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只听过金融界科技界,你说的超越界到底是个什么界?

(2018-01-10 11:37:38)
标签:

傅佩荣

文化

分类: 哲学.人生

上帝、佛祖真的存在吗?

神爱世人、我佛慈悲在说啥?

中国人为什么只想着光宗耀祖?

为什么那些修行的人可以忍受常人无法忍受之苦?可以做出常人无法做出的牺牲?

有宗教信仰的人和没有信仰的人,谁才是正常人?

科学倡明的今天,宗教注定会消失吗?

“敬鬼神而远之”,孔子是在破除迷信吗?

……


这一切的问题,都要起源于“超越界”这个概念。


理解超越界,先要理解它要“超越”什么


为了理解超越界,要先知道何谓“内存界”。也有人说“内在界”,但容易与“内心”一词混淆。内存界是人类的理性与经验能掌握的范围。西方的术语是Immanent,超越界是Transcendent。自然界与人类都是人用感觉与理性可以掌握的。能够看、听、触摸的,合理的,不矛盾的。内存界的一切都在感觉与理性的范围内,在它之外的就是超越界,所以超越界不能直接定义,只能说内存界之外的都是超越界。

只听过金融界科技界,你说的超越界到底是个什么界?


超越界”是被想象出来的吗?


我们怎么知道有超越界存在呢?它存在不存在,和我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我们要知道它呢?理由很简单:因为内存界不能解释自己。自然界与人类充满变化,有开始也有结束,如果不说清楚来源与归宿,只在其间不断地变化,人生根本就无法被理解,因而也没有意义。

西方也有哲学家问,为什么人生要有意义呢?答案很清楚,如果一个人主张变化就是一切,自然界与人类就是存在的全部,人生不需要有意义,然后这个问题不必讨论,他也就没有发言的必要了。当他听到别人宣称还有一个超越界时,也不必生气,因为超越界对他而言是不存在的,何必生气呢?他只是失去了发言权而已。

如果超越界是想象出来的,那么不愿意想象的人也只能安于无意义的状态。为什么这样就无意义呢?如果他主张人生要努力奋斗,既然没有超越界,人终究是会死的,人类社会最后都是虚无,还要奋斗什么?要造福谁呢?一切不过是庄子说的“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庄子‧大宗师》)人生在世,就像泉水干涸,几条鱼困处在陆地上,互相吹气、吐沫来润泽对方。

现代人经常用手机互相按赞,如果最后一切归于虚无,这无疑只是互相安慰鼓励而已,根本上都是空幻的。

只听过金融界科技界,你说的超越界到底是个什么界?


超越界”无法被证明,只能被设定


宗教信徒认为除了自然界与人类之外,应该有超越界作为他们的来源与归宿。何以确定有超越界存在呢?在理解上,“超越力量”可以称为“超越界”,也可以称为“超越者”。

“超越者”一词有明显的位格性,简单来说,“者”这个字必然有人格化的影子,如庄子所说的“上与造物者游”(《庄子·天下》);

而“超越界”一词就较为中性,指某种完美的领域或境界,如老子所说的“道”或佛教所说的“涅槃”。

总之,这几个词所指的都是那异于自然界与人类的根源。超越界之存在,无法被证明,而只能被要求或被设定,用以说明自然界与人类的意义。前面一段谈及它作为“苦、罪、死”的最后诉求,乃是由人类的角度所提出的观察。

只听过金融界科技界,你说的超越界到底是个什么界?


超越界”就是“事出必有因”的“因”


如果从“万物存在”的角度观察,则近代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Leibniz,1646—1716)的“充足理由原理”可供参考。万物存在,必有充足理由,能提供此一理由的正是上帝(这里的“上帝”不是宗教概念的“上帝”,这只是超越界的一个名称)。这与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事出必有因”,是类似的观点。

补充说明一点,上帝是超越界很普遍的名称。不同的宗教对超越界有不同的称呼。印度教所信仰的超越界是“梵”,佛教有一真法界、涅槃等。以西方文化来说,最常见的是“上帝”。上帝是怎么回事?怎么证明上帝的存在?这也是西方哲学长期关注的一个问题。这篇文章先不做展开。

然后,近代德国神学家士莱马赫(Schleiermacher,1768—1834)提出“绝对依赖的感受”一词,则是针对个人内心最深沉的愿望所作的观察。世间万物可以给人相对的依赖,比如财富,权利……但是人迟早会觉察一切皆不可靠,因而会出现“绝对依赖”的感受,此一感受的对象即是指向超越界。

由于超越界无法被证明,所以我们往往会从反面来思考,就是想一想:如果没有超越界,又是什么情况?

