说孝顺是教出来的,这跟孝顺也符合人性,并没有矛盾。
那你继续问,文明如果是符合人性要求的,那只提人性就好了嘛,为什么还要设计出“尊亲”“孝顺”这样的道德标准来?
因为,光讲符合人性的话,你不知道该怎么样做才算达到标准。所以不同的文明它都有对怎么样做有不同的要求。但是要求孝顺,要求行善是普遍的。
3、文明的进化论:从趋吉避凶到行善避恶。
你看《易经》就会发现,《易经》分为两部分,《易经》跟《易传》,《易传》是后来孔子后学整理出来的解释易经的材料。《易经》里面不谈善恶,只谈利害吉凶,说明在最原始的阶段,人类主要关注利害。利,到最后就很愉快,大家都好。害,到最后可能死掉了,那可千万不能碰。到了后面才有了《易传》,才开始谈应该不应该的问题。
这也是没有矛盾的。对你有利的,往往到后面就变成应该做的,否则,就是不应该做的。
行善避恶是人的天性,就像我们讲良心一样,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要求。但是分辨出来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不同的文明可以不一样,你不能规定善的内容。规定善的内容一定是一个时代,一个空间,一个社会,特定的人在规定什么叫善的内容。
今日讨论
如果社会可以实现全民养老,
你还会教育孩子孝顺吗?
留言分享你的思考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公号:傅佩荣国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