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有渊源

(2016-03-03 13:07:22)
标签:

身心灵

儒家

易经

分类: 哲学.人生

有些格言说得不够清楚,譬如,“衣食足然后知荣辱。”所谓“衣食足”,是指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可以踏实过日子了。但是,这样就会自动明白“应该”如何生活,知道行为规范,然后争取荣誉并且避开耻辱吗?答案是不一定。这中间有个必要的环节,就是教育,并且是正确的教育。


所谓正确的教育,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脱离传统的文化。譬如,一个大学毕业生在自己本科系的成绩不错,但是对传统文化一知半解,那么即使他可以顺利找到工作,也未必懂得做人处事的道理。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杨振宁先生在他的自传中说:他从三十几岁以后,做人处事全靠小时候所背诵的《孟子》。这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自然科学家如此,一般人也不例外。我最近应邀为一家颇具规模的公司演讲。听讲的学员在大陆各地都有杰出表现,每人每月收入平均在十万台币以上。公司邀请我的理由是:希望谈谈“价值观”,因为同仁们有钱之后,房子两三栋,汽车四五辆都不成问题,成问题的却是许多从未想过的人生考验,亦即“人生应该何去何从?”


我的演讲包括两部分:一是说明人的“身心灵”三个层次。二是介绍传统的儒家、道家与易经,以及在今日如何实践古人的这些智慧。我的论点很简单。如果人只有身与心,那么在死亡那一瞬间,身心同归寂灭,不是全属虚无吗?果真如此,人在此生的奋斗又有何意义?如果一切努力是为了后代子孙,但是子孙也同我们一样,代代相传的最后,也都谈不上任何意义了。


所谓“意义”,是指“理解之可能性”。因此,若要肯定人生有意义,就须理解自己如此辛苦是为了什么。如果有了灵性的层次,亦即一般所谓的灵魂,而且灵魂在人死后继续存在,这样才能得到明确的答案。换句话说,我只是在理论上说明灵性,并且肯定人在机缘成熟时可以信仰某种宗教。


到了第二天,谈到儒家的孔子,学员们有些惊讶,因为他们从小所听到的教导是“”批孔扬秦,要批判孔子而推崇秦始皇。我于是花了半小时介绍孔子的生平事迹,学员们提问说:“孔子真的这么好吗?”我答说:“我所说的无不出自《论语》。”但是学员们对这本经典不太熟悉。我稍后谈到颜渊、子路等人,学员更是露出迷惑的脸色,有如闻所未闻。会后许多学员建议说:“什么时候请教授来为我们上《论语》课吧!”


如果对孔子都不太熟悉,那么一定更不清楚老子与庄子的思想了。比较有趣的,则是易经,尤其是其中占卦算命的部分。一位学员提问说:“我去年算命,得一个师卦,请教授解释一下。”我在白板上画出“地水师”,说它是一阳五阴、九二爻为主。这表示求占者(三十岁左右)得到众人支持,因为“师者,众也”;但是同时也面对同行的激烈竞争,因为“师者,军也”。意思是:占问者既有众人支持,又遇对手竞争。此时必须做到修养德行,以求“”容民畜众。易经占卦固然灵验,但是总是归结于个人的修德行善,这才是它的真正用心。


两岸的经济发展早已是不解之缘,而在文化传统上更有着深厚的渊源。为了活用传统的资源,一定要由学习经典着手,认真听听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在说些什么。他们的智慧可以成为个人生命的指针,使我们在快速现代化的过程中,不致迷失在追逐金钱的游戏中。有钱之后,选择的机会增多,这时若无明确的价值观,就难免感觉困惑了。不过,价值观不能光靠听一场演讲,而须自己定下学习计划,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文化有渊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