只听过金融界科技界,你说的超越界到底是个什么界?


有神存在比没有神存在更能解释人类现象


美国学者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1842—1910),是哈佛大学教授,心理学界功能学派的创始人,也是美国实效主义(Pragmaticism)的哲学家。他说自己出身于有宗教信仰的家庭,但从未经历深刻的宗教体验。深刻的宗教体验是指一种密契经验(Mystical experience),譬如,人在祷告的时候,忽然感觉神魂超拔,进入密契状态,领悟神我合一。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B.Pascal,1623—1662)经历过这种体验。帕斯卡尔只活了39岁,他说自己在20岁前后有过一次密契经验,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生活。

密契经验是宗教修行的最高境界。密契是信徒与其所信的超越界合而为一。人的生命不能没有认知活动,由此必然造成分裂,肯定了自我就随即出现非我,然后产生各种压力。人的痛苦来自过度执着于自我。自我面对无数的非我,怎么可能觉得安全与快乐呢?密契经验就是把自我的界限化解,让人与所信的超越界合而为一。这原本是死后才可能抵达的境界,现在活着也能体验了,这是密契主义。

威廉‧詹姆士是理性的心理学家,没有任何密契经验,但是他在研究人类几千年历史的发展之后,得到的结论是:有神存在比没有神存在更能解释人类的现象。这句话有其客观性。

只听过金融界科技界,你说的超越界到底是个什么界?

“超越界”解释国人光宗耀祖的心理


人生在世为什么要努力呢?中国人说为了光宗耀祖、栽培子孙。倘若存在的只是自然界与人类,祖先在哪里呢?早就化为尘土了。很少有人清楚自己十代以前的祖先是谁,即使知道了也只是个名字而已。

有一篇报导说,世界上子孙最多的人是成吉思汗,大约1600万人有他的基因。那又如何呢?他所攻下的国家,最后被人收复,元朝也灭亡了。

一百年之后,我们也将是别人的祖先,也将和我们的祖先一样平凡。所以我们祭拜祖先是基于报本反始的心意,倘若一定要把祖先变成神明,就有些一厢情愿了。

我们也是别人的子孙,也曾被父母深深地期待,然后我们又转而期待下一代,这就是把相对之物当作绝对之物来期待,甚至来崇拜,这就有偶像崇拜之嫌。

2017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市举行2017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市举行

​事实上,天下没有任何偶像可以取代真正的神明。德国哲学家尼采(F. W. Nietzsche, 1844—1900)有个绰号:打破偶像者。在庙里的佛或教堂里的神很伟大吗?我在德国南部的施瓦本哈尔(Schwäbischhall)学习过4个月,那里有德国仅存的两座教堂之一,三百多年的历史。德国其他的教堂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炸坏了,如果有神的话,炸弹应该要转弯才对。所以,真正的信仰,不是崇拜这些金银铜铁、木头、泥塑的偶像。把灵的层次落实在身的层次,就是一种执着。

德国施瓦本哈尔教堂内部德国施瓦本哈尔教堂内部

​信仰是人与超越界之间的关系,这是基本的关键。我们透过内存界而理解超越界。内存界是人类透过感官、理性所能感受的一切,也就是充满变化的自然界与人类,它们需要来源与归宿,因而推论出一个超越界,以解释内存界的意义与价值。

若有人说,这一切为什么需要解释?那就“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必与他讨论,因为他对这些没有兴趣。

只听过金融界科技界,你说的超越界到底是个什么界?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佩荣国学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