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女人不懂哲学?我的学生里,就是女性多一些

标签:
傅佩荣杂谈情感 |
分类: 心理励志 |
三八妇女节,给傅老师出了一套试卷,只有7道考题,犀利考问傅老师,你猜傅老师会怎么答?
—情绪管理—
“爱作,爱耍小脾气,爱闹小情绪,这是女性的特质吗?”
不光是女性,其实每一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情绪有所了解。
1了解情绪的由来。
一个人,一定要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况会高兴,什么情况会生气;要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什么时段,跟哪些人在一起会比较开心,或者跟哪些人在一起容易生气。
2避开“垃圾情绪源”。
尽量避开让自己悲哀、愤怒的场合或人群。交朋友,跟某些人容易生气,我就不来往。要避开那些负面情绪产生的环境和人。
3找到自己的“解毒大法”。
我小时候听圣经讲到,太阳下山以前要平息你心中的愤怒。每天睡觉前要把情绪化解,虽然很难,但是是可以练习的,就是让情绪不要给自己在睡觉时还带来干扰,或者累积变成爆发起来的怨恨。
我的方法就是听音乐,所以一定要有自己最喜欢的音乐。对艺术的欣赏是不分国界的,你听古代的、西方的音乐都可以,你要感觉自己能听这么好的音乐,就觉得今天的成败得失都无所谓。
—人际关系—
“男人太优秀,招来羡慕;女人太优秀,反而招惹嫉妒, 凭什么?”
1自信的人不怕非议。
首先要确定是谁在妒忌,如果妒忌的人是路人,就不要理他好了。如果是同事,每天要见面的那种,那就比较麻烦。其实很多时候是不打不相识,别人妒忌你,可能只妒忌某一方面,那你要让她知道,她可能有另外一面值得你羡慕。女性一定要培养对自己的自信,所有的优点一定要凭借内在,内在自信的人是不怕非议的。
2反守为攻。
如果别人妒忌你,你也可以设法转移焦点,让她去羡慕别人。要懂得称赞别人。一个女人要经常称赞别人,别人基本上就不会妒忌她。
—两性情感—
“感情屡战屡败,我是不是命中注定孤独终老?”
1不改变自己,就不能改变失败的结局。
感情中屡屡受挫,有较多的因素是因为人没有摆脱性格的窠臼。西方讲,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人经常犯类似的错误,那是因为她自己本身没变。世界再怎么变,没用,她本身没变。
2改变,从自己开始。
你要改变,只能要求自己。要问自己,你能不能让自己在生命的每一刹那,就是现在的每一天都过得安定、自在。你只有学习提高自己生活的层次,从重视身到重视心。不断地求知、学习,投入情感跟人互动。做选择的时候自主性要强。
3建立不依赖任何人的自信。
这个时代,女性不是男性的附庸品。一个男人欣赏女人,她一定会具有某种自信,就是说没有你,我也可以活得好。这样的人,反而有魅力。
—亲子教育—
“小孩子怎么教啊?有没有办法能一键升级?”
1不要变坏就好。
不要变坏,不是消极的。在小孩的人格塑造过程中,没有什么重大的扭曲就好。让他不要有一种错误、偏差的价值观。
2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
其实父母都希望孩子平安快乐,然而平安快乐不是一个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时会遇到挑战,所以要让他跟着时代变。不要让孩子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跟父母拉开距离。
比如说,孩子在小学到初中这个阶段,做父母的,要注意到孩子身体的变化,要关心孩子,还要关心孩子的朋友和同学。生命的成长是连续性的,你不能这2年把他放在学校不管他,将来等有空了再好好教他。成长的陪伴不是家庭作业,错过的,就补不回来。
3看长远一点吧。
最主要是看的长远一点。孩子总是要长大,父母也会年老。一些父母年轻的时候很天真,希望拿孩子做自己的延伸,去跟别人比赛,这种想法多少有些幼稚。
4规矩少一点,沟通多一点。
人最怕的就是什么都不怕。一个人什么都不怕,你根本没法教他。所以家里的规矩还是要有的。举个例子吧,我教我女儿只有两点,一,考试绝对不要作弊,我女儿到大学毕业都没作过弊;第二点,我每个月带她看一次电影,到现在还是。看完之后,我们就一起讨论,你觉得什么样的人应该怎么样,什么样的角色演得好不好……这个过程,就可以使价值观得到沟通。
—两性角色—
“女人要结婚生子,学业事业都要靠边站了,想想就害怕!”
1怀孕生子,有压力,也有收获。
女性最大的压力就是结婚之后就会怀孕生子,怀孕过程中就会注意到人类生命原始的一种要求。她就因为怀孕生孩子,将来一辈子对于人的生命最底层的部分都有深刻的关怀。
有一种现象很有趣,我在各地演讲和上课,喜欢听人文的、国学的都是女性居多。可见女性对人文的、柔软的这一面一直比较关怀。
2要为自己负责。
小孩成长的过程里面,一般妈妈负的责任比较大。所以母亲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天然有一种紧张的关系。结婚后家庭比较重要,有孩子之后就养育子女。
但孩子终究会成长,所以女性越早觉悟越好;人的生命的实质内涵就是责任,活着就要对自己负责,包括跟你相关的人。你早晚要找到一个平衡的模式,有计划地去学习,让自己的生命借着时间的力量平均分配出来。
—两性交友—
“男人可以有红颜知己,女人为什么不可以有男闺蜜呢?”
为什么不可以有男闺蜜呢?我觉得人跟人相处,什么情况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要分辨你的角色。比如说,我在很多地方交到新朋友,我很少把她当女性来看,为什么要分男性、女性呢?
—自我调适—
“越活越怕老,怎么破?”
1年纪大了,选择也大了呀。
随着年龄的增长,世界会越来越宽阔。你可以选择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有句话是,人到中年万事新。我们到中年的时候可以选择去哪里玩,要跟什么人做朋友。
孔子在讲到人生的快乐,他提到三种快乐是有益的,第一种,乐于用礼乐来调节生活。有礼仪,也有音乐,我的生活有规则,跟别人很有分寸;第二种,乐道人之善,乐于称赞别人的优点;第三种,乐于结交杰出的朋友。
2老不老,让心理年龄说得算。
我们讲年龄的时候有两种,一种是生理年龄,一种是心理年龄。基本上心理年龄可以永远是年轻的。生理年龄是公平的,就没有必要在意。再说,现在的化妆技术是可以帮忙的。我支持女性适度的化妆。化妆有时候不仅仅是为了保持自体的美貌,还是一种建立自信和尊重别人的表现。
3老又怎样?老有老的好。
罗马作家西塞罗说,不要怕老,老年人好不容易摆脱了欲望的困扰,正好是发展心灵的阶段。西塞罗有篇文章叫《论老年》,就觉得老年很好。
傅老师的答案您还满意吗?欢迎留言互动。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公号:傅佩荣国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