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有境界吗

(2013-06-17 18:17:26)
标签:

众生

人生观

两种

境界

心灵

分类: 哲学.人生

人生,是指一个人从生到死的过程。

从生到死,是生物学上的自然现象,人人难免。有趣的是,虽然凡人皆有死,但是没有人仅仅以从生到死的生理变化为满足,却总在设法做一些超乎生死学范畴的事,有时做得热切认真,好像不知道自己会死似的。

「热切认真」是「执着」,「不知道自己会死」是「无明」。世间有许多执着而无明的人,为了名利与权位而胡里胡涂牺牲了。我们由他们的执着,看出他们在潜意识中向往某种境界,但是他们的无明却使这种境界无从开显,最后还是堕入漆黑一团的人生观。

当一个人存其执着而去其无明时,人生境界自然展现出来。以爱情为例,恋爱的人没有不执着的,但是无明与否,则关系重大。翻开每天的报纸,假借「恋爱」之名而制造的灾难层出不穷;有人为爱杀人,有人为爱自杀,有人为爱诈欺,有人为爱铤而走险、危及社会。此中原因即是无明。若能除去无明,自然可以了解「爱是牺牲,不是占有」的高尚情怀,努力借着爱的动力使自己成为更宽容、更温厚、更周到、更自主、更可靠、更完美的人。若能除去无明,慢慢就会发现「爱是邀请」:邀请双方实现各自的潜在价值与理想本质。这时,爱使人心胸开阔、志虑恢弘,由个人之爱推展到社会国家之爱、民族文化之爱,成就豪杰志士的千古伟业。林觉民先烈的「与妻诀别书」正是近代的一个例子,其中所表现的「儿女情长」与「国族大业」,充分证明人生是有境界的。

再以知识为例,知识是培育人才、改善社会、建设国家与推动文明的主要条件。但是就个人而言,知识也可能表现执着与无明两面。譬如我们熟知的一句古谚:「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委实道出许多人的求知态度:以知识为手段,谋求个人的福利,一旦目的达到,就此束书不观,放逐自己的心灵;另一种是「为知识而知识」的求知态度:由于体验书中自有天地,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必欲探得宇宙与人生的真相而后止。

以上这两种求知态度,前者以知识为手段,自然难以涵咏书中乐趣,甚至以求知为苦事,当然谈不上境界,这是因为无明的缘故。后者以知识为目的,逐渐摆脱无明的拘限,使主体的知能才性日趋完美。假使再进一步,以知识为「成德」之资,从「认识自己」开始,经过「读圣贤书,所学何事?」砥砺品德、精益求精,然后再「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以知识匡导众生、造福社会。这种求知态度就充分证明人生是有境界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人生的构图
后一篇:领悟人生境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