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傅佩荣
傅佩荣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1,074
  • 关注人气:27,6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德与好色

(2015-08-09 18:29:52)
标签:

贤贤易色

夫妇

孔子

人伦

子夏

分类: 儒家

 《论语》中两度出现同一句话,就是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9181513这是孔子对社会现象所作的描述。一般人容易受美色所诱惑,而少见能够爱好美德的。前者出于生物本能,后者需要教育与自觉。所谓「自觉」,是说人若深入反省,将会发现美色经不起时间考验,而美德才是人心所真正向往的。


    与此相关的,是子夏所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17


    子夏所说的四点中,以「贤贤易色」最为费解,另外三点(事父母,事君,与朋友交)皆为五伦之属。朱注说:「贤人之贤,而易其好色之心,好善有诚也。」这种注解似乎是顺着前面孔子「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而来的。朱熹的意思是:要推崇别人的贤德,而改变自己的好色之心,以此来表示自己好善是有诚意的。


    问题在于:在此语之后所说的三点都是明确的人伦关系,为何这句话竟是那么广泛而无焦点呢?并且「贤人之贤」与「易其好色之心」两者之间并无必然关联。譬如,《庄子.则阳》记载:卫灵公一方面尊敬史等正直官员,另一方面照样好色享乐。


    朱注又说:「四者皆人伦之大者。」事实上,后面三者涉及「父子、君臣、朋友」确为五伦之三伦。但是所谓「人伦」,何尝有「贤贤易色」之说?若谈「人伦」,则所指应为「夫妇」一伦。能够列为在五伦之首的,在此也只剩下「夫妇」了。《中庸》第十二章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易.序卦传》说:「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


    因此,「贤贤易色」所指应为「夫妇」一伦。意思是:对待妻子,应该重视德行而轻视容貌。近人康有为的《论语》有许多地方别出心裁,未必合理,但在此处说得中肯:「此为明人伦而发。人道始于夫妇,夫妇牉合之久,所贵在德。以贤为贤,言择配之始,当以好德易其好色。盖色衰则爱弛,而夫妇道苦;惟好德乃可以久合。」


    儒家(尤其是《论语》)关于夫妇相处之道向来谈得不多,本章算是少数重要数据,值得留意。但是经过朱熹的注解,反而弄得意思模糊不清。


    我们阅读《论语》时,读到孔子的学生所说的话,心理要有所准备。因为学生所说的只代表他们各自的心得,而不能代表孔子的想法。我自从读了〈宪问〉篇孔子的一句话之后,就有所警惕。子曰:「莫我知也夫!」(1435意即,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


    因此,子夏的话由他自己负责。譬如,他曾说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1913很多人误以为这是孔子的想法,甚至只取其后一句「学而优则仕」来为自己做官找借口。但是,自古以来做官的人想过「仕而优则学」这句话吗?又有谁能够做到呢?


    最后,必须承认关于子夏「贤贤易色」一语,并无「以经解经」的确证,我们只是依儒家立场作较为合理的诠释而已。


好德与好